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钟嵘《诗品》的“滋味说”是中国诗学研究中较为重要的理论成说。近年来,有关其说的存无,争议较大。事实上,存、无两派的争论,言各有当,亦言各有失。两派的争议根基于中国古代诗学研究古今言说路径的差异及不同的应对方式。通过对存、无两派争议的梳理,可以管窥中国古代诗学研究中古今言说路径的差异及其原因。古今诗学言说路径的差异不可能通过一方否定另一方的办法得到合理的解决,他们只能通过打通差异的办法得到较好的转化,此即古代诗学研究中的求异取通之法。  相似文献   

2.
华兹华斯与郭沫若分别是英中两国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们的诗学思想有相似的地方,同时也存在着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情感的流露方式、情感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理性思维与灵感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诗歌题材等方面。造成他们诗学思想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南宋中后期,道学中人与江湖派、四灵对诗歌的体裁有不同的取向。道学中人朱熹、张栻推崇古体诗创作,排斥近体诗的写作;四灵则大多写作近体诗,较少有古体诗创作;江湖派则在两可之间。这三个不同的创作流派对诗歌体裁的选择有着不同的思想渊源,主要取决于他们对诗歌体裁及诗歌发展的认识。然而,在实际的创作活动中,他们中有的派别则违反了他们所提倡的诗学思想。通过梳理这三派的诗学思想,比较他们在实际创作中不同诗体的数量,可以理清南宋中后期文坛存在的关于诗歌体裁争论的现象及根源,解析道学派的诗学思想与现实创作中的矛盾成因。  相似文献   

4.
夏洛蒂·勃朗特(1916-1855)和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杰出的女小说家,《简·爱》和《呼啸山庄》是她们各自的代表作。作为同胞姐妹,她们在生活、思想和创作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作为女权主义者,她们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夏洛蒂的女权主义多具政治意义,其主要价值是对现实生活中男权秩序的颠覆,为实现男女平等声性解放做出了贡献;艾米莉的女权主义则具诗学意义,其主要成就在于在文学艺术领域消解男权诗学,重建女性诗学传统。夏洛蒂·勃朗特与《简·麦》在勃朗特姐妹生活的时代,英国妇女仍然处…  相似文献   

5.
上博简《孔子诗论》是先秦战国时期的儒家诗论著述,是最早成体系、有逻辑的关于“诗三百”的诗论评述,体现了先秦儒家诗学思想。《毛诗序》作为汉儒的诗学论述,它与《孔子诗论》一方面具有相承性,二者属于同一诗说系统;另一方面,二者又具有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毛诗序》诗旨阐释中女性角色和“美刺说”的出现,以及《毛诗序》与《孔子诗论》在说诗目的和风雅颂次第的不同,体现出不同时代论“诗”作品的独特之处,也体现出不同历史阶段儒家思想的差异性。在两者所传达出的诗学思想的对比中可以考察自先秦至汉代儒家思想的嬗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经学化的解经趋势,民本思想的转变与儒家思想对法家思想的融合,施教观念的转变。在这三点背后,便是不同历史阶段儒家思想的差异以及儒家思想自先秦至汉代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6.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的一个重要诗学命题。朱光潜和宗白华都从这一命题"接着讲",他们荡涤"隔"与"不隔"在王氏诗学中的狭义性,拓开自我诗学话语;他们"接着讲"的方式、程度、内涵、目的等均有不同,但都有其重要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与我国晚明时期启蒙思想家李贽都是各自所在时代的文坛革新者,二人的诗学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提倡"童心"与"情感";都重视民间文学,反对文学体例的高低;都追求自然朴素的风格。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李贽,他的诗学思想主要是批判儒家思想、程朱理学,而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华兹华斯,他的诗学思想主要是批判现代文明,这是二人诗学思想的深度的精神差异。  相似文献   

8.
自然与人为作为中西方不同的诗学品格,形成中西方对于生命以及艺术的不同看法和观念。在中国古代文论中,自然是在本体论的层面上被肯定,影响到文人士大夫的人生理想、人格境界并由此落实到他们的诗文风格;而在西方,人为作为一个诗学范畴,在本体论层面和创作论层面都有深刻而广泛的体现。笼统的说,中国古代重自然而西方重人为。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和俞平伯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他们都既是著名散文家、诗人,又是杰出的诗论家。但是后人对他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了他们的散文创作上,而忽略了他们对新诗所作的贡献。本文力图通过比较他们的诗学观,试图从中找到他们和新诗运动初期的共同特质,还原他们在诗学史上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是我国长篇小说中的一部巨著,从其文本可以看出作者在小说字里行间所显露的一些零碎的诗学观念以及该小说所运用的一些诗学理论和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悲剧理论中的一些观点不谋而合。本文主要对这两种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诗学观念作一些比较研究,找出它们的共通之处,从而认清它们的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特点,从黑格尔到德里达,西方学界形成了一种偏见,认为中国没有理性,没有哲学。前辈中国学者在物质、制度和思想层面上都发现了中西文化存在着若干异同,但他们忽略了理性在中西文明中起到的作用。理性有不同的内容和类别。不同的理性类别组成不同的理性结构。虽然理性的爆发是轴心时代中西文明的共同特点,但它们表现出来的理性结构却不尽相同。古代西方的理性结构包括逻辑理性、自然理性、实践理性/道德理性、审美理性,但缺少历史理性,其理性结构以纯粹理性为主导,逻辑理性居于统治地位。中国的理性结构包括历史理性、自然理性、道德理性,有逻辑思想,但却未发展出逻辑理性,其中历史理性占有支配地位。逻辑理性主宰了西方的思维,历史理性引领了中国的思维。这种理性结构的不同是中西思维不同的根本原因所在。中西文明之别,关键也就在于理性结构的不同。西方文明中逻辑理性占主导和中国文明中历史理性占主导,其根本在于二分法的不同。中西的二分法之不同,其部分原因则可溯源于各自语言之不同。语言特点不同,是中西文化不同之源头。  相似文献   

