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素质与技术训练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古典式摔跤运动素质与技术“二者并重,共同提高,多种手段,定质定量”的训练原则。认为:专项力量训练特别应强调动作幅度和动作难度,此外爬绳练习的效能极适合专项的要求;技术训练应强调手法、把位,手法、步法和身法的协同一致,不同强度的对抗练习,跪撑练习和关键技术的训练  相似文献   

2.
邓琳 《中华武术》2013,(12):3-3
短跑是很多竞技运动的基础,力量训练又是短跑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有关短跑运动员训练方面的文章,在国内外图书报刊上颇多。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的分析和总结,从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耐力方面入手,提出个人的看法和建议,以期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成绩。一、力量训练存在的误区(一)对力量训练的概念认识不清很多教练员认为专项力量训练就是练杠铃,其实专项力量是指在时间、空间特征上严格符合专项比赛要求的力量。换句话说,动作的速度、幅度、用力特点、肌肉工作的方式等方面都严格符合短跑项目技术动作要求的力量练习才是专项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3.
力量素质训练的专项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训练,必须遵循针对专项的力量素质特征。力量训练任务、手段和要求也日趋细化、结构化。能量代谢、动作力学、神经——肌肉系统专项化构成了力量训练专项化的内在结构与基本特征,力量训练专项化是练习设计、次数、组数、强度、速度、频率应与专项的能量、动作、神经——肌肉系统的需要保持一致,力量训练手段、负荷、要求只有在满足这些基本特征条件下才能有效保证专项化训练水平。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和深刻领会跳远运动项目特点结合训练客观条件、选手实际状况,找准训练突破口,合理选择针对性强的若干专项训练手段与方法,同时始终贯穿在训练过程中,是提高跳远专项水平的有效途径。训练方法、手段的设计与运用必须围绕跳远技术作结构和功能,尽可能使手段在动作方向、动作速度、动作幅度、动作用力顺序等因素与专项技术动作特点相符*充分体现了“手段专项模似化”的训练原则。  相似文献   

5.
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分期训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进一步探索短跑专项力量阶段性训练方法,主要通过实验法,对15名男子高水平短跑运动员进行力量分期训练研究。实验表明,经过力量分期训练的短跑运动员在专项力量指标上较非分期组运动员提高幅度明显。结论:在短跑的专项力量训练过程中,准备期应该着重发展力量耐力和最大力量,竞赛前期重点发展爆发力和快速力量耐力,竞赛期应注重专项力量训练与专项速度及专项技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对女子优秀标枪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掌握女子标枪运动员身体训练的主要特点,是提高专项身项训练效果的前提,以专项速度力量训练为重点,是提高专项力量训练质量的主要途径,以专项动作速度训练为中心,是提高专项速度训练效果的有效方法;专项身体训练手段的选择应与专项技术的用力顺序、动作幅度、以及紧张程度相一致或相近似。  相似文献   

7.
游泳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法等研究方法,结合运动训练的实践经验对游泳的专项力量训练理论与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认为游泳运动员力量训练中游泳技术动作结构与完成动作的主要工作肌肉群用力相似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发展身体各个部位的力量应该采用的不同训练手段和方法,应该注重陆上和水上力量练习的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8.
论力量专项化训练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项化是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然而,对于力量专项化训练的结构认识不清会造成专项训练效果低、转化率不佳、损伤及过度训练等现象。能量代谢、动作力学、神经-肌肉系统特征共同构成了力量训练专项化的内在结构。通过对力量专项化训练结构的分析,有助于处理好三者间以及专项训练与过程训练的关系,切实发挥力量专项化训练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以天津体育学院竞技健美操队16名男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传统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核心力量训练的方式进行了8周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的核心力量、核心稳定性均有所提高,且差异具有显著性,但实验组提高的幅度较大;传统力量与核心力量相结合的训练方法更有利于提高运动员核心区域相关肌群的力量和稳定性水平;实验组运动员的竞技健美操专项力量素质以及完成C组跳跃类难度动作的落地稳定性水平都比对照组提高的幅度大。  相似文献   

