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河西学院学报》2017,(5):59-64
本研究以玉米生产中常用的7个杂交种的12个亲本自交系,以优良杂交种先玉335父本PH4CV为共同父本与其余11个自交系组配的11个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采用A-PAGE电泳技术,对其种子盐溶蛋白电泳谱带表现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杂种双亲共显性特征谱带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12个亲本自交系种子盐溶蛋白质均具有明显的特征谱带,相互之间可以区别,可视作它们各自的蛋白指纹;先玉335种子不同组分谱带间的差异是一种由核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而且F1的谱带可以由双亲谱带类型预测和演示.  相似文献   

2.
孵化至18d的肉仔鸡活胚蛋240枚,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枚蛋。处理组Ⅰ羊膜腔注射1mL0.75%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处理组Ⅱ、Ⅲ、Ⅳ分别向羊膜腔内注射质量浓度为0.5%、1.0%、1.5%的谷氨酰胺营养液1mL。继续孵化及出壳后分析表明:胚胎注射对胚蛋孵化率没有影响(P〉0。05%);胚胎注射谷氨酰胺对肉仔鸡出壳重和出壳重/蛋重无显著影响(P〉O.05);出壳后第3天,试验组体重较对照组有提高的趋势(P〉0.05),出壳后第7天,1.0%注射组体重比对照组提高10.89%(P〈0.01),1.5%注射组较对照组体重增加7.33%(P〈O.05);3日龄肉仔鸡0.5%注射组血浆T4含量较对照组提高23.67%(P〈0.05);7日龄肉仔鸡1.0%和1.5%注射组血浆T3含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6.63%和26.16%(P〈0.05)。总之,鸡胚注射G1n可促进肉仔鸡早期生长发育,注射对胚蛋孵化率及出壳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石蜡切片,汞-溴酚蓝染色,在显微镜下系统观察了川白芷胚胎发育时期蛋白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受精后1-16d,蛋白质积累逐渐增多,且胚细胞中的蛋白质含量的增加明显快于珠被;合点端细胞中蛋白质很明显,珠孔端蛋白质少于合点端;第17d后,胚和珠被的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4.
新单26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2003年用自选系新328/04白做母本,自选系新7红做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经连续5年的各级试验,表现高产稳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2004年暂定名新单26。1育种人张学舜、刘俊恒、张长顺、王清昌、白东升、李秋菊、魏峰。2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母本新328/04白是1995年本院用u8112与郑32杂交选育的二环系328,于1999年又用自选系04白{478变异株与4128(4021×107-25A)杂交选育的二环系}杂交,经过连续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父本新7红是本院用昌7-2与广西玉米所的综合种杂交后连续自交选育而成。2003年冬在海南鉴定,2004年进行鉴定、产比试验,同时参加省4 000株组预试,2005~2006年参加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4 000株/667m2);2007年参加河南省夏播生产试验。3新单26参加省级试验表现3.1河南省区域试验结果2005年在河南省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4 000株/667m2组)中,参试品种20个,新单29平均640.2 kg/667m2,比郑单958(CK)636.0 kg/667m2增产0.7%,差异不显著,居试验第4位,全省8个试点5点...  相似文献   

5.
