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柏淅  朱小栋 《现代情报》2016,36(12):57-64
本文基于TAM模型、网络外部性、转换障碍、感知隐私风险和信任,构建了移动社交类APP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并以移动端微信(微博)为例进行了实证对比研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大部分假设均得到支持,满意度和信任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有直接影响,而网络外部性和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性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有间接影响,可替代平台吸引力对用户满意度与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调节作用显著。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健康信息风险和用户隐私保护是健康大数据和移动健康时代的重要议题,从信息隐私和隐私计算视角,探究移动健康管理服务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在分析移动健康管理服务特殊性和回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信息隐私和隐私计算的视角,通过模型构建、问卷调查和假设验证等实证分析过程,重点探究信息隐私等相关因素对移动健康管理服务用户行为意向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表明:显著影响移动健康管理服务使用意愿的因素有感知收益和信任;隐私顾虑对使用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并不意味着用户隐私保护不重要;此外,感知隐私控制是重要的心理要素,正向影响感知收益,负向影响隐私顾虑。对移动健康管理服务商来说,应该从信息隐私保护、感知收益提升、个人隐私控制强化以及用户信任建设等方面着手,从而促进移动健康管理服务的用户使用。  相似文献   

3.
张继东  蔡雪 《现代情报》2019,39(1):70-77
[目的/意义]本文以用户行为感知视角,研究影响移动社交网络主导型用户与浏览型用户持续使用的因素,为移动社交网络信息服务提供理论基础,并为移动社交网络提供商提出参考与应用借鉴。[方法/过程]分析移动社交网络主导型用户与浏览型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引入相关变量,构建了基于用户行为感知的移动社交网络信息服务持续使用意愿模型并提出假设,最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感知质量等因素均显著影响主导型及浏览型两类用户;服务质量、感知风险、知识获取、个人创新、社会认可、感知信任、感知转换成本等因素对两类用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以微信信息流广告为研究对象,构建受众信任研究模型,用以分析影响微信信息流广告受众信任的相关因素。[方法/过程]通过问卷调查法共搜集196份有效问卷,利用SPASS17.0和AMOS17.0软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为相关假设提供数据支持。[结果/结论]实证结果表明,感知易用性、感知精准性、感知风险和主观规范对受众信任有显著影响,且感知易用性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感知有用性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意愿,信任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意愿,而感知有用性对信任的影响不显著。[局限]样本的代表性有待提高,模型的普适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从移动商务特征的视角,结合感知风险和感知费用,构建了移动购物用户采纳研究模型,分析影响用户移动购物使用意愿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模型和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移动商务三个显著特征感知无处不在、感知个性化和感知情境提供以及感知风险对用户移动购物使用意愿有显著影响.据此为移动购物服务商提出了提升用户采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子支付企业开始进入移动支付市场,移动支付的用户采纳成为学界和业界的关注热点。实证研究了用户的互联网支付信任对其移动环境下的移动支付初始信任的影响以及用户信任、正效用和负效用因素对移动支付使用意向的影响。通过对374位支付宝用户的数据收集与分析,结果显示,用户的互联网支付信任显著影响其移动环境下的移动支付初始信任,且对移动环境下的三条关键路径存在间接影响,而移动支付初始信任则通过提高感知相对优势和降低感知风险对用户使用意向施加了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罗长利  朱小栋 《现代情报》2015,35(2):143-149
目前有关余额宝用户行为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计划行为理论,整合感知风险理论,对用户余额宝使用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构建了用户余额宝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收益、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正向影响用户对余额宝的使用意愿,安全风险、经济风险和时间风险对用户的使用意愿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社会风险和心理风险对使用意愿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分析移动社区用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建立影响因素模型.以移动社区用户为调查对象,共收集278份有效问卷.数据分析表明,感知有用性和移动社区质量对移动社区信任有显著正向影响,进而对用户参与移动社区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成本和感知风险对移动社区信任有显著负向影响,进而负向影响用户参与移动社区的行为.最后指出模型对发展移动社区的应用启示.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设备的逐渐普及,移动支付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流支付方式之一,其中第三方移动支付因其便利性等特点,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用户的使用意愿是影响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第三方支付的相关研究,以技术接受模式为理论基础,增添了网络外部性、感知价值、感知风险因素,构建了北京大学生第三方移动支付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借助SPSS实证分析了影响用户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因素,并针对所得结论提出如下建议:促进第三方移动支付功能多样化,提升用户的使用意愿;提高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安全性,降低用户的感知风险;优化第三方移动支付的社交属性,提高用户的感知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UTAUT和TTF模型的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图书馆是新的网络环境下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随需信息服务的应用平台,近年来其呼声热度很高,但仍然面临用户采纳率不理想的局面,为解决此现实问题,分析和挖掘影响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意愿的因素,解释和预测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在整合UTAUT和TTF模型的基础上,从用户感知和任务/技术的双重视角构建理论模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利用结果方程模型探究各个因素对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意愿的影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绩效期望、个体创新和感知信任对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任务技术匹配通过绩效期望间接影响用户采纳意愿。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本文对移动图书馆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通过构建移动学习用户隐私信息披露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探究移动学习用户隐私行为的影响关系,以提高用户隐私信息披露意愿和对隐私信息的控制能力。[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对隐私信息披露文献的查阅,运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3个方面分析了移动学习用户隐私信息披露行为,利用结构方程对提出的假设进行分析验证。[结果/结论]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隐私信息披露意愿对隐私信息披露行为有正向影响,感知移动学习收益性、移动学习用户社会影响、隐私控制自我效能和感知移动学习便利性对隐私信息披露意愿呈正向影响,而感知移动学习风险性则对隐私信息披露意愿呈负向影响。本研究能够帮助移动学习平台开发商更好地收集信息,为用户定制个性化的服务。[局限]研究的调查对象覆盖面较窄,对年龄、性别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缺乏深入地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万君  李静  赵宏霞 《软科学》2015,(2):121-125
基于消费者购物信任,从传统互联网转至移动互联网环境的视角,构建了一个整合的移动购物用户接受行为结构方程模型。采用LISREL软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传统互联网购物的信任既直接影响其对移动购物的初始信任,又通过移动环境下的感知有用性和结构性保障因素间接影响移动购物初始信任。感知有用性、结构性保障、商家声誉均对初始信任具有正效应,但感知易用性与初始信任、便利性与初始信任间的假设关系不成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情景感知作为一种新型智能服务模式,掀起移动商务一轮新浪潮。探究移动商务用户对情 景感知服务采纳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可以为情景感知服务在移动商务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过程】 结合TAM与IDT构建了情景感知服务用户采纳模型,并从情景感知服务和用户双重视角出发,系统归纳了用户采 纳情景感知服务的影响因素,剖析了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果/结论】用户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兼容 性、从众心理、风险承受能力对使用意愿的影响都得到了验证,个性化、情景感知环境对感知易用性有积极的显著 影响  相似文献   

