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人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的加强,很多健身项目如健身操、瑜珈、跆拳道成为了热门的健身方式,但具有传统文化精髓的太极拳影响范围却日益缩小,其价值的开发及文化品牌的推广远远不够.通过文献研究,阐述太极拳的文化价值、健身价值、社会价值、产业价值及太极拳文化品牌的树立途径,让更多人了解太极拳价值所在,推广太极拳,树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品牌,旨在为太极拳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实修体悟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拳文化主旨及当代价值进行研究。首先指出太极拳文化研究过程中的逻辑裂隙:“空中楼阁”式文化论述严重,“西方式”文化研究范式充斥,“为论而论”式研究心态泛滥;其次阐述太极拳文化主旨:“反动与弱用”是太极拳文化的鲜明特点,“和谐自然”赋予太极拳文化的核心命脉,“术道融合”彰显太极拳文化的最高要义。并据此衍出太极拳文化的当代价值:“反动与弱用”作为时代精神的灯塔,对我国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处理国家关系、实现和平崛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谐自然”的文化命脉则是缓解当代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关系紧张的最佳良药;“术道融合”的最高要义给当代武术研究发展提供了别样路径,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并结合自身的实践体会,立足于"天人合一"思想,从太极拳的"道"、"德"、"技击"、"养生"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天人合一"思想对太极拳的统摄.指出"天人合一"思想使太极拳具有了浓厚的哲学内涵和浓郁的人文关怀.并以"国学"的视角进一步梳理太极拳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民族复兴中追寻民族文化闪光点的重要途径,也是太极拳最显著和最引以为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博爱县唐村因为《李氏家谱》而被众多史学家、太极拳研究专家所关注.唐村的千载寺是我国无极养生文化、武术文化最早发祥地之一.千载寺住持李道子(十力和尚)对僧众、信众提出5条戒律,其一“未成功器;勿名师门”.要求弟子在没有成“功器”的时候,不要轻易讲出自己的师门与传承.自此而后.“未成功器,勿名师门”成了千载寺武术律条,形成了严以律己、不图虚名和谦虚谨慎的传统.通过对“未成功器,勿名师门”的评释,认为“未成功器,勿名师门”植根于佛、道、儒三教文化;通过“未成功器,勿名师门”对唐村一带习武群体影响的分析,得出武禹襄在舞阳北舞渡盐店所抄得的《太极拳论》为唐村李氏后人李鹤林所作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对简化太极拳的起始、历程及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指出:太极拳简化发展是走向繁荣昌盛的必经之路.同时,应该看到简化发展背后隐藏的文化危机,过度的简化发展会逐渐偏颇太极拳文化的真实,甚至于走向异化.最终,如何保持自我,不失自我,提出了温故知新是太极拳守正创新的正脉道,并制定了太极拳文化的输出方略.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是在贵生的中国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武术拳派。该拳以中国的哲学概念太极立论,从《黄庭经》等道家经典中汲取营养成分,因其富含中国文化精髓而被称之为"哲拳"。太极拳从创编至今已经演化出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傅式太极拳、八卦太极拳、五行太极拳、龙形太极拳、东岳太极拳、竞技太极拳、公园太极拳等诸多的练习样式,从而使太极拳成为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文化影响技术,技术反映文化"。以太极立论的太极拳以张三丰为精神偶像,明确地把益寿延年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动作强调圆活、弧线,而这正是对周敦颐太极图的一种身体模仿。在"拳与道合"思想的指引下,太极拳成为中华民族"技进乎道"、进行自我修炼的一个工具和手段。目前,太极拳日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但这种表面的兴盛下实际上蕴含着巨大的生存危机,希望能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论太极拳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拳文化是古老的也是优秀的,人文精神的开发与提倡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然而,研究太极拳文化中人文精神的文章却是非常稀少的。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逻辑归纳法、对比分析法,对太极拳文化中"天人合一""、中正之道"、"和谐之道"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对比、分析、归纳和总结,较深入地阐释了太极拳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中正之道"的人文精神和"和谐之道"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太极拳的历史传承和当代发展,得出以下4点结论:1)太极拳的主要流派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此之前,太极哲学思想已全面成熟,并在中国文化"下移"的过程中影响到更多地在下层民众中发展的武术;太极拳追求以"整"为基础,以"空"为境界,以"以柔克刚"为技术特征的"技击之道",太极拳初期的演进都以这种"技击之道"为核心,只是后来才发生了价值异化的流变;2)太极拳在民国时期迎来的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大发展,当时的太极拳因集中展现了"以巧斗力"的"技击之道"而得到世人青睐;新中国成立后,太极拳因其套路的健身养生价值被充分开发而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健身运动,从而迎来了第二次大发展;3)当代太极拳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因忽视了原本追求"技击之道"的太极拳而缺乏青少年的身影,二是民间流传的太极拳传承方式落后,传播模式不科学;4)立足于太极拳独特的技击文化,提炼出科学化、文明化的技术体系,开辟青少年市场,是促使太极拳迎来第三次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深度访谈等方法,以翔实的数字资料和多个真人真事,记录了开封市汴京公园太极拳习练点40余年的演变历史,反映了基层太极拳习练群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生态演变所呈现出的不同生存样态.