玉米幼胚培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取10个不同的玉米品种于大田栽种并自花授粉,采其授粉后14~24d的幼胚进行培养,筛选出了5个较易诱导体胚而再生植株的品种.在影响玉米幼胚培养的许多重要因素中,如2,4-D,KT,NAA,6-BA,ZT,ZiP,Ag+,水解酪蛋白,琼脂糖,脯氨酸和谷氨酰胺等,2,4-D和Ag+是最关键的因子.以华农超甜42号玉米幼胚为材料进行培养时,2,4-D15mg/L与Ag+10mg/L浓度下的MS培养基(再结合其它因子的适当组合)比较易于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从而有利于其植株再生.以琼脂糖代替琼脂粉对体胚诱导也有较好效果.本文还对玉米幼胚培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农大108玉米为材料,在苗期进行缺氯处理,结果如下:(1)叶片长度在处理后第5天出现明显差异,处理组叶长低于对照组,仅为对照组的66.67%;(2)对照与处理组间叶绿素含量从第6天开始出现显著差异;(3)处理组叶片蛋白质含量在处理后第5天明显低于对照组;(4)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处理的第4天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始终低于对照组水平.综合利用上述指标可以在出苗后4-6d时间内对缺氮玉米幼苗做出比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研究发现当两种不同的玉米幼苗在28℃干旱下处理4d后,干旱处理的幼苗的存活率比未干旱处理的幼苗低,这说明此干旱条件使玉米幼苗受到伤害而降低其存活率.而且,在干旱胁迫过程中,干旱处理过的幼苗的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发生了变化,在胁迫初期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上升,而在胁迫后期活性下降.测定酶液中的蛋白质发现,干旱胁迫使蛋白质含量降低.这些结果表明,在干旱初期谷胱甘肽还原酶参与抗旱性的构建,后期由于蛋白质的降解而使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叶片衰老与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杂交水稻汕优63主茎在抽穗后10d,其叶片自上而下表现出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下降.光合作用速率降低.丙二醇和脂质红过氧化物含量明显增加.SOD活性则为倒三叶>倒四叶>倒二叶>旗叶.实验结果表明:叶片自下而上顺序衰老.叶片衰老与膜脂过氧化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GB/J10786-2006的方法,对不同品种的玉米爆成花后测定其中总糖的含量,结合实际,根据不同的玉米样品情况,对国标中的方法做了适当的修改:先做简单的预示实验得出玉米总糖含量小于9.00mg/ml时,直接用10ml试样与滴定液反应,得出结果为10ml样品中总糖的含量.为总糖含量测定提供一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贡蕉(Musa acuminata cv.Mas)未成熟雄花序来源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建立了贡蕉胚性细胞悬浮系(Embryogenic cell suspensions,ECS),测定了其培养过程中培养物的鲜重、干重及培养液的PH值、阿拉伯半乳糖蛋白(Arabinogala ctan proteins,AGPs)含量等生长参数在培养过程中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在培养周期内,培养物的鲜重在继代后第24d达到高峰,干重在继代后第21d达到高峰;培养液中的pH值表现为先下降,第3d下降到最低,随后开始升高;培养液中AGPs含量随培养天数而增加,在第14d含量达到最高,随后保持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1.
1 .若某蛋白质的分子量为 11935,在合成这个蛋白质分子的过程中脱水量为 190 8,假设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 12 7,则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肽链有 (   )A 1条 B 2条 C 3条 D 4条2 .牛的一个精细胞中DNA含量为 3.4 (单位 10 -9mg) ,牛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及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DNA的含量依次是 (   )A 6 .8、3.4   B 13.6、3.4C 13.6、6 .8 D 6 .8  1.73.种子的胚和胚乳细胞中含有来自母本的染色体分别为 (   )A 1/ 2、1/ 3  B 1/ 3、2 / 3C 1/ 2、2 / 3  D 1/ 2、1/ 24 .由 5个氨基缩合形成的肽键和脱下的水…  相似文献   

12.
本以玉米品种大黄和晴3为材料,研究NaCl胁迫过程中玉米幼苗胚芽鞘的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玉米幼苗分别用700nmol/L的NaCl及蒸馏水处理(对照)5d后,发现NaCl处理过的幼苗的存活率比对照低,存活幼苗的生长也受到影响,表明此胁迫处理已影响了玉米幼苗的生长,而使存活率降低.在用此胁迫强度的NaCl盐处理的过程中抗氧化酶GR在处理初期活性有所上升,而后期下降,而且NaCl处理过的酶液中的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比对照低.以上结果表明,在胁迫初期玉米通过GR活性的增加来清除活性氧以适应盐胁迫;随着胁迫强度的加大,酶液中的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逐渐减少,使酶液中GR的含量减少,导致酶活性降低.通过研究玉米幼苗盐胁迫中的GR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证实GR在盐胁迫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揭示抗氧化系统与植物抗逆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氮肥水平下烯效唑对小麦籽粒氮素含量的影响,氮肥总用量为主处理,烯效唑干拌种浓度为副处理,主副处理各设四个水平。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后,籽粒中蛋白氮与非蛋白氮含量及最终的蛋白质含量表现一致。在不施氮与低氮水平下,表现为40mg/kg>60mg/kg>20mg/kg>0mg/kg;在中氮与高氮水平下,表现为20mg/kg>0mg/kg>40mg/kg>60mg/kg。相关分析表明,非蛋白氮含量急剧下降阶段即蛋白氮含量急剧上升阶段的蛋白氮与非蛋白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花后10d开始籽粒蛋白氮与收获后籽粒蛋白质含量也显著相关性。因此,烯效唑处理提高了籽粒中的非蛋白氮含量,从而有利于籽粒蛋白氮的合成,进而影响籽粒最终的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4.