14.
《软科学》2018,(5):99-104
为探究影响用户问诊类移动医疗APP持续使用意愿的因素,从患者特征、医护特性和系统质量的多维视角出发,在整合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和媒体丰富度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实验假设并构建理论模型。通过设计研究实验并选取多个移动医疗APP的用户为实验对象,结合问卷访谈获取263份有效数据,利用Smart PLS2.0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关系质量能促进问诊类移动医疗APP的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对医生的信任、感知平台信息质量和感知平台服务质量均能正向影响关系质量;感知医生的沟通性、关怀性和媒体丰富度能促进患者对医生的信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移动医疗服务的健康信息具有隐私和敏感等特征,用户健康信息披露行为日益受到学界和公众的关注。[方法/过程]本研究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利用必要条件分析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影响健康信息披露意愿的必要条件及不同因素组合产生的组态路径。[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信任是影响用户健康信息披露意愿的必要条件,存在3条影响用户健康信息披露意愿的路径:路径一为风险消解型,当用户感知风险被消解时,即使需要披露的信息敏感性高,用户也会具有很高的披露意愿;路径二为权衡利弊型,当用户预期收益大于预期风险时,其信息披露意愿会随之增强;路径三为利益驱动型,当用户隐私关注水平较低时,其健康信息披露意愿主要受感知收益驱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期望确认理论与技术接受模型,结合共享单车自身特点,构建了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依据共享单车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以结构方程为研究方法,使用Amos 21.0软件进行分析,实证研究了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证实:用户易用性正向影响用户有用性;体验价值对信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和体验价值对用户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用户满意度、感知有用性和信任均对持续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且从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来看,用户满意度大于感知有用性和信任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孟健  刘阳 《现代情报》2016,36(2):25-31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各种创新移动应用的不断涌现,移动打车软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乘客"打车难"与出租车"空载率高"这一矛盾,为乘客和出租车司机双方提供便利。因此,以使用移动打车软件的乘客为研究对象,在UTAUT模型和初始信任理论的基础上,依据打车软件的自身特点加入感知趣味性、感知风险、感知价格水平等因素,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影响用户初始使用意愿的关键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利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为移动打车软件运营商提供相应的管理和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移动位置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LBS)发展的障碍之一就是用户参与的主动性不足。为解决该问题,本文将网络效应引入位置服务,融合信任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提出基于网络效应的位置服务用户决策理论,建立关系概念模型,提出相关假设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参与用户数较感知附加功能影响更显著;技术信任对用户的参与行为影响显著;感知有用性较感知易用性受自变量作用更大。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用户对位置服务的信任提升和位置服务推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移动服务满意度与忠诚度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移动即时通讯服务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商家都在积极降低门槛吸引用户。用户使用后是否会对移动服务满意并保持忠诚是服务商面临的重要问题。实证研究了信任、服务质量感知的价值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以及用户满意度、信任和转移成本对用户忠诚的影响。通过对541名移动即时通讯服务用户的进行调查获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结果显示,信任、服务质量、功能价值和情感价值对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而满意度、信任和转移成本显著影响用户忠诚度。  相似文献   

20.
陈洁  朱小栋 《现代情报》2015,35(4):35-40
微信支付是腾讯公司于2008年推出的移动支付创新产品,发展前景光明。本文在整合UTAUT模型和ITM模型的基础上,增加感知娱乐性和感知安全性两个因素,构建微信支付的用户接受模型,分析影响用户使用微信支付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按照影响力的大小,影响用户最终使用微信支付的因素依次为行为意愿、绩效期望、感知安全性、感知娱乐性、努力期望、初始信任以及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