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夏春蓉 《中国科技纵横》2014,(5):252-252,255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知识具有的前所未有的价值使知识对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人作为知识最根本的载体,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技能已经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员工是竞争优势的来源,核心员工是企业最有价值的人力资源。本文就核心员工的获取与开发、激励几方面阐述知识经济时代核心员工人力资源管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决定人力资源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知识的储备,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之下,知识存储量的增长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目前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上所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前提下,对人力资源相关问题上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21世纪,我国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和人力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它始终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及使用之上。它不仅给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以强大的推动力,同时也拓宽了会计研究与应用领域。文章主要从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情况、知识经济的特征、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等几个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以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4.
赖雪梅 《科协论坛》2008,(6):136-137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突出功能,是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主体,是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从学校人力资源的特性、意义、学校人力资源发展滞后的原因和对策来探讨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5.
管理的本质是人力资源管理,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新的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智力资本化、知识经济的兴起、需求多样化以及人的个性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企业面临新的挑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结合实际,介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会计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信息使用需求的变化是推动财务会计发展的两大动力。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已进入了一种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知识经济与以往经济的最大不同在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不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直接有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它强调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人力资源创造力的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事业单位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考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浪潮,事业单位必须借鉴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建立起以人为本、体现出人与知识的价值的、高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从经济学理论等角度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创办孵化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创新经济理论的角度分析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人们的经济行为主要以物质和能源的生产为主,以线性的思考方式从事经济活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发展,人类社会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思想到行动、从生产到生活、从经济到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市场竞争规则的改变使企业的行为每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知识经济是指直接依据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的经济。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信息和通讯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服务业的广泛发展,人力资源的素质和  相似文献   

9.
<正> 一、我国建立知识经济的必要条件 1.人才的高度开发。知识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首先必须要有大批的高层次人才,尤其是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虽然也离不开人,但其所需要的人是以简单劳动力和掌握较低劳动技能的人力资源为主,而掌握复杂技能的人以及创新型人才只占极少数。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速度,需要更多掌握高级科学技术知识的  相似文献   

10.
知识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介绍知识经济和创新的内涵的基础上,总结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相互关系,知识和人力资源的相互关系,介绍了知识管理,并就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隐性知识与企业核心能力:案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江 《科学学研究》2010,28(4):566-570
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崛起,企业的经营和持续发展不再主要依赖资本、自然资源、劳动力等传统资源,而是更多地依赖专业知识、想法和洞察力这些智慧资产。就知识而言,由于显性知识容易沟通和共享,也极易被竞争对手复制和模仿,所以,显性知识显然难以形成企业持续的经营优势。案例研究表明,企业中,经验、技能、心智模式和组织惯例等这些隐性知识由于其巨大的客户价值性、稀缺性、不易模仿性和难以复制性,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看成企业的战略资源。而能否发掘企业中的隐性知识,充分发挥这些隐性知识的作用,便成为了获取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环渤海地区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人力资源是劳动力队伍中有技术且高效率的组分.环渤海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具有全国性比较优势,但其集聚程度与经济发展的联动趋势不显著,与劳动生产率的关联不明显,其集聚并未带来劳均资本同样快速的集聚,只在产业分布上与产业结构呈现一定的正相关.环渤海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13.
陈靖莲 《大众科技》2012,(8):219-221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支撑,在用工荒背景下如何做好人力资源规划防范用工风险,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课题。文章阐明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分析人力资源规划难以发挥作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系统,应对用工荒给企业带来的用工困难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贾生华  疏礼兵 《情报科学》2004,22(11):1323-1326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取代资本和劳动成为组织的第一资源。知识本身具有一系列特殊属性,相应的给组织的知识获取、利用、共享和创造带来了许多难题,明确这些难题对于企业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企业知识BCG的产权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莹  杨晨 《科研管理》2005,26(2):131-135
知识经济下,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生产要素,因而知识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主题。本文首先将战略管理中波士顿矩阵(BCG)方法运用于企业知识管理中,形成知识BCG,以探索知识创新的内在规律和属性。在此基础上,又在以知识创新推进知识管理过程中,予以产权化机制的保障,以求企业的知识管理更具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传统农业地区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现代农业在带来粮食高产的同时也造成难以治理的农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因而现代农业发展开始转向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农业形式,出现了如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农业发展模式。传统农业地区一般处于经济落后的地方,往往还保持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有着较好的农业生态环境。这些地区的农业发展不能再重复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再到有机农业的过程,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也无法直接开发有机农业。贵州省从江县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地区,生物资源、劳动力资源及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潜在优势,但受耕地资源、经济资源及技术条件制约,从总体看,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低。在这种情况下,从江县农业发展应根据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引入有机农业思想,生产高品质农产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强产业化建设;引入生态农业思想,高效利用资源;发挥民族地区优势,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丰富农业形式。同时,随着拥有“稻-鱼-鸭”共生系统的从江县侗族地区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之一——浙江省青田县的协作点,其农业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知识与信息资源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知识与信息资源的传播处理机制。认为所有的信息资源都可以通过媒介传播,显性知识可以通过媒介传播,隐性知识无法通过媒介传播,信息在传播中的耗散要超过知识。知识擘习的代价超过信息资源获取,知识积累和创新有利于信息资源的传播处理,知识传播和利用总是从知识信息传播开始的。  相似文献   

18.
陈迅  赵锋  高远东 《资源科学》2013,35(2):430-438
利用2002年-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综合考虑节约资源和环境污染,采用稳健广义最小二乘法对城市化和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城市化对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这归因于城市化正负两方面的作用.对城市化传导路径的分析表明:城市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对外开放,但同时影响了政府行为和物质资本投入,继而产生不利因素.进一步分区域讨论,发现政府行为是城市化进程中最主要的不利因素,且中、西部政府行为的负面影响明显大于东部;中、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的间接贡献率小于技术进步,东部则相反;物质资本投入对中、东部产生较大的的负面影响,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可改善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根据所得结论,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孙文涛 《科教文汇》2014,(25):224-225
本文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从传统型向战略型转变的四个阶段:劳动管理阶段、人际关系阶段、组织行为科学阶段以及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通过分析每个阶段的不同的特点来呈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得到以下结论:1)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有其历史必然性,这个转移的过程是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到群体,逐步催生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2)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本身的优势,有助于组织绩效的提升,保证了组织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A basic premise of the literature states that innovation depends on the ability of firms to manage knowledge. However, despite the major role of services in the economy, studies that assess the role of knowledge i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re particularly limited in this sector. Moreover, knowledge and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are intrinsically related concepts, as it is people who generate processes and refine knowledge. An empirical analysis is conducted on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and collaborative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i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i) existing knowledge in a certain domain provides a base for introducing innovations into the domain; (ii) knowledge of a more general nature favours the introduc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innovation; (iii) collaborative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are an antecedent of product innovation; and (iv) development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may be based on a broader perspective associated with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