10.
短跑力量练习手段的设计与选择,取决于教练员对短跑专项技术和专项力量认识的准确性和深刻性。现代短跑是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为了验证不同力量训练手段对短跑技术与成绩影响效果,采用实验法将受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与100m跑动作结构或发力特点相似的力量练习,对照组采用以杠铃负重为主的力量练习,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技术和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作为一种力量训练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法,结合动作结构和发力特点进行力量训练是可行的和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陈小平 《体育科研》2012,33(2):101-103
在竞技运动训练中,训练负荷扮演着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角色。它直接关系到训练效果和运动水平的优劣,是运动员从选材到结束运动生涯整个训练过程中最核心和最关键的因素。适宜的训练负荷可以带来优质的训练质量,而不适宜的训练负荷则不仅不能提高运动水平,而且会造成运动损伤或过度训练。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定期对训练负荷进行检测、分析和评定,是减少训练盲目性和提高训练效率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2.
李之俊 《体育科研》2013,34(2):45-48
提要:低氧训练指在平原地区采用人工的方法制造低氧环境或让机体吸入低氧气体来模拟高原低氧环境训练的一种训练方法。其根本目的是通过适度的低氧刺激,使运动员机体产生强烈的生理生化效应,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进而使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提高.低氧训练研究是目前体育科研中的热点,发表在《体育科学》2006年第26卷第1期上刘媛媛等人的论文“网织红细胞在低氧训练中变化规律的研究”探讨了两种低氧训练手段期间对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网织红细胞参数及血红蛋白变化规律的影响,为筛选低氧训练效果的评价和预测指标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王进(2005)的“压力下的‘Choking’:运动竞赛中努力的反常现象及相关因素”一文进行了简要述评。分析了choking现象的实践背景和理论背景(自动执行假说,流畅状态,运动技能学习,脑电)。重点讨论了该文的长处,认为:(1)对于竞赛心理调节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对于自我意识研究具有明确的理论价值;(2)具有明确的探索指向;(3)描述的3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科学探索的系统性;(4)该文表述的实验设计比较规范。  相似文献   

14.
张胜年 《体育科研》2010,31(6):14-15
运动损伤是困扰运动员训练的基本问题,认识运动损伤的机制及其预防不仅是运动医学的基本问题,也是我们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本文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着重于骨骼肌的结构功能性适应探讨骨骼肌运动性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1研究目的 从全运会皮划艇项目比赛反映了国内各省份在该项目上的最高水平。通过全运会该项目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分析国内皮划艇项目的技战术情况。本研究以第十一届全运会女子四人皮艇决赛阶段的前五名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6.
1研究目的 柔道属创伤发生率较高的接触性运动项目,本研究从肌力平衡角度探索柔道运动员伤后的力量特征,分析关联运动损伤的敏感评价指标,将有助于降低柔道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并为开展相应的康复性体能训练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上海大学举办的"伦敦奥运会后中国体育的走向"的论坛,主题鲜明,画龙点睛地道出了中国体育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重要问题。中国体育究竟应该怎么走?究竟向什么方向发展?换句话说我们这个社会如果需要体育,那么需要什么样的体育?我们把这问题想清楚了,中国体育的走向大致上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伦敦奥运会已然落下了帷幕,在现代体育的主要发源地,中国奥运军团取得了史上域外参赛的最好战绩。在这世界体育大战偃旗息鼓之后,留给国人的却有太多值得思考和辨析的问题。 曾几何时,泱泱五千年中华文明经历了船坚炮利的西方列强的猛烈冲击,无论是"中体西用",还是"以夷制夷",其实都凝结了一个共同的期待:让岌岌可危的民族尊严屹立不倒!  相似文献   

19.
一 就竞技体育而言,伦敦奥运会进一步确立了我国在世界体坛的前列地位,我们已经强大到能够承受为了今后体育更加全面、更加健康、更加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发展进行改革所可能带来的风险,以及需要付出的代价,也强大到能够经受奥运成绩在第一集团内升降起落。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后起国家举办奥运会往往预示着该国体育转型拐点的到来,因为一个国家有能力举办奥运会,说明它已经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而现实力量的增强意味着原本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体育金牌,其光芒开始黯淡,国民对国家和未来的信心更多地来自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伴随国民关注强度的降低,国家投入则相应减少,由此跨过体育发展的巅峰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