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知识既是内生变量,又是外生变量,这是理解高科技知识报酬递增与递减特点的基础。高科技知识的报酬递增与递减都有可能,这是由高科技知识创新系统的各生产要素的供给有限性和该系统的自组织能力的有限性决定的。在一定条件下,高科技知识创新存在一个阈值,每次高科技知识大的突破,都是系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在这个新的发展周期有比前一个周期更高的阈值。要使高科技知识在整个发展过程保持持续报酬递增,必须加速创新和整合,使之在未到达报酬递减前就进入下一个周期的递增阶段: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知识创新的报酬保持持续递增是有可能的,但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克强 《科研管理》1999,20(5):51-55
知识既是内生变量,又是外生变量,这是理解高科技知识报酬递增与递减特点的基础.高科技知识的报酬递增与递减都有可能,这是由高科技知识创新系统的各生产要素的供给有限性和该系统的自组织能力的有限性决定的.在一定条件下,高科技知识创新存在一个阈值,每次高科技知识大的突破,都是系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在这个新的发展周期有比前一个周期更高的阈值.要使高科技知识在整个发展过程保持持续报酬递增,必须加速创新和整合,使之在未到达报酬递减前就进入下一个周期的递增阶段: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知识创新的报酬保持持续递增是有可能的,但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建安 《科研管理》1996,17(5):59-64
本文从为什么VHS制式盒式录像机占领了市场这一问题引出报酬递增条件下的技术竞争问题,论述了报酬递增现象在现代经济中的日益普遍性和重要性,着重分析了报酬递增条件下技术竞争的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并据此得出报酬递增条件下技术竞争的一些特点及其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4.
知识型员工创业与专用性投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知识型员工选择创业,从事企业专用性投资的知识型员工因其专用性而将产生流动障碍,但并不意味着员工不能创业。本文从专用性投资的报酬递增功能、专用性人力资本的讨价还价能力、专用性投资积累的专业化经济以及"进入权"激励专用性投资的负面影响四个方面对员工的创业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综述我国农业增长"剩余之谜"研究基础上,从报酬递增角度考察农业发展,分析我国农业报酬递增的源泉,探讨农业发展中的逆报酬递增行为,最后提出实现农业报酬递增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截面数据对民营科技企业和上市公司(制造业)的生产函数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两类企业的生产函数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发现规模报酬与企业效益之间存在悖论现象:民营科技企业的投入产出特征为规模报酬不变,而上市公司的投入产出特征为规模报酬递增,但是民营科技企业的经营效益却明显高于上市公司的水平。该现象表明规模报酬递增并不意味着低成本高效益,个中原因及其深刻的经济学与现实意义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规模报酬递增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包含集聚经济的生产函数,分析了城市化和市场化对中国各地区集聚经济效应的影响。基于1978-2004年的省级地区数据,本文发现中国各地区集聚经济效应显著;集聚经济效应在地区经济增长中作用明显;市场化和城市化对资本和劳动力效率具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马晓国  李宗植  胡刚 《科学学研究》2006,24(Z1):153-157
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已推动着到世界各国的经济持续增长。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超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对江苏高新技术产业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和规模报酬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加快高兴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建议,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江苏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樊耘  顾敏  赵波 《预测》2002,21(3):13-17
本文分析指出近20年来,从批量生产方式向柔性生产方式的转变是美国及其他经济发达国家报酬不平等性增长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国际上的经验从多角度论述了为什么柔性化会带来报酬不平等性的增加以及这种不平等性增长的延续性。最后分析指出了我国在面临知识经济、柔性化转变时减少报酬不平等性增长的必要性以及从政府、企业、个人等几个方面如何有效地减少报酬不平等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通过确立创新空间报酬递增理念,对我国区域创新差异的形成机制做了重新审视。我国省级空间尺度的实证结果表明:投入、需求、政策等传统区域差异变量未能完整解释导致我国区域创新差异产生的全部原因;新经济地理因素中的创新互动溢出、空间报酬递增及要素跨区域流动对我国区域创新差异的形成也具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探究   总被引:74,自引:0,他引:74  
产业集群的地理集中是一种普遍的空间经济现象,其内生源泉主要在于分工与协作、劳动力共享市场、边干边学机制与创新。因此,产业集群内劳动生产率增长是内生的,且呈现规模收益递增的特征。对于区域经济来说,由于产业内和产业间联系,规模收益递增不仅体现在企业中,而且还体现在行业中。此外,在区域宏观经济水平上也会出现递增的收益。运用区域乘数和投入-产出分析工具可以衡量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依赖于市场机制,而且也有赖于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调节。合理有效的区域政策可以推动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从而提高产业和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孟薇  凌耀初 《软科学》2008,22(1):50-54
