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营养对于马拉松运动员来说是颇为重要的,合理的营养有助于马拉松运动员的体力恢复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马拉松运动员在参加比赛前一周,应提高饮食的质量,摄取较全面的营养素,增加能量储备。马拉松项目是时间长、消耗大的运动项目,容易引起血糖的下降。但是纳糖必须适量,过多过少均会对身体及运动产生不良影响。有关专家认为,马拉松运动员较适宜的食糖量是每公斤体重1克,如每公斤体重纳糖两克,就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马拉松跑全程42195米,主要是在公路上进行的一项超长距离的竞赛项目。它要求从事该项运动的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耐力素质,很强的体力和极高的心肺功能(马拉松跑运动员的肺活量都在5000毫升以上,安静时心率为每分钟36—40次),同时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近年来,我国从事马拉松跑的运动员不断增加,比赛的成绩也在逐步提高,但和世界最好成绩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何提高运动员的成绩呢?除了科学的选材、严格的训练外,在比赛中合理地分配体力,完成最佳的分段成绩计划是至关重要的,是提高马拉松跑成绩的有  相似文献   

3.
当今体育竞技愈来愈紧张、激烈,运动员在长时间持续比赛时,体力消耗也愈来愈大.一些集体项目如足球,个人项目如马拉松跑和自行车更甚.据专家测试,参加这些项目运动员的体温往往高达摄氏40度。这类高强度的角逐所导致的体温升高会直接影响运动员水平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马拉松是一项极耗体力的运动.因此常年从事马拉松训练是一项艰难的事情。一般来说.把快速短距离跑结合到马拉松训练中.将大大有助干运动员长期的发展。具体方法有:短距离.重复快速跑.高强度跑.测试跑等,大运动量训练或比赛后.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轻松跑.以促进体力的恢复.保持跑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马拉松成绩的推算方法 要想知道一个运动员在马拉松这个项目上的成绩潜力,可用该运动员5000米成绩的85%来推算。请看表1。 表1可证明用5000米成绩的85%来推算马拉松的成绩是可信的。 推算示例:我国运动员王秀婷,1991年曾创下5000米的亚洲纪录,成绩是15分23秒58。她5000米的平均速度是5.41米/秒,这个速度的85%应是  相似文献   

6.
与世界优秀马拉松运动员比较起来,我国运动员5000米和10000米的速度较差,这直接影响到我国马拉松水平的提高。下面从奥运会召开年马拉松世界及日本前20名运动员的耐力系数,以及世界及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的耐力系数来分析我国马  相似文献   

7.
学校的运动员在生活上具有不规律性,饮食条件差,教练员为了取得好成绩又大多采用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这就导致运动员大量的体力能源被消耗,不但影响运动员获得好的比赛成绩,还可能对运动员今后的身体健康埋下隐患。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要给运动员补充合理有效的能源,这样才能保证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众所周知,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可分为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  相似文献   

8.
运动员赛后的饮食直接影响机体疲劳的消除,剧烈比赛后,尤其是长距离耐力项目比赛后,运动员体力消耗大并有饥饿感,所以需及时予以补充营养物质。比赛结束即刻应补充含糖饮料、含维生素丰富的水果如桔子、苹果等。及时补充糖分可促进肝脏糖元贮备,对预防脂肪肝有较好作用,同时可加速疲劳的消除。赛后2~3天,仍应以热量高的食物(糖类)为主,辅以维生素B、C及微量元素,以补充比赛时的消耗。赛后最初几餐应尽量供给半流质的食物,这样有助于运动员的消化和吸收,对恢复体力是有好处的。运动员赛后如何补充营养  相似文献   

9.
运动员赛后的饮食直接影响机体疲劳的消除,剧烈比赛后,尤其是长距离耐力项目比赛后,运动员体力消耗大并有饥饿感,所以需及时予以补充营养物质。比赛结束即刻补充含糖饮料、含维生素丰富的水果如桔子、苹果等。及时补充糖分可促进肝脏糖元贮备,对预防脂肪肝有较好作用,同时可加速疲劳的消除。赛后2~3天,仍应以发热量高的食物(糖类)为主,辅以维生素B、C及微量元素,以补充比赛时的消耗。赛后最初几餐应尽量供给半流质的食物,这样有助于运动员的消化和吸收,对恢复体力是有好处的。运动员赛后如何补充营养  相似文献   

10.
运动员赛后的饮食 ,直接影响机体疲劳的消除。剧烈比赛后 ,尤其是长距离耐力项目比赛后 ,运动员体力消耗大并有饥饿感 ,所以需及时予以补充营养物质。比赛结束即刻应补充含糖饮料、含维生素丰富的水果 ,如桔子、苹果等。及时补充糖分可促进肝脏糖元贮备 ,对预防脂肪肝有较好作用 ,同时可加速疲劳的消除。赛后 2~ 3天 ,仍应以发热量高的食物 (糖类 )为主 ,辅以维生素B、C及微量元素 ,以补充比赛时的消耗。赛后最初几餐 ,尽量供给半流质的食物 ,这样有助于运动员的消化和吸收 ,对恢复体力是有好处的。运动员赛后如何补充营养…  相似文献   

