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体育竞赛与版权保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申立 《体育学刊》2005,12(2):13-16
版权或称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的一个分支.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对保护的范围作了规定,也列出了一些限制性条款.体育领域中的智力成果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可以成为著作权保护的客体,有些则不能.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体现了我国体育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认为体育竞赛项目以及体育竞赛中技战术不适合著作权法的保护,著作权法保护的是智力成果的表现形式即作品,不保护其内容.  相似文献   

2.
体育非专利技术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运动中大量运用的是进入公有领域不能申请专利的技术。其主要客体有关键技术动作、成套技术动作、运动竞赛战术、运动员选材、训练管理、运动创伤的防止和疲劳恢复、运动测试统计、运动营养、运动治疗、体育项目发明、竞赛裁判规则、运动会编排、反不正当竞争等。体育非专利技术是体育工作者公开的智力劳动成果,具备智力劳动成果的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等法律特征,属于体育工作者的无形资产。体育非专利技术在首次使用前的创新阶段,应按秘密技术保护,在公开使用后效果明显,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应享有一定的精神权利。  相似文献   

3.
论运动竞赛表演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张厚福 《体育科学》2001,21(2):18-22,33
把运动竞赛表演列入知识产权保护范围,有助于体育的发展。研究通过查阅国内外的有关法律和研究动态,将现代运动竞赛同过去比较,同法律的规范性及排除性对照,论证其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的属性。研究结果:现代运动竞赛表演是智力成果,具有思想性、技术性和固定性,有竞赛表演、电视转播、会微等客体,符合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原则。结论:运动员可以作为表演者,运动竞赛表演可以作为作品,列入知识产权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武术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昊 《体育学刊》2006,13(4):141-144
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智力成果迫切需要知识产权法的保护。正确认识中国武术的性质是厘清如何对中国武术予以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从体育性和传统知识性的角度,中国武术能够受到来自于著作权、未公开信息、传统知识和证明商标的保护。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存在缺陷,必须修改《著作权法》,制定专门保护传统知识的法律或者针对中国武术专门立法,通过司法实践,将竞技武术技战术中的先进技术、训练和恢复方法以及健身武术中的一些“养生之法”确立为一种未公开信息。  相似文献   

5.
申立 《体育科学》2003,23(3):67-72
通过对知识产权法的学习研究,分析体育竞赛的性质,发现把新的技战术划归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实不妥当,特别是将其歹1为专利法的保护客体的观点值得商榷。结论:体育竞赛是公有领域,不属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新的技战术不能成为专利法保护的客体;体育领域中受知识产权保护的是民事主体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志、信誉等权力,以及部分体育领域中的知识产品。  相似文献   

6.
体育知识产权的产生与我国体育知识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产权是知识经济社会劳动者的主要权益。现代体育工作者用知识和科技改造体育,使体育发生了质的变化,也使体育知识产权成为其主要权益。我国体育知识创新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体育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知识产权的概念以及产生、发展、保护、转化率分别进行了探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体育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主题不明确;体育专利成果转化率低,缺乏专门的体育相关的孵化机构。结论:倡导高校开设体育知识产权相关课程,培养专门人才;成立专门体育知识产权孵化中心。  相似文献   

8.
体育运动中的创新指在运动训练和竞赛过程中通过运动主体者的努力而产生运用的新的体育技术、战术等。创新是一个运动队(者)训练水平从量变达到质变的反映,因此其创新的技战术对对手更具攻击性和突然性,从而成为制胜的重要手段。创新体育技术、战术,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普遍地适用于各类运动项目,在篮球、排球、足球等集体性运动项目中创新的制胜作用表现突出,在体操、跳水、乒乓球等个体性较强项目中创新的重要意义也十分显著。这就使运动主体者尤其注意创新,如我国的体操发展历来注重“新”,从而使我国体操运动一直在较高水平。在技战术创新中,教练员的创新意识最重要,国际体操界以童非、月久等我国运动员命  相似文献   

9.
本着重论述了土家族棉花球运动的特点、基本的技战术及其比赛规则,以期为我国有关决策部门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运动技术学习点之间的关系性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是通过学习不同的运动技战术,在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技战术基础上,合理运用相关技战术,从而更有效地展现相关体育运动项目。运动技术的生成点是教师在组织学生掌握原有的单一技术动作时,对学习相关技术动作的学练方法进行组合延伸,通过不同形式的组合方法来更好地习得该技术动作。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该技术动作生成点的利用会出现两种方向的延伸。  相似文献   