BpHi008A是一种水稻诱导性防卫基因,以单拷贝序列存在,当秧苗受到褐飞虱咬食或机械损伤后,该基因便大量表达,编码一个含8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将此基因重组到表达型载体pET28a后,转化入能产生T7RNA聚合酶的大肠杆菌菌株中,以10%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来分离并鉴定未经IPTG诱导和经IPTG诱导后不同时刻的表达产物.结果表明利用T7RNA聚合酶/启动子表达系统可使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中高水平表达,并且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为9.6KDa.本实验表达的蛋白质可用为抗原刺激抗体的产生,为免疫定位和Western杂交做准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能量蛋白水平对皖西白鹅种鹅繁殖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影响.方法:试验分别设3个蛋白水平(15%、16% 和17%)和两个能量水平(10.67 MJ/kg和11.09 MJ/kg).选取24月龄皖西白鹅种鹅3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均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比1:4).其中试验Ⅰ、Ⅱ和Ⅲ组能量蛋白水平分别为10.67 MJ/kg(15%、16% 和17%);试验Ⅳ、Ⅴ和Ⅵ组分别为11.09 MJ/kg(15%、16% 和17%).试验期7周,检测分析比较各组间指标的差异.结果:不同饲粮能蛋比对皖西白鹅种鹅产蛋期精料采食量、产蛋枚数、蛋重和平均蛋重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Ⅲ、Ⅴ、Ⅵ组的破蛋率差异显著(P<0.05).日粮中能量蛋白水平不同时,试验各组皖西白鹅种鹅血清中TC、TG、UA、葡萄糖、HDL-C、LDL-C、Ca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中TP、GLOB、A/G含量试验Ⅴ组和试验Ⅱ组差异显著(P<0.05);血清中ALP含量试验Ⅵ组和试验Ⅰ组差异显著(P<0.05);血清中尿素含量试验Ⅱ组和试验Ⅰ组差异显著(P<0.05);血清中P含量试验Ⅴ组和试验Ⅰ、Ⅱ、Ⅲ、Ⅵ组差异显著(P<0.05).日粮中不同能量蛋白水平对皖西白鹅种蛋入孵数、无精蛋和孵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Ⅵ组与试验Ⅱ组受精率差异显著(P<0.05);试验Ⅲ组的死胚蛋与试验Ⅳ、Ⅴ、Ⅵ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日粮中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皖西白鹅种鹅产蛋性能和种蛋孵化性能有影响.能量水平为10.69 MJ/kg,粗蛋白质水平为16% 时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最佳.  相似文献   

16.
以柴胡种子为材料,经6-BA、60℃、KMnO4和对照4种方法进行萌发处理,测定了萌发处理过程中不同处理时间的柴胡种子中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初步探讨了在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氨基酸的变化总体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萌发0-6d之间氨基酸含量迅速升高,6d以后迅速降低,这种变化对柴胡种子的萌发是有利的.在不同处理下,柴胡种子在萌发期间,蛋白质的含量要经历一个迅速升高的过程,这种升高与氨基酸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7.