文革前公园存在着以趣缘结合而成的习练太极拳群体;文革中太极拳文化虽然被扭曲,但是太极拳活动仍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以后十多年社会转型期中,习练点每年春秋举办多次培训班普及太极拳运动,使太极拳文化在普及中有了更深入的发展;进入世纪之交,习练点返璞归真于为习练者带来愉悦和健康的体育终极目标,并逐渐成为传承陈鑫拳架知名站点.习练点能够长期保持凝聚力,在于太极拳文化本身的魅力,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的辐射力.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既有着各家传统文化对该拳中的主体影响,也有太极拳对各家传统文化的主动借鉴。文章在论证了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像之后,重点分析了太极拳文化中"易"与"中和之道"、"天人合一"与""格物致知"、"动静"与"刚柔"、"无极"与"合道"等儒道思想。最后对太极拳思想借鉴各家传统文化思想的现象进行反思,认为太极拳在现代化转型中应融入现代格斗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太极推手是太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高校开展太极推手运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太极拳技击技巧认识和探求太极推手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太极拳运动的推广。  相似文献   

12.
孙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众多流派中的一种,是孙禄堂融形意、八卦、太极三拳为一体的太极流派,具有相当高的锻炼价值,也包涵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通过解读孙式太极拳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以期使更多的人了解孙式太极拳,了解孙式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论太极拳中的"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极拳运动是一项集哲理、健身、技击于一身的体育运动,它以弧形的运动轨迹来体现“万变不离其圆“的哲理,本文试论述了太极拳拳理、拳架练习、技击中“圆“的体现,使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太极拳的实质,以期为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道德经》是道家经典,包含了老子的思想和理论,是不朽的传世之作。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精华,从太极拳的原理依据上来看,两者颇有渊源。太极拳中的“柔”与“慢”的原理与《道德经》中的“守柔”与“道法自然”的紧密联系即是渊源的印证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有很高的健身养生价值和高雅的文化品位,目前我国有数千万人练习太极拳。自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后,太极拳运动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24式简化太极拳简明扼要,易学易练,易于掌握,通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它受到了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的一致好评,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太极拳套路。然而仍感觉缺少标准尺度,缺少津梁;从传统文化视角看某些技术动作尚存弊端,现实发展有不足,教学措施有待提高等,今指出明确使之近于完善。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是武术项目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太极拳劲力主要受放松、身体姿势、意念和呼吸等因素的影响。练习太极拳应以劲力为核心,从而提高太极拳的技击对抗、竞技观赏、健身养生等练习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世界文化全球化、构建和谐社会以及新农村建设为焦作市太极拳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文章以焦作市太极拳发展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对当前焦作市太极拳的生存境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焦作市发展太极拳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人口优势;焦作市政府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推动太极拳的发展;文化的全球化为焦作市太极拳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创造了良好的机遇,焦作市的太极拳推广应立足本市,辐射全国,放眼世界,当今的太极拳已经远远超出其运动技术所蕴含的功能价值,其具有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成为当前太极拳生存的主要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对现阶段河南省太极拳市场化进程进行了分析,并对太极拳市场化的措施和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议,如再定位思想认识,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整合现有资源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技术传播与文化传播相结合,打造河南省太极拳文化强品牌;渐进式改革体制,走官方传播与民间传播相结合的模式;同时,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具有浓厚民族传统体育色彩的太极拳,蕴涵着丰富的传统养生思想,集拳术、导引和吐纳术于一体,对老年人的健身、修心、养身具有独特的功效。文章根据30名老年人六个月的太极拳练习前、后部分测试指标的比较与分析,进行太极拳对老年人健身机理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