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袁义军 《体育师友》2011,34(1):31-33
采用实验法探讨渐进式放松训练对篮球运动员训练后心率,心境恢复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放松训练作为一种心理整理方法,能促进心率的恢复,提高和改善心境状态。  相似文献   

2.
训练后放松的意义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教练员对 运动员负荷和质量都很重视,往往忽视了运动后的放松恢复。如果只片面强调训练,只注重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而不采取认真的放松恢复手段,那么运动员就会产生极度疲劳,而严重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因此一定要重视训练运动后的放松恢复手段,因为运动员体能恢复不好,就会直接影响下次训练课的质量,所以运动后放松恢复和科学训练起到对运动成绩提高的同样效果。  相似文献   

3.
身心放松训练是指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恢复手段。本文仅从身心放松训练方面来分析运动后疲劳恢复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王鹏  李延涛 《冰雪运动》2010,32(3):5-7,21
没有训练就没有疲劳,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针对速滑运动员在运动中和恢复期生理生化变化的特点,结合速度滑冰比赛特点,阐述了肌肉放松的生理机制和在速滑比赛中对发挥良好体能的重要作用,从滑跑形式、速度、幅度、距离、姿势等方面提出肌肉放松训练的技术性要求和教学方法,把肌肉放松训练与速滑技术、体能恢复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指出训练后体疗、积极性休息、食补等恢复手段,为速度滑冰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田径中长跑是一个较为枯燥的项目,体力消耗很大,大运动量训练中及训练后,运动员机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为了促进机体超量恢复,训练间歇中和训练后要重视放松整理活动。放松整理活动目的是在人体激烈运动以后,使生理。心理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加速二氧化碳的排出和氧的吸收,加速代谢产物的消除,促进体力更好的恢复。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训练实践,谈谈在大运动量训练间歇中及训练后.重视做放松整理活动,对中长跑运动员恢复的作月一、大运动量负荷间歇中,及时做放松整理活动以促进恢复。我们实验的对象是中等师范学校体育班…  相似文献   

6.
针对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游泳专项二年级学生这一群体,探讨以渐进放松和常规的整理放松为干预手段对游泳运动员身体恢复状态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渐进放松训练能对身体状况恢复的即刻改善有明显的效果;这种改善还有延续效应;能有效地消除运动员神经系统的疲劳。  相似文献   

7.
一、做好身体上的放松调整 1.训练后身体放松调整 例:每次训练课后学生身体机能下降,肌肉表现为酸痛、乏力.由于训练和文化学习时间紧迫,学生训练后疲惫,对于放松练习就轻易放弃或马虎了事地应付. 每次训练课后,不应忽视每次训练后放松内容的安排,放松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缓解运动后的肌肉疲劳和可能带来的劳损,有效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更重要的是根据疲劳-恢复-再疲劳-再恢复的训练原则,能促进运动成绩的巩固和提高,为下阶段训练计划的落实创造条件提供充分能量储备.  相似文献   

