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微波炉测定小麦粉中水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炉加热干燥测定小麦粉中水分含量 ,确定了微波干燥的最佳条件 :同时干燥三个2 .5 g左右的面样 ,微波功率 36 0 W、加热时间 6分钟。此法干燥迅速、节能高效 ,与烘箱法比较 ,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微波加热干燥法用于硫酸铜中结晶水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了微波干燥法测定硫酸铜中的结晶水,确定了最佳的微波干燥条件:试样2g左右,功率720W。恒重时间8分钟;功率540W时,恒重时间也只需12分钟。和传统的方法相比,本法具有快速,准确度高,操作方便,节约用电等优点。本法也可推广应用于其它重量分析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微波膨化产品的膨化率作为指标,对大豆分离蛋白的微波膨化工艺,如蒸煮时间、揉捏时间、物料的几何形状及尺寸,以及微波的功率以及处理时间等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另外,还就蛋白质物料的微波膨化和加热媒介共同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微波加热的能量吸收与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波加热是一种能有效进行热传导的方法,与传统的“由表及里”的加热方式相比,它具有高温快速节能等特点。微波加热已经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微波加热过程中的功率分布、加热负载所吸收的功率、加热效率的问题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根据绿色化学理念,对乙酰水杨酸的合成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和优化。以硅胶负载碘(I2/SiO2)为催化剂,试管为反应容器,通过微波辐射加热合成了乙酰水杨酸。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酸酐/水杨酸比例、催化剂用量、微波功率、辐射时间对乙酰水杨酸产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立了最佳的实验条件。与传统的浓硫酸催化法实验相比较,该法反应时间短、产率高、操作简单、危险性小、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6.
徐璐 《中国教师》2010,(Z1):99-100
以香菇多糖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组实验法对香菇多糖提取工艺(热水法和微波提取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比较了时间,浸取温度,浸取次数,液固比等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其中传统热水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10,加热温度45℃,加热时间5h,提取二次。微波法提取香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液固比10,功率40,加热时间180s,pH值1。通过两种最佳工艺条件的结果比较可知,微波萃取法具有节能、省时、环保、操作便利且提取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微波法从马铃薯渣中提取果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马铃薯渣为原料,在微波条件下,用稀硫酸溶液萃取、硫酸铝沉淀提取果胶.探讨了液料比、微波功率、加热时间、提取液pH值、饱和硫酸铝用量、盐析pH值、脱盐液用量和脱盐时间对果胶产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5ml/g、微波功率595w、加热时间6min、提取液pH值2.0、饱和硫酸铝用量4.0ml、盐析pH值5.0、脱盐液用量200.0ml、脱盐时间40mim.在此条件下,果胶产率为25.0%.  相似文献   

8.
香蕉片微波真空干燥水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对香蕉片微波真空干燥水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香蕉片微波真空干燥过程可分为升速、恒速及降速干燥三个阶段.在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微波功率、切片厚度和真空度对香蕉片失水速率都有极显著的影响.微波强度对香蕉片的干燥速率影响最显著,其次是香蕉片初始含水量,而真空度对香蕉片干燥速率的影响最小.在干燥过程中,微波强度越大,真空度越高,香蕉片初始含水量越低,干燥速率越快,所需的干燥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9.
玉米秸秆中含有丰富纤维素,是天然的“纤维素库”。若将其提取出来加以利用,将会极大程度地提高秸秆的附加值,为生产生活带来便利。本实验采用微波辅助法处理玉米秸秆粉末,去除其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提取其中的秸秆纤维素。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以及扫描电镜的方法从形貌、结构以及性能等方面对提取产物进行表征。探究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微波加热时间、微波加热功率、亚氯酸钠浓度以及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得到从玉米秸秆中提取秸秆纤维素的最佳实验条件为:NaOH溶液质量分数为12%,微波功率为595 W,微波加热时间为9 min, NaClO2浓度为0.3 mol/L。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先进的微波技术对新鲜枸杞子干燥方式、方法、条件、效果等进行了探索性实验,结果表明枸杞用微波干燥是一种时间短、效率高、易于控制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对以尿素为原料,采用一锅法制备异氰尿酸三苄基酯的合成反应进行了研究。对反应条件及影响产率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讨论,其最佳工艺条件是:微波功率用170W、反应时间为(5 5)min、原料配比[尿素:苄氯:三乙胺=1:0.83:0.85(摩尔比)]、硅胶用量为2g、N,N-二甲基甲酰胺(DMF)固定用量为3.8ml(0.05mol)、尿素固定用量为1.2g。  相似文献   