11.
以产权理论、现代契约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将运动员产权划分为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对运动员产权进行解析,以使其明晰化。同时提出了明晰运动员产权的建议:一是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合理界定运动员产权;二是大力发展职业体育俱乐部,推进运动员产权多元化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配套的体育经济政策,为明晰运动员产权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法理学的角度揭示运动员肖像权商业利用中出现的问题,人格权法保护的不足,提出公开权的概念、特征及其法律保护问题,认为应对具有财产性质的人格权提供保护,规范运动员肖像权商业利用的市场,保护运动员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利益的驱使以及相关体育法律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职业篮球俱乐部侵犯运动员权利的现象屡见不鲜。依法维护职业篮球运动员合法权益是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通过对当前职业篮球俱乐部对运动员权利的侵犯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维护职业篮球运动员权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国际人权视野下我国公民体育权利的法学诠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国际人权的角度,探讨了公民体育权利的基本涵义和性质。公民体育权利是从生命健康权、社会文化权、社会经济权和社会发展权等基本人权中引申而来的,是由法律法规确定的,每个公民或者组织通过体育锻炼或运动竞赛的方式。享有身心健康或精神荣誉等利益的意志和行动自由;公民体育权利是一项基本人权,在我国属于宪法权利。  相似文献   

15.
欧洲国家对运动员形象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进 《体育学刊》2007,14(7):27-31
欧洲国家尚未将形象权作为单独的权利在立法中加以确认。运动员形象权归属的冲突主要存在于运动员个人与其所在的体育行会之间,从现有解决冲突的实践来看,各国主要采取事前签订协议的方式来确定权利归属,这种解决方式的效力只及于协议双方当事人,没有上升到统一立法的高度,对运动员形象权的保护不利。欧洲国家对于运动员形象权的保护模式采取的是人格权保护加个案特殊处理的方式,这种保护远没有体现运动员人格的商业价值,难以有效防止商家的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16.
作为权利的体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科  黄玉珍  金育强 《体育学刊》2007,14(2):136-140
研究了体育权利的性质、特征、表现形式、实现途径。认为体育权利仍属于推断权利,它不指向具体的权利形式,而是体现于教育权、文化活动自由权、生存权、发展权、获得权利救济权等多种权利形式之中,是对多种权利形式的抽象与综合。体育权利法律化、公民具有强烈的体育权利意识、体育权利实现渠道畅通是体育权利得以实现的3个基本要素。在实现体育权利过程中,政府应积极发挥导向、规范、保障、干预、救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形象权是传统人格权的发展,但不能完全取代人格权。形象权用来保护知名运动员,且仅保护形象特征的商品化使用,否则应纳入人格权的保护范围,形象权的限制要小于人格权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刘翔肖像权侵权纠纷案引起了轩然大波,与之相关的法律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笔者就三个方面作了分析,认为国家运动员的肖像权应该属于运动员本人,提倡设定形象权;取消"以营利为目的使用肖像"以重构侵犯肖像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肖像作品的著作权与肖像权不存在实质意义上的冲突,只是形式上的竞合,应该平等保护.  相似文献   

19.
胡巧璐 《体育科研》2018,(5):65-72,85
随着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体育赛事网络同步转播纠纷日益频繁,但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为应对此类纠纷面临的司法困境,认为:体育赛事转播权是所有权利的起源,司法实践应当摒弃将其认定为契约利益的做法,改采特别立法模式创设专有财产权利。针对独创性认定标准,司法实践不应过度强调“创作高度”概念,而应采取从宽而非从严的认定标准。在体现“表现”效果的情况下,本文建议将体育赛事节目认定为视听作品,同时整合广播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创设“向公众传播权”用以填补无法规制网络同步转播的权利空白。赛事节目广播组织对赛事信号享有广播组织者权,但其中的“转播权”应当从立法层面扩张至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20.
对掷标枪最后用力阶段右腿用力形式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查阅大量相关献资料和对优秀标枪运动员技术图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掷标枪最后用力阶段右腿用力的特点,剖析了右腿最后用力阶段的用力形式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