将具有空间报酬递增属性的产业集群现象纳入复杂性分析框架之内,发现包含集群的产业经济系统的空间网络拓扑结构具有动态无标度特性,产业族群通过具有增长性与择优连接性的空间行为形成分工性产业集群,而产业生态系统的进化是有效资源丰富性逐渐得到提高以及由此引致的分工逐渐深化的功能有序结构的形成过程。在特化分工模式下,产业族群的组织设计遵循最大功率的理性路径择优原则、以地理集聚的空间组织行为达到提高有效资源利用率的效果。在产业经济系统从无序的热力学分支进入到有序分工的耗散结构分支以及产业族群空间择优的过程中,包含有历史的、制度的等偶然性因素的存在。报酬递增经济系统中的集散作用意味着主动权。掌握主动权的国家或区域经济是相对安全的,不掌握主动权的国家或区域经济中存在着隐含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分析2012—2015年天津地区孵化器创新效率水平,讨论孵化器创新资源投入对创新效率产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创业导师、公共平台投资强度投入对孵化器经济效益产出具有显著影响,孵化基金对孵化器社会成果、创新成果产出具有显著影响,服务场地面积对孵化器各类创新产出均具有显著影响,且存在规模报酬递增效应;孵化器整体创新效率水平较低,效率值在0.36~0.40区间波动。最后,提出政府应加强对孵化器的集约化、分类化、动态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刘鹏  匡兴华  吴鸣 《科学学研究》2004,22(5):513-516
作为知识型企业的主要投入品,知识所具有的规模经济性、无限复制性、极易变通性,改变了工业企业的生产特点和规律,使知识型企业具有了新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文章通过知识型企业与工业行企业的对比分析,给出了知识型企业新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形式,并对由此导致的知识型企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进行了说明,最后认为知识型企业应该立足于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5.
傅强  李成文 《科教文汇》2012,(20):1-2,19
随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产业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经济面临诸多挑战,需要继续注入科技创新的活力。未来要充分发挥各创新主体的优势力量,进一步推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更好地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盛科荣  王丽萍  孙威 《资源科学》2021,43(8):1509-1521
随着城市间网络联系的快速发展,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将越来越多地受到城市网络资源支配能力和合作伙伴经济绩效的影响。本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窗口模型测度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并利用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500强企业网络数据构建城市网络,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网络权力、知识溢出对中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网络权力和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知识溢出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更高的网络资源支配能力、更高的合作伙伴经济绩效意味着更高的绿色经济效率。②网络权力和知识溢出对中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具有递增的边际影响,表明多样化的中间产品和非竞争性的知识资源所带来的收益明显高于网络链接的交易成本,意味着中国城市网络嵌入对生产率的影响还处于倒U型曲线关系中收益递增的发展阶段。③网络权力和知识溢出能够显著改善核心地位城市、东部地区城市和较大规模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但是对边缘地位城市、中西部地区城市和较小规模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不显著,这意味着中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发展差距在多个维度上趋于扩大。未来中国政府应加快城市网络建设,并促进资源和知识的有序流动,为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提供支撑,同时高度关注网络外部影响的异质性特征,促进不同类型城市绿色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徐霞 《科教文汇》2011,(10):179-18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我国高校正逐步走向市场,遵循市场法则,在竞争中寻求生存和发展已成为必然的趋势。高校行政管理模式正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官本位管理模式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服务型管理模式转变,力求在法制化的轨道上实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民工资性收入波动及其环境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部分,也是农民纯收入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利用1990—2008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考察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城乡就业结构、城乡收入差距、农村的工业化程度、政府对基本建设和教育投资等因素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经济越发达,工业化程度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农村的工业化程度越高,当地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就越高。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高农民就业能力是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的主要途径。因此,地方应积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扶植地区企业和经济的发展,努力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