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文章首先阐述了工科专业课线上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价值,然后提出了工科专业课线上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接着从教学目标、思政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论述了工科专业课线上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实践,最后说明了工科专业课线上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职业教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职业教育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有初等、中等、高等之分,也有工科、农科、商科、文科之别,在办学形式上有教育系统主持、工矿企业联办、社会力量办学等  相似文献   

3.
新冠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在各级各类学校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号召下发展迅速。为了提高实践性强的高校工科课程的在线教学质量,本文提出了将会议授课(ZOOM)、教学管理(Canvas)和在线仿真(Proteus)等工具相结合的多维互动线上教学法,该方法除了优化教学互动方式与充分利用教学要素外,还增设了"云讨论、云作业、云仿真和云答辩"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为新工科背景下实践性课程的线上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工科生的线上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为着眼点,紧贴数字时代的特征及其对卓越工程师的新要求,提出当下学生线上自主学习能力面临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线上自主学习能力,基于社会存在感理论,推演发展工科生线上自主学习能力的逻辑,形成社会存在感的五维度下学生线上自主学习认同感跃迁的具体过程。最后,提出通过数字交互技术、智慧虚拟社区与心流设计思维强化提升在线自主学习能力的数字因素,以期对数字时代工科生的培养提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新工科具有科学的顶层设计、多元的学科背景、联系紧密的相关主体和科学人文的人才培养等意涵。"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的新工科构建,需要把握"新工科"与传统工科、其他学科、工科院系以及新工科教育之间的关系,从新工科构建思路、实践探索和人才培养三个层面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6.
2017年,新工科建设成为我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以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的新要求。新工科概念的提出突破了传统的学科思维定式,推动工科打破传统的学科边界,基于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重新审视新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新的工程学科。一般认为,新工科是由应用理科等基础学科孕育、延伸和拓展形成的“新兴”工科,传统工科转型、改造和升级形成的“新型”工科,以及不同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新生”工科共同构成[1]。也就是说,新型工科和新生工科形成与发展的逻辑均基于传统工程学科建设的经验实现工科再造,以满足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需求,唯独新生工科是新生事物,其建设成效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态势和地位,同时为应用理科等基础学科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厘清新兴工科专业形成和发展的逻辑,明晰新兴工科的内涵特征与建设重点,是有效推动新兴工科建设、引领未来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基于此,本文旨在简要探讨并理顺新兴工科形成与发展的基本逻辑,以期为新兴工科建设研究和实践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工科是国家基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工程人才的新要求而做出的工程教育改革决策,是我国高校未来工科教育改革的主方向。民族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工科建设起步相对较晚的组成部分,积极开展新工科建设是保障更好践行服务民族地区产业升级、补齐工科领域短板和实现工科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结合民族地区文化、语言以及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工程人才的特殊需求,本研究发现民族院校在新工科建设中具有地域、生源和特色学科等比较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工科基础相对薄弱和办学条件相对滞后等困境。因此,民族院校在新工科建设进程中应当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以响应政策精神、服务区域产业和整合办学资源为原则,以打造具有特色的新工科课程体系、设置面向特定区域的新工科专业群、建成一批高水平的新工科教师队伍、搭建"非实体"的新工科平台和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新工科办学模式为抓手,协同推进新工科建设。  相似文献   

