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正>学校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的发展需要学校的引领与指导。新疆阿勒泰地区第二高级中学在教师培养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也通过借鉴、引入与创新采取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以名师带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教师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发展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从2009年开始实施名师工程计划,在计划中将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经历与能力划分为学校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之星四个层级。在计划中,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教学名师作为优秀人才,其能力较高、业绩优秀,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部分高校在培养思政课教师成为教学名师的道路上,存在着考核评价不合理现象。同时,思政课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提升。影响思政课教学名师成长主要有个人因素和其他因素,通过自身的努力,加之外部因素如学校制度和组织保障,才能逐步成长为教学名师、教学大师。  相似文献   

3.
学校离不开教师.名校少不了名师.名师工程是通过改善学校情感环境和营造优良教育环境,加快名师的集聚与培育,以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推动名校的创建与发展的系统工程.本文作者试图从全县的实际出发,提出建设隆回县教育系统名师工程的具体目标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教育发展,教师为要;教师成长,名师为先。学校可成立校级名师工作室,由副高职称领衔,面向基础学科,领衔人对工作室成员要有直接的具体的指导,每个成员都有相应的成长档案和生涯发展规划。以名师工作室为抓手,提升青年教师整体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依托教研组和名师工作室,进行教育协同创新。教研组是学校重要的教师组织,是教师间交流协作、资源共享、智慧碰撞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关系到学校的教育管理、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使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学校可  相似文献   

5.
刘丰 《山东教育》2009,(7):22-22
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此言推广至中小学教育亦合用,然今大师不见人,多见名师声。我们都曾困惑于当代何以少有教育家,在不懈实践中,很多地方都倾力培养、打造,甚至于包装“名师”。毋庸置疑,名师可以大大提升地方教育的知名度与号召力,住往成为衡量学校教育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     
王岚 《今日教育》2009,(11):44-44
名师,即高素质的著名教师,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育的专家,是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有自己特有的教育教学经验并且教育效果良好、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教师。一所学校会因为名师而提升美誉度,且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常言道:教师是学校之本,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升;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一言以蔽之,社会呼唤教育,教育呼唤名师。如何成长为名师,我认为首先要做明师,而后方能成名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高中学校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财力的短缺与理念的滞后.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如何才能建立起“大师云集、名师汇萃、青年冒尖”的教师资源高地?出路在校本培训,关键是发挥现有教师潜能,扩大名师总量。近年来,山东省寿光一中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文化建设、教育随笔和阳光管理,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起一个绿色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新书速递     
该书主要对优化学校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教育质量、促进管理战略发展、拓展人文发展等内容进行了探讨。通过总结名师的创新经验和先进理念,宣传名师的核心教育力,为广大教师职业生涯提供精神源泉和实践动力,在教育实践层面切实推动从教者职业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教育发展,教师为要;教师成长,名师为先。学校可成立校级名师工作室,由副高职称领衔,面向基础学科,领衔人对工作室成员要有直接的具体的指导,每个成员都有相应的成长档案和生涯发展规划。以名师工作室为抓手,提升青年教师整体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依托教研组和名师工作室,进行教育协同创新。教研组是学校重要的教师组织,是教师间交流协作、资源共享、智慧碰撞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关系到学校的教育管理、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使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学校可以依托教研组和名师工作室,以课堂为基地,有效开展校本研修,重点课程以公开课的形式进行录像,积累视频资料,同时通过网络,不断整合教学资源,形成系列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1.
地理素质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实施地理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当代中学地理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综合的科学文化、复合型的教育能力和健康的体魄等四个方面的素质,且可以通过构筑高师地理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体系和在职中学地理教师素质的自主成长,来提高未来中学地理教师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校本研修与农村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本研修是以教师任职所在学校为基本场所,以促进本校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为本,以结合本校和教师本人的教育改革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为基本方式,以建立教师为主体、包括专业人士和学校领导在内的学习型组织为交流平台,以改善教师的教育行动为直接目标,以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水平和教育质量为根本目的,促进教师自主成长的一种教师教育形式.在农村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可以有效地变革传统教研文化的弊端,是实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提高教育质量的制度保障,是实现农村学校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3.
时代发展呼唤小学与初中教师教育一体化。通过对中外小学教师教育课程方案与初中教师教育课程方案的比较分析,无论从培养机构、培养模式,还是从课程设置来看,实行小学与初中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都是完全可行的。它反映出我国教师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师范院校改革的基本趋势,适应我国教师培养模式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为教师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小学教师教育高等教育化为契机,以小学与初中教师教育培养机构一体化为平台,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重新厘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培养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的合格师资。  相似文献   

14.
教师素质是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在保持其优良传统的同时,还必须具有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较高的师德修养、民主的教育思想、全新的教育观念和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化: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和努力方向。为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必须对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建立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实现教师教育终身化;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革教师培养模式,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打破传统的教师培养体系,建立多元化、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教师素质教育和教师专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素质教业化的实施,政府部门必须为之提供足够的保障措施;学校必须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教师个人必须做好反思经验,终身学习和开展科学研究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它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只有立足于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经验进行自我反思,通过反思实施自我监控、自我调适,不断优化和改善教学行为,才能提高教学水平。由此,我们认为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如果没有反思,那么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将永远建立在冲动、直觉或常规之上。因此,为满足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学校必须加强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开发教师的创造力为目标。开发教师创造力是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而教师继续教育则为教师创造力的开发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本文提出以开发创造力为目标的教师继续教育基本模式构想:个别开发指导和学校资助服务,其特点是以个别指导、能力训练、自主学习为主,以培训院校课堂面授、教师工作所在学校集中活动为辅。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师教育制度包括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教育课程认定制度、教师学历教育制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等。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职业待遇不高、教师教育实践匮乏、教师教育标准陈旧等。因此,应创新教师教育制度,推进不同地区教师教育标准的动态平衡,并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标准,定期开展教师资格认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大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进而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教师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20.
建立目标为导向的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艳 《教师教育研究》2006,18(3):18-22,37
本文从教师职业生涯阶段和学校岗位设置的角度出发,提出要保证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必须建立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和学校岗位素质相适应的教师继续教育目标和内容,并建立与之配套的资格证书制度和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