12.
两种不同方法提取枸杞多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枸杞多糖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不同提取方法对枸杞多糖的提取效果.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枸杞多糖提取工艺(热水法和微波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比较了料液比、浸提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热水法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3.5 h,料液比1∶10(mL/g),提取次数3次;微波提取的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480 W,微波时间20 min,料液比1∶30(mL/g),提取次数2次.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微波法提取多糖提取率提高近40%,微波法提取枸杞多糖优于热水浸提法.  相似文献   

13.
微波法提取淫羊藿苷最佳工艺条件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采用微波提取法对淫羊藿苷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表明,采取微波提取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目标产物收率.在溶媒用量、辐射时间、辐射功率和提取次数四个主要影响因素中,辐射功率是控制淫羊藿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的关键因素,而微波辐射时间影响最小.微波法提取淫羊藿苷最佳工艺条件为:400m l水,2次提取,500W微波辐射每次10分钟.  相似文献   

14.
微波法合成淀粉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微波合成了高吸水性树脂.讨论了微波功率、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对吸水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手段对传统条件下和微波条件下合成的高吸水树脂进行了结构袁征的分析.研究发现微波条件下明显耗能降低,反应时间缩短,合成工艺装置简化,且产物吸水性能普遍略高于传统制备工艺,具有良好的科研价值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利用微波辅助溶胶—凝胶法合成碳化硅,既延续了溶胶凝胶技术高纯度、高均匀性以及合成温度低等优点,又兼具微波合成技术设备需求简便、反应时间短、操作便捷的特点,对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利用微波法提取木棉花多糖,考察了料液比、微波功率、浸提时间和浸提次数对木棉花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优化木棉花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50、微波时间90s、微波功率800w、浸提次数2次,其中浸提次数是最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微波时间和微波功率,料液比对提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乙醇作为提取溶剂,研究微波法提取川芎中多酚的方法。以乙醇浓度、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料液比4个因素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出微波法提取川芎中多酚的最佳条件是:乙醇浓度为80%、微波功率为450w、提取时间为2min、料液比为1:8,此条件下可提取的多酚浓度为1.862mg/g。  相似文献   

18.
以桔梗为原料,采用微波提取方法提取桔梗皂苷.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从乙醇浓度、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固液比(g:mL)四个方面对桔梗皂苷的提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 微波提取桔梗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微波功率420 W、微波时间260 S 和固液比1:14(g:mL). 在最佳的提取条件下,桔梗皂苷的得率4.59%,表明微波提取方法是较好的桔梗皂苷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取微波-碱水法提取泉州湾产南方碱蓬叶总黄酮(LFSA),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所测定的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与5因素4水平L16(45)正交实验筛选碱水的pH值、微波功率、液料比、微波处理时间4个因素的4个水平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碱水的pH值对LFSA提取率有显著影响(P〈0.05),LFSA微波-碱水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13、微波功率600W、液料比70、微波处理时间9min、提取次数1次,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4.87%.  相似文献   

20.
利用硅胶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分离甲基托布津合成产物中的微量杂质。柱层析分离杂质的适宜条件:0.5mL的粗品上硅胶(80-100目)的层析柱,流动相为乙酸乙酯∶石油醚(3∶2,V/V),流速为0.9mL·min-1,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及时测定结果,经过多次富集得到杂质纯品,并由液质联用仪和核磁共振分析杂质结构,得出杂质是因为反应过程中发生副反应(水解或者氧化),所以应创造无氧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