8.
新生工科专业是指由不同工程学科的交叉复合,或由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而产生的新的工科专业,新生工科专业建设是新工科建设中一项十分复杂的核心工作,对新工科中其它类型的学科专业建设,以及高等教育其它学科专业领域的新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和示范作用。新生工科专业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专业设置、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形成、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等方面。与此同时,在新生工科专业建设时还需要重视科学研究对新生工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本文以新生工科专业建设为主题,依次对上述六方面内容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期为相关院校开展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工科教育是培养实践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专业教育,由于近些年来高素质工科技术人员的严重缺乏,工科教育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困难,如何实现工科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合理结合是教育发展的趋势,而要实现高等工科教育的实用化、能力化教育,工科实验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的工科实验教学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对工科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0.
专业建设是新工科与实践的关键问题。而对于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内涵、路径和培养模式的认识,是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基础。本文系统分析了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内涵、路径及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从源头探索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内在规律,把握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为科学开展新工科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同时,介绍了重庆大学开展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前期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在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工科院校文科生群体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工科院校文科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渐凸现。本文从文科生就业现状出发,从社会经济形势、文科学科特点、工科院校背景及文科学生等方面分析了工科院校文科生就业的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扬长避短地提出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挖掘工科院校资源、提高实用写作能力、加强个性化培养等对策来推动工科院校文科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12.
自2016年加入"华盛顿"工程认证协议之后,"新工科"建设成为中国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又一重大战略选择。历经"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等一系列探索实践,我国的"新工科"建设走向纵深。对于高校而言,如何推进"新工科"专业建设和研究实践,仍有诸多困难。文章从新工科的内涵出发,将"新工科"专业分为新型工科专业、新生工科专业、新兴工科专业等三类,并分析了"新工科"专业的发展理路,包括学科专业建设的新路径、课程内容设计的新理念、人才培养体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质量的新标准等四个方面。浙江省提出"新工科"建设的"浙八味"行动方案,浙江高校如Z大学、H大学、K大学、N大学分别通过课程群建设、复合型专业建设、建立"新工科"创新资源数据库、建设融入城市发展的学院集群和专业集群等方式有效推进了"新工科"专业建设,其先进经验值得借鉴。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我国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的未来重点方向,即打造应用型学科专业集群、构建教师跨界发展的新机制、多学科交叉融合新工科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3.
提高认识,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工科院校实验室的地位  (一)工科院校的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是教育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实现培养目标、培养高质量的现场工程师和管理人才,有着重要作用。  (二)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科院校教学设备、装置等实验条件的改善,为工科院校建成既是教学中心,也是科学研究中心创造了条件。因此,工科院校的实验室就成了学校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各工科院校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是离不开实验室的。  (三)为充分发挥工科院校多学科、多层次、多门类的优势和实验条件,开展技术服务工作。  二、工科院校…  相似文献   

14.
传统工科教育的反思和出路谈鸿奎宋志华传统工科教育是指文、理、工分制条件下的工科高校为社会培养工科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其基础和生长点就是社会产业结构及其需求。1952年开始我国沿袭前苏联教育体制,按产业部门来划分高校院系专业,大量削减文科教育,在工科高...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加速进行和新经济的快速发展, 迫使我国工程教育发生变革以适应 新挑战,新工科研究与建设应运而生。传统工科在专业设置的契合性、人才质量标准的针对性、专业 建设的开放性、课程体系的交叉复合性、教师教学实施的有效性、教学资源和保障条件的满足性等 方面, 都不能确保新工科人才培养和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根据新工科专业质量建设内 涵,尽快制定科学有效的新工科专业评估方案,为新工科专业建设提供切实有效质量保障成为当务之急。文章针对目前地方高校专业评估面临的问题,指出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评估思路与目标,最后提出“评估+ 认证”模式的新工科专业评估方案。通过在地方本科高校进行初步实践,为新工科专业评估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过来人个案院校梯度混乱,高分落入二本录取结果:二本批次西南交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录取(517分)2015届辽宁考生张宝同学思维敏捷、计算能力较为突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在专业选择上,他将目标全部锁定在较为热门的工科专业或财经类专业上,如电气工程、  相似文献   

17.
中外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经济体制的相同性、经济与教育的开放性、教育与经济的匹配性说明了中外关于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是可比的。本文详细阐述了美国高校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课程体系 ;调查了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国高校关于工科人才培养的现状 ;概括了国外工科人才培养的总趋势 ;比较了中外工科人才培养的差异 ,并就我国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两条整改意见  相似文献   

18.
工科院校学生实习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习是工科院校学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质量,必须把实习环节作为评估工科院校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当前,要切实提高工科院校学生实习的质量标准和管理要求,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把工科院校学生就业、创业同学生个人职业规划紧密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工科院校学生实习面临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工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工科作为一类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原理,对高素质人才的评价与培养体系也有诸多不同。工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相应的工程领域从事规划、勘探、设计、施工、咨询、项目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文主要结合工科的现代化发展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现代工科高素质人才评价与培养体系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提高工科高素质人才培养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工科"时代的到来赋予工程教育新的使命,工科专业调整是新工科建设的应有之义,而调整后的工科专业布局则是验证新工科建设是否得以扎实推进的重要维度.本研究以新工科建设中的33所重点综合性院校、工科优势高校和地方高校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工科专业调整与布局进行全面资料搜集与分类处理的基础上,认为当前工科专业调整主要包括外生新兴专业与内生新型专业相结合的专业新建、内部转型升级与外部跨界沟通并存的专业调整与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之下的专业退出三种基本路径,调整后的工科专业布局则可归纳为基础类工科专业支撑、主干类工科专业引领与特色类工科专业差异化发展三种基本模式.工科专业的调整方式与布局模式之所以呈现出如上形态,既是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等教育外部因素的驱动结果,也是工程教育转型、工科院校办学传统与师资力量等教育内部因素的必然生成,这为 日后"新工科"建设之专业转型提供了一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