8.
运动训练是疲劳一恢复一再疲劳一再恢复过程,运动员机能水平的提高是由训练导致适度疲劳,并加以合理恢复后,人体机能状态在新的水平上获得适应的结果。随着运动技术、战术水平不断提高,恢复放松练习越来越被重视,采用科学的放松手段,促进机体快速、合理恢复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于净  贾俊深 《冰雪运动》2007,29(4):29-31
速度滑冰长距离运动员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和训练后,进行积极的放松练习,对体能的恢复和竞技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指出放松训练对速滑长距离全能运动员的重要作用和对其运动成绩的影响,提出了速度滑冰长距离运动员放松训练的思路、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放松整理是解除运动训练所带来的心理上、生理上的紧张状态,现代运动训练把放松整理作为训练课的组成部分。中长跑训练量大,消耗多,对身体刺激强。有效的放松整理可以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消除乳酸堆积,促进机体更好地恢复,防治外伤的出现,对科学训练有着积极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众多研究表明渐进式放松训练在对于缓解运动员疲劳,促进恢复,调节心理方面具有显著作用,采取实验法来研究渐进式放松训练方法对短跑运动训练后心率及心境状态的影响,以证实其对短跑运动训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法涛  李时慧 《中国体育科技》2012,48(4):108-112,136
目的:研究音乐渐进放松配合音乐心率训练对运动性疲劳消除的影响,并探讨其与传统恢复方法的比较优势。方法:15~22周岁的男运动员共36名,进行为期7天的同等负荷量度的实验训练,中间休整1天,前3天每天早上测量晨脉,运动前测量RPE值、大腿围、小腿围。训练中记录RPE值,运动后即刻测量心率、大腿围、小腿围。测量结束后采用5min传统的整理运动恢复练习,之后再次测量心率、大腿围、小腿围。后3天每天运动前测量RPE值、大腿围、小腿围。训练中记录RPE值,运动后即刻测量心率、大腿围、小腿围。测量结束后采用5min的音乐渐进放松配合音乐心率训练恢复,之后再次测量心率、大腿围、小腿围和RPE值。结果:与运动后即刻相比,音乐渐进放松配合音乐心率训练干预后RPE值下降的幅度在23.77%~25.41%;大、小腿围减少的幅度分别在1.07%~1.16%和0.47%~0.64%;与传统恢复相比,音乐疗法后RPE值比传统恢复法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1.15%~1.76%;大、小腿围减少幅度分别在0.07%~0.18%和0.16%~0.22%。结论:音乐渐进放松配合音乐心率训练对运动疲劳的恢复有积极作用;与传统恢复法相比,音乐疗法更有利于促进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心理状态的恢复,且经济实用、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文献资料法、综述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针对瑜伽对心理和生理功能的作用和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两方面进行综述对照研究,探究得出:将瑜伽放松练习运用于田径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恢复中的意义,并且提出将瑜伽练习运用于田径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恢复训练当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递增负荷运动后肌氧和血乳酸的恢复特点及特征性指标的关联性,探索恢复评价的有效指标与科学化手段.方法:14名赛艇轻量级运动员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试验,采用静止休息的方式恢复至安静状态.用近红外光谱术(NIRS)监测运动时及恢复期主动肌氧含量的变化,提取肌氧恢复幅度(H)、半恢复时(TR),计算肌氧半恢复速率(RHbO2).在运动停止后即刻及恢复期测定血乳酸,找出峰值(Blamax)及峰值出现的时间(t)、恢复至30min时的血乳酸浓度(Bla30),计算乳酸清除速率(RBla).结果:肌氧含量与血乳酸的变化与氧化代谢水平和恢复程度相适应.肌氧半恢复速率RHbO2和血乳酸清除速率RBla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791,P<0.01),回归方程存在显著意义.结论:肌氧和血乳酸的变化在内在机制上存在必然的联系,可以反映机体的恢复水平和氧化代谢能力.将RHbO2取代传统指标RBla应用于代谢能力和恢复评价具有可行性;NIRS为训练监控的科学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在对太极拳多年教学和练习的基础上,文章针对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创编了一套太极关节放松健身操,目的是为中老年人提供一套具有与太极拳功效相同,运动负荷适中,健身效果良好的活动项目。该健身操吸纳了陈氏、杨氏和孙氏太极拳的功法优点,以“调身、调心、调息”为健身理念,以“轻、柔、舒、缓”和“贯、协、正、圆”为基本练习要诀。为探讨太极关节放松健身操的运动效果,选取了20名男性和20名女性身体健康的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两年的太极关节放松健身操练习。研究结果表明:练习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活性(CAT)比练习前均有显著增长,丙二醛(MDA)比练习前均有显著下降。因此,太极关节放松健身操对于中老年人调节身心健康、延缓衰老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IT人员因工作紧张程度高,长期静坐,颈部一直处于紧张状态,长期低头、含胸是颈椎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高危人群。为了进一步关注IT人员们的健康,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跟踪治疗等方法,提出体育锻炼恢复方法,以期对IT人员颈椎疲劳恢复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问法等方法,对运动员疲劳产生的原因、疲劳的诊断进行了探讨,并从整理活动、运动训练、合理营养、充足睡眠、心理学手段、物理手段、针灸、中药、社会学恢复等9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性恢复手段的综述。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changes in the metabolic state of quadriceps femoris muscles using 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 (T2), measured by muscl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aging, after inactive or active recovery exercises with different intensities following high-intensity knee-extension exercise. Eight healthy men performed recovery sessions with four different conditions for 20 min after high-intensity knee-extension exercise on separate days. During the recovery session, the participants conducted a light cycle exercise for 20 min using a cycle (50%, 70% and 100% of the lactate threshold (LT), respectively: active recovery), and inactive recovery. The MR images of quadriceps femoris muscles were taken before the trial and after the recovery session every 30 min for 120 min. The percentage changes in T2 for the rectus femoris and vastus medialis muscles after the recovery session in 50%LT and 70%L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either inactive recovery or 100%L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ose for vastus lateralis and vastus intermedius muscles among the four trials. The percentage changes in T2 of rectus femoris and vastus medialis muscles after the recovery session in 50%LT and 70%LT decreased to the values before the trial faster than those in either inactive recovery or 100%LT. Those of vastus lateralis and vastus intermedius muscles after the recovery session in 50%LT and 70%LT decreased to the values before the trial faster than those in 100%LT. Although the changes in T2 after active recovery exercises were not uniform in exercised muscl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active recovery exercise with the intensities below LT are more effective to recover the metabolic state of quadriceps femoris muscles after intense exercise than with either intensity at LT or inactive recovery.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记录并观察大鼠在一次力竭运动过程及恢复期皮层运动区皮层脑电(Electro-corticogram,ECoG)的变化特征,揭示运动性疲劳形成的中枢机制。方法:通过神经电生理学皮层脑电记录方法,记录大鼠在一次性力竭跑台运动过程中及恢复期皮层运动区的ECoG,动态分析运动性疲劳形成和恢复过程中ECoG频率谱、功率谱的变化特征。结果:大鼠在一次性运动疲劳的形成和恢复过程中ECoG特征会发生显著变化,运动状态下ECoG功率谱总功率显著高于安静状态(P<0.05),在6~9Hz频段出现密集的高能量分布;大鼠疲劳状态下运动ECoG功率谱频率分配与非疲劳状态下运动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现为δ波比例显著增加,而α波比例显著下降(P<0.05)。力竭即刻频率分配与运动前安静状态差异显著,表现为δ波比例显著增加,θ波比例显著下降(P<0.05),但在30min恢复期后,频率分配恢复至运动前的状态;在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ECoG功率谱重心频率逐渐向低频迁移,在力竭前10min显著低于运动前水平(P<0.05),当运动停止后,重心频率即向高频迁移,30min即恢复至运动前水平。结论: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累积的过程,大鼠ECoG在运动性疲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均伴随着δ节律比例的显著增加,提示,慢波δ节律可能是运动性疲劳的重要中枢机制之一。同时,运动疲劳所导致的ECoG变化恢复非常迅速,运动停止后短时间内(30min)即能得到有效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分析篮球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前提下,总结出几种判断篮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方法:生理指标测定法、自我感觉、一般观察法。提出几种有效的恢复手段:教育学恢复方法、医学生物学恢复方法、合理的营养补充、心理学恢复方法。以期为运动员训练比赛后疲劳的诊断和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