11.
三、业余马拉松运动员的训练现代高水平马拉松运动员训练的特点:是训练量大,训练强度高,一天进行两次训练,总时间有时长达6个小时以上。比如日本马拉松名将一濑古利彦,每天要跑35—40公里。现代马拉松训练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重点突出大里程训练,澳洲、日本运动员被广泛接受,他们每周训练量为210—250公里,如克莱顿准备期达280—350公里。另一种是重点抓质量训练,如欧美运动员,他们是在越野跑的基础上增加场地训练。他们重视强度训练,训练量低于澳洲运动员,萨拉扎尔每周为110—130公里,罗杰斯为160—230公里,汤普森为160—200公里。总之,坚持长期的科学训练,是他们取得胜利的基础。在我国马拉松运动员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内蒙为代表的耐力型运动员,一种是以  相似文献   

12.
长跑和马拉松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能量消耗大、能量主要来自运员机体的有氧氧化。因此提高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对于长跑马拉松运动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对高原训练在发展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和提高运动员成绩进行了探索和试验,试图摸索什么训练量和强度的安排有利于高原训练的效果和更好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1987年1月我们为了使中国水电体协长跑队8名队员在短期内运动成绩有一个较大提高进行了高原训练,这8名队员分别来自沈阳、江苏、山东、北京等海拔不超过41米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一、参加马拉松运动的合适年龄马拉松赛跑的距离为42.195公里,是属于超长距离跑,如果运动员没有强大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没有完善发育的身体,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合理分配体力的能力,要想跑完如此长的距离是不可能的。马拉松运动员要达到一定水平,就必须进行多年的系统训练,因而在取得优异成绩时,一般年龄较  相似文献   

14.
一、运动员的平衡膳食 在运动中,肌肉活动量特别大,消耗的主要是脂肪和糖,脂肪和糖类相对摄入不足,会出现疲乏。所以,在青年运动员的膳食中,应特别注重补充脂肪和糖类,辅以蛋白质食物。此外,应及时补充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这是因为,出汗过多可使体内钠、钾、铁等元素耗量较大。据研究,各种水果、新鲜蔬菜,如香蕉、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马拉松运动成绩有一定的提高,如1980年3月,云南选手许亮在法国“埃松马拉松赛”上创造了2小时13分32秒的优异成绩。但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特别是六年来,许亮的成绩无人问津;目前国内优秀马拉松运动员的成绩亦只有2小时16分左右。造成这种徘徊局面的原因有众多,笔者认为运动员的速度(即5000米和10000米)慢,是影响马拉松成绩迅速提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男子速滑1500米比赛的分段对间与速度、各分段体力分配等战术指标的比较与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运动员同国外运动员相比,在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上存在较大差距。同时,我国运动员体力分配不均衡,前300米过快,而1100~1500米段落又过慢,战术运用不太合理,与均匀分配体力的国外运动员相比形成很大反差。  相似文献   

17.
一、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平衡膳食在运动中,肌肉活动量特别大,消耗的主要是脂肪和糖,脂肪和糖类相对摄入不足,会出现疲乏。所以,在少年运动员的膳食中,应特别注重补充脂肪和糖类,辅以蛋白质食物。此外,应及时补充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这是因为,出汗过多可使体内钠、钾、铁等元素耗量较大。据研究,各种水果、新鲜蔬菜,如香蕉、梨、青  相似文献   

18.
正众所周知,马拉松跑是最富挑战性的运动项目之一。当今,马拉松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开展,除了奖金最高和参赛运动员水平最高的"马拉松大满贯"6站赛事外,在我国内地,每年都有近20场的马拉松赛事,越来越多的马拉松爱好者投入其中,它已经成为全民健身的一项重要运动形式。马拉松运动是一项超长距离的极限运动,对参赛者而言,不仅是体力、耐力的考验,更是生理和心理上的挑战。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9.
郑光 《中华武术》2021,(3):55-56
马拉松运动员要完成42公里195米的跑动距离,如果没有发育完善的身体,没有强大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氧运输系统)与运动系统,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心理状态及合理分配体力的能力,要完成全程的负荷是不可能的,而凡此种种能力只有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获得。  相似文献   

20.
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消耗很多能量,因此有些运动员在赛前总想坐下来吃些“理想”的食物,如:肉、蛋、奶油面包,果汁,巧克力,牛奶等。然而在比赛中,他们往往发觉自己的体力并不象想象的那么充沛。许多运动员都有过这种情况。他们认为体力不足的原因是赛前缺乏身体训练或缺乏准备活动。如果我们进一步观察就会发现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