泥蚶肌肉提取液经硫酸铵二步分级沉淀后,再经DEAE-Sepharose(Fast Flow)离子交换和SephacrylS-200-HR分子筛层析,从中分离纯化得到泥蚶肌肉凝集素.经测定,该凝集素分子量约为238kDa,为单个亚基的蛋白质,其相对分子量为60kDa,分子中含3.27%的糖.在氨基酸组成中,谷氨酸(Glu)含量最高,其次是丝氨酸(Ser)和天门冬氨酸(Asp).泥蚶肌肉凝集素对人和动物红细胞均有凝集作用,其中对兔的红细跑的凝集活性最高.该凝集素对兔的红细胞的凝集活性不被测试的10种浓度为200mmol·L^-1的糖所抑制.pH6.0~7.0时具有较强活性;热稳定性较高,在30-50℃的温度范围内对兔红细胞的凝集仍保持原有活性,60℃以后活力下降;凝集活性依赖于Ca^2+.  相似文献   

18.
随着留叶数的增加,天、谷、丙、甘、亮、异亮、酪、赖、组、脯、精、蛋氨酸及总游离氨基酸晾含量均下降,苯、缬、苏氨酸在留叶21片时较高;各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中心花开放前5d打顶最高,初花期打顶下降,其含量大多数比现蕾打顶的还低,且打顶期对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大于留叶数.试验组合以X1Y1,X2Y1,x3y1各种氨基酸含量较高,X2y2,x1y2,x2y3居中,X3Y1,X3Y2较低,在试验各处理因素水平下,天、谷、脯含量占总量的49.61%-76.50%.丙、苏、酪占总量的10.63%-20.37%,苯、缬、甘占总量的5.84%-9.53%,丝、赖、组占总量的2.83%~6.49%,亮、异亮、精占总量的2.1%~4.41%,蛋占总量的1.35%~2.55%.综合结果表明,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初花期打顶和留叶21片或24片的互作效应较好,有利烟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传统食品添加剂月桂酸单甘油酯(GML)的抗菌、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特性,研究其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和生理健康的影响。创新点:将传统食品添加剂GML应用于蛋鸡养殖行业,探究其作为饲粮添加剂改善动物营养健康状况的潜能。方法:将360只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蛋鸡,分别饲喂以玉米-豆粕为主的日粮,并在日粮中分别添加0、0.15、0.30和0.45g/kgGML。饲喂8周后,测定蛋鸡的产蛋性能、蛋品质、蛋清以及蛋黄相关营养成分组成、血清生理生化以及激素相关指标,并对空肠和附睾脂肪切片进行形态学观察,系统研究GML对蛋鸡的影响。结论:0.15、0.30和0.45 g/kg GML处理能显著降低饲料转化率,并显著提高产蛋率和平均蛋重。在鸡蛋品质方面,GML显著提高了蛋白的高度和哈夫单位,并增强了蛋黄的颜色。此外,GML还增加了蛋黄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浓度,降低了蛋黄中总饱和脂肪酸的浓度。蛋白组成在GML作用下也有显著改变,其中0.30 g/kg GML显著增加了总蛋白含量以及组氨酸和谷氨酸的含量。GML对蛋鸡脂代谢也表现除了积极作用,能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减少腹部脂肪组织的沉积。在改善肠道形态方面,GML增加了绒毛长度以及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总体来说,GML对蛋鸡的生产性能和生理特性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表明GML有作为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潜能,拓宽了传统食品添加剂GML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20.
以常熟白芹的带节茎段和顶芽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对外植体的灭菌方法、培养基中不同种类生长调节物质的浓度对增殖和生根的影响以及试管苗的保存方法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0.1%的HgCl2为灭菌剂,对水芹顶芽处理8min可以获得无菌苗30%;丛生试管苗切割成单株后接种在MS+6-BA0.5~1.5mg·L。的增殖培养基上培养28d,平均增殖系数可达10.5以上;试管苗在1/2MS培养基上培养14d后,生根率达100%,21d时平均每株生根16.5条;试管苗用1mg·L。的NAA浸泡切口处24h,再用清水培养10d后,生根率达100%,平均每株生根22.8条;炼苗后移植成活率100%.在温度为15℃、光照时间12h·d^-1、光照强度20μmol·m^-2·s^-1的培养条件下,试管苗在含6-BA0.5mg·L^-1的增殖培养基上可保存6个月;MS培养基中Ca^2+离子浓度加倍,可延长试管苗保存时间1-1.5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