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哲学家、教育家雅斯贝斯尔认为:“大学是研究和传播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领地。”为了大学的独特性和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体现其办学宗旨和理想追求,大学应该从“学”与“行”两个方面对师生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封建社会“四部之学”到近代社会“七科之学”的转型 ,是中国传统学术形态向现代学术形态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中国近代大学学科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结合晚清“西学东渐”及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 ,着重探讨了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转型的进程及特点 ,并分析了其对中国近代大学学科体系形成的意义及影响  相似文献   

3.
学术自由.一般是指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真理的自由.它是大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的活力所在.是“大学生命的真谛”。学术自由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即研究的自由:二是指教学自由.包括“教的自由”和“学的自由”。学术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而是有一定限度的。在各种关于学术自由的界定中.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共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现代技能开发》2008,(8):52-52
学术自由.一般是指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真理的自由.它是大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的活力所在.是“大学生命的真谛”。学术自由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即研究的自由:二是指教学自由.包括“教的自由”和“学的自由”。学术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而是有一定限度的。在各种关于学术自由的界定中.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共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术”“道”“学”是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与发展形态的重要维度。“术”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用与方法论之维,它经历了从“感性之术”到“理性之术”再到“作为方法论之术”的演进与发展过程。“道”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依循与方向性之维,它具有“道理”“道路”“道德”三个方面的内涵。“学”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与科学化之维,它具有“学术”“学科”“科学”三重含义。从“术”经由“道”再到“学”,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方式从经验形态到理论形态再到学科形态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映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方式从工具思维到理性思维再到科学思维的发展过程。与此同时,三者之间又存在着交叉融合、相互作用的关系,构成一个内在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6.
关于大学和谐校园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和谐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大学和谐校园需要团结一致、加强管理、思想到位,重视大学教育主体“教”与“学”之间的和谐,努力培育高品位、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大学精神的校园文化,从而为人才培养塑造优雅的学术宫殿。  相似文献   

7.
刘海峰 《学科教育》2009,(6):114-123
“策学”之名最早出现于隋代,是一个比“科举学”出现得更早的古老的词语。经过唐宋元明清的发展,“策学”与中国科举史相始终,曾经盛行过一千三百年。古代的“策学”就是准备应对经学、史学和百科知识考试的一门专学,是指备考科举中的策问而出现的专门之学。清代“策学”进入一个全盛时期,不仅“策学”文献种类繁多、发行量大,而且推陈出新,到晚清时期,还出现许多以西学或自然科学为内容的“策学”著作。“策学”文献对研究当时的科举制度尤其是其考试内容有直接的价值,从策问题目和对策内容往往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关注的重点、政治方向和文风的变迁,并为研究当时学术和文化提供一种特别的史料。“策学”研究成果日益丰硕,将从一个方面促使科举学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8.
“理想大学”应具备以下特性:其一,“理想大学”必须以人为中心.人的自由、权利、尊严、志趣和选择权都必须得到尊重.实行人性化的教学与管理.使人的个性和智慧得到充分的解放:其二,创造性的思想必须贯彻始终.教师为创造而教.学生为创造而学.致力于培养创造型的人才.迎接以创造为特征的21世纪提出的挑战:其三.一所“理想大学”的精神之所在.她要对历史和未来负责.不仅仅是对现实负责.她关乎的是影响终身的学问,以追求终极真理为目的。因此.“理想大学”必须:以人为本.独立自主,思想自由.学术至上.学风民主.创造不止.  相似文献   

9.
学术自由的概念经历过历史的衍变.中世纪大学中的“学术自由”主要是指大学和大学师生作为个体以及由其组成的社团整体所享有的特许权的总和,包括结社自治、罢课、迁徙、教会司法、通行执教资格等.博洛尼亚和巴黎是中世纪大学的主要策源地,它们获得的特许状(令)是中世纪大学之“学术自由”的例证;中世纪大学教师加兰的约翰留下的信札对理解与阐释中世纪的“学术自由”也有重要的辅助意义.本文通过对官方与私人两类史料进行考查与释读,厘清中世纪大学的“学术自由”与近现代学术自由的分野,剥离教研自由与大学在中世纪起源时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教育文汇》2012,(5):9-9
清华大学新任校长陈吉宁在就职演说时表示,大学的根本不在“大”,而在“学”,办大学要以“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  相似文献   