12.
李艳菊  底卫华 《中学教育》2011,8(1):106-110
本研究分别从山西省成立的三所中等幼儿师范学校随机抽取540名学生和117名教师,分别探讨学生对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的期望与现状,不同发展阶段教师期望差异,以及师生期望差异的比较。结果表明:(1)学生整体对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的期望与教师现状差异明显;(2)三个年级的学生对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的期望表现不同,但差异不显著;(3)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对其非权力影响力的期望表现出明显差异;(4)稳定形成阶段教师的期望与学生期望最吻合。  相似文献   

13.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是中西方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两位思想巨匠,而二者对人性观却作出了截然不同的价值判断,这促使中西方文化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取向,进而促使中西方法治发展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以孔子与亚氏的不同人性观为起点,进一步分析两位先哲不同的法治观及由此对中西方法治价值选择产生的不同影响,可明晰中西方法治发展之异的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14.
Teachers’ beliefs and intentions concerning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questionnaire measuring nine different aspects of teachers’ beliefs and intentions concerning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was distributed to teachers at four institutions in the United Kingdom, yielding 638 complete sets of responses. There was a high degree of overlap between the participants’ scores on the subscales measuring beliefs and intentions, and analyses of both sets of scores yielded two factors reflecting an orientation towards learning facilitation and an orientation towards knowledge transmission. However, teachers’ intentions were more orientated towards knowledge transmission than were their beliefs, and problem solving was associated with beliefs based on learning facilitation but with intentions based on knowledge transmission. Differences in teachers’ intentions across different disciplines and between men and women seemed to result from different conceptions of teaching, whereas differences in teachers’ intentions across different institutions and between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seemed to result from contextual factors. Teaching intentions thus reflect a compromise between teachers’ conceptions of teaching and their academic and social contexts  相似文献   

15.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reasoning strategies and arguments given by pre-service school teachers as they solved two problems regarding fractions in different symbolic representations. In the first problem, the pre-service school teachers were asked to compare between two different fractions having the same numerical representation, and in the second problem, they were asked to compare between different notational representations of the same fraction. Numeration systems in bases other than ten were used to generate various representations of fractions. All students were asked to provide justifications to their responses. Strategies and arguments relative to pre-service teachers' concepts of fractions and place value were identifi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results of 38 individual clinical interviews, and written responses of 124 studen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believe that fractions change their numerical value under different symbolic representations.  相似文献   

16.
将东牌楼简牍文字与熹平石经文字进行对比研究,从两种材料共同使用的376组字形中选取10组进行同书体进行研究,以“部件不同”和“笔画不同”两个角度考察由于书写材料不同产生的文字差异以及同一时期官方刊刻的正体文字与民间日常使用文字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在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释放奴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但释放奴隶的方式却因时因地而异。古代雅典作为一个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在具有古典共性的同时,也拥有自己独特的释奴方式,即遗嘱型释放、赎买型释放、起诉型释放、鼓励型释放和利用型释放。不同的释奴方式是不同的期望结果、不同的主奴关系、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社会背景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不同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的差异和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不畅等问题,对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进行改革。采用分节分层讲解、助教辅助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增加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B16黑色素瘤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密度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接种于小鼠前腋部皮下,观察接种细胞密度与肿瘤生长、肿瘤出现以及与小鼠存活时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B16细胞的致瘤率为100%,肿瘤的出现、生长及小鼠存活时间在各个接种密度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双任务研究范式,对不同年级阶段290名青少年的数字工作记忆能力进行了测量,比较和分析了青少年数字工作记忆能力的发展变化特点。结果发现:(1)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年级阶段青少年工作记忆测验得分的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各年级阶段青少年工作记忆能力的发展是有差别的;(2)随着年级的升高,青少年数字工作记忆的容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在不同年级阶段,这种发展变化的速度是不同的;(3)不同性别青少年数字工作记忆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