11.
一、传统以“学术”为圭臬的大学概念的发展大学自产生之日起,它的基本作用就被限定为精英高等教育,且是做纯学术性的、职业化的研究,学术活动本身可以为业。洪堡把大学视为纯学术的场所,其中的学术工作与国家或社会的需要没有直接的关系。“大学是探索和传播高深学问的机构”这一理念,在很多美国教育家的著作中都有体现,它们强调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核心因素或者说逻辑起点是“高深学问”,所以在现代大学产生以前,以“学术”为抓手,对高等教育系统进行提纲挈领式的贯通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随着大学的不断发展,“大学是探索普遍学问的场所”…  相似文献   

12.
两次学术革命与研究型大学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研究被引入大学的第一次学术革命 ,造就了研究型大学。此后科学研究这一大学(主要是研究型大学 )的社会职能逐步走向职业化和专业化 ,从“小科学”步入“大科学” ,研究型大学也由此在今天成为新知识与新经济的策源地 ,以致人们提出大学正经历着把经济发展也引为学术使命的第二次学术革命。  相似文献   

13.
大学应有崇高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社会拂面而至,知识经济悄然兴起。大学正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高等教育正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普及化”。大学的功能与地位从未像现在这样凸现。为了适应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大学也正以惊人的速度和程度不断地变化着、改造着自己。大学是常变常新的,大学是多姿多彩的。大学到底该变成什么?大学追求什么精神?大学应有什么作为?大学怎样才能既有高尚行为,又有崇高追求?这是每一位大学人始终面对,不得不经常思考的基本问题。这里也想谈一谈对大学的认识。一、大学定义有特指大学是思想最活跃,最富创造力的学术…  相似文献   

14.
做学术工作,也如学外语,学外语有“听说读写”四会之说,学术工作也有“听说读写”的区别。 “听”是听课,听演讲,包括开会听发言在内;“说”指讲课、演讲,也包括开会发言在内;“读”当指“读书”;“写”则指写书、写文章、等等,其意甚明。  相似文献   

15.
以司马迁及《史记》为研究对象的“史记学”,与现实社会有密切关系。本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述:(一)《史记》与汉代社会现实;(二)“史记学”与当代人精神;(三)“史记学”与当代经济;(四)“史记学”与当代学术。  相似文献   

16.
“世上已无蔡元培”,这是北京大学哲学系韩水法教授所写的刊载在《读书》2005年第4期上的一篇文章的标题,它也是近年来网络舆论的热题之一。早在1919年,蔡元培就提出了中国现代大学的三项基本原则:第一,大学应当是独立的和自主的;第二,大学应当具有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第三,大学学术与思想自由需要相应的自由的社会政治环境。三项原则是互为奥援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应该说这样的标准不是苛求,而是必须。然而以这样的标准来看,我们视野内的中国高等学府没有一所配得上“大学”的称号。就中国大学的改革和发展来说,蔡元培时的北大依然是一座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峰。几十年来,常被视为老北大精神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原则,似乎也已被“世上已无蔡元培”的沮丧所淹没。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大学分层分类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主要体现为三类:一是走学术型道路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一是走职业型道路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还有一类即是“地方大学”。本文尝试从学术性与职业性的角度对地方大学发展的价值取向进行阐释,并提出了地方大学应走“学术地方化”和“学术职业化”发展道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从价值论角度看“,经学情结”事关原则,意义重大深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极其重要的伦理学价值,又是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需要,具有双重的教育学价值;从方法论角度看“,子学精神”是非常宝贵的必需品质,思想政治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学术上不断创新,创造性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在“子学精神”和“经学情结”的对立统一中实现教学和科研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大学自治”与校长治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三方面问题 :大学自治的内涵 ;大学自治的法律保障 ;大学校长的自治理念与治校。一、大学自治的内涵“大学自治”最简洁的定义是 :大学自已决定和管理自己的事情。这个概念还包含如下的信息 :( 1)大学自治是自中世纪早期大学———学者行会诞生起就有的传统 ,故其传统的含义是 ,大学必须免受教会和国家的干预和控制 ,自主决定和处理自己内部的所有事务。按洪堡的观点 ,就是大学应当有摆脱外界干扰的遗世独立的精神和权力 ;( 2 )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授治校有必然的联系 ,譬如它们具有的建立在“传播和创造高深知识”这一大学内在…  相似文献   

20.
教师职业道德包括师道与师德两个方面。“师道”是指教师的为师之道、为学之道、为人之道;“师德”是指教师必须遵循的专业道德行为规范。当前我国大学教师师德状况存在一些问题,各高校需要加强对大学教师的思想政治领导,建立大学师德建设的综合机制,不断增强大学师德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