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轶文  姚远  亢小玉 《编辑学报》2014,26(3):222-225
通过中国知网对高校科技期刊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954—2013年,中国高校创办261种工程技术期刊,其中工程技术综合期刊80种,占30.7%,工程技术综合期刊中又以工科高校学报及综合型大学学报的工程技术版为最多,共计75种,占93.8%。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历了兴起—停滞—飞跃—发展这4个历史阶段。苏、京、沪、鄂、陕5省市出版的工程技术期刊为最多,达到126种,占全国高校创办科技期刊总数的48.3%。对其中241种工程技术期刊进行统计,平均影响因子为0.462,教育部主管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为0.620,占有绝对优势,主办单位中53.6%为"211"和"985"院校,可见期刊学术质量与高校学科优势有较高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中国高校主办的SCI收录期刊与本校ESI学科排名的相关性.利用ESI和InCites数据库,对4个学科领域内的部分高校主办的SCI收录期刊进行分析,研究其对学科的贡献度及与ESI排名的相关性.结果 显示,高校主办的SCI收录期刊对学科论文被引频次和发文量的增加具有一定的贡献,与ESI排名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同高校之间差别较大,部分高校期刊落后于学科发展,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建议我国高校主办SCI收录期刊从审稿流程、稿件主题、期刊集群、编辑团队等角度优化期刊建设,吸引更多本校优质成果,更好地助力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3.
试析高校图书馆电子期刊的管理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分析电子期刊发展状况、电子期刊对高校图书馆影响及各高校图书馆管理利用电子期刊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高校图书馆电子期刊管理及利用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类期刊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亢小玉  宋轶文  姚远 《编辑学报》2014,26(5):409-411
对中国高校创办的自然科学类期刊进行全面调查,从期刊的种类、地域分布、刊物特色等方面分析自然科学类期刊的发展现状。认为:高校创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期刊——学报不会消失,只会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逐渐走上特色化的综合期刊的道路。目前,精品科技期刊战略主导了自然科学期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上海高校165种期刊的语种、学科类目、综合影响因子、综合总被引频次、主管单位、主办单位、数据库收录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上海高校期刊的办刊整体现状,探索上海高校期刊的发展方向,对上海乃至全国高校期刊提升办刊质量、谋求发展出路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厘清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中收录我国高校主办期刊的情况,借助《期刊引证报告》(JCR)和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对我国高校主办科技期刊的学科类别、影响因子、分区等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主办的346种期刊中有84种SCI/SSCI收录期刊由高校主办,涉及18个ESI学科门类,其中63种期刊属于Q1和Q2期刊,73种期刊由“双一流”建设高校主办。我国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但在学科分布和期刊数量上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建议我国高校可以从创办新刊、集群化办刊、增加社交媒体推广和提高开放获取占比等角度促进期刊与学科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带来的影响,并就高校图书馆如何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优化期刊资源建设、开拓新的服务模式等方面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期刊工作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仲超生 《图书馆》2003,(6):46-48
本文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带来的影响,并就高校图书馆如何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优化期刊资源建设、开拓服务模式等方面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潘澜 《图书情报知识》2011,(6):61-64,85
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采购过程中普遍存在期刊价格上涨,采购经费有限,馆藏空间紧张等现实问题。图书馆应合理配置纸本期刊与电子期刊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通过比较不同类型出版者的三种不同订购模式在期刊质量、期刊重复收录、期刊长期保存等方面的优劣,试图寻找出适合高校图书馆馆藏发展的期刊订购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精神的背景下,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争创一流使命重大.文章以国家新闻出版署2019年期刊年检数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0)的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统计分析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的基本信息、主要引证指标发展趋势、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情况以及获奖情况等,分析展望高校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路径,推进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志标 《科技与出版》2021,(11):118-122
编辑队伍建设是制约高校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受多重因素影响,分析这些因素对建设高校期刊编辑队伍至关重要.文章将影响高校期刊编辑队伍建设的因素总结为高校制度、部门经费、编辑队伍结构、编辑职业生涯规划、编辑部培训、编辑和期刊激励政策等,提出高校期刊管理部门和编辑部应采取增加经费支持、促进人员流动、开展有效激励和提升编辑能力的措施推进编辑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王芙蓉 《编辑学报》2010,22(6):533-534
作为高校的专业期刊,<扬州大学烹饪学报>(原<中国烹饪研究>)一直在探索自己的特色之路.期刊依托在中国高校最早设立的中国烹饪专业彰显特色,依靠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编辑队伍创造特色,并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组织和烹饪业内人士的作用张扬特色,在20多年的办刊过程中,展示了自己的特色.并将在烹饪理论研究和行业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发挥专业期刊的作用,力求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中国高校专业期刊之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发展的现实情况的比较,结合二者利用率调查的案例,得出结论:高校图书馆期刊馆藏发展应当扩大电子学术期刊的比例,削减纸本学术期刊,但要扩展用于提高高校读者素质的读物类纸质期刊的收藏。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的形成和时代的需要对高校图书馆的期刊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期刊资源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加强期刊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的核心。从分析网络环境下期刊工作面对的新形势和呈现的变化、期刊资源的特点、影响期刊资源建设的因素入手,论述了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期刊资源建设与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建立"中国期刊方阵"的指示,国家新闻出版署确定,2001年组建期刊集团的试点工作已经启动.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认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基座在于"双效期刊",以此形成品牌期刊参与国际期刊市场的竞争.高校学报在全国期刊中占有很大比例,是个尚未被发掘的、潜在的期刊市场.高校学报如何在组建期刊集团的试点工作中打开局面、有所作为,这是摆在高校学报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数字期刊时代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的利用现状进行了研究,论述了数字期刊带给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变化,提出图书馆要从改善馆藏资源结构、优化资源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三个方面着手,积极应对数字期刊带来的冲击,实现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小燕  姚远 《编辑之友》2015,(3):97-103
文章采用原始文献统计与分析法,对1901-1949年间中国高校农学期刊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将高校农学期刊的演进划分为晚清高等农业学堂的萌芽期、民国初期的转型期、民国中期的定型期、抗战时期西部地区的恢复期.纵观其兴衰起落的嬗变过程,认为晚清农业学堂办刊活动是中国高校农学期刊萌芽的开端;民国时期综合性大学与农业院校共同办刊的繁盛格局,为农学教育向社会传播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媒介;抗战时期高校农学期刊的出版重心向西部地区的陕西、四川迁移,这与农业院校的内迁有很大关联.高校农学期刊依托于高等农业院校,始终与高等农业教育共生共存,并助推了中国农业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通过数据分析,总结了目前高等教育期刊发展的现状,探讨了高校高等教育类期刊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其发展的问题.结合高校的学科优势和教学资源,关注期刊发展的数字化进程,针对机制创新和办刊模式的转变,提出高校高等教育期刊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9.
由于OA期刊在使用成本的经济性、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获取使用的便捷性、成果扩展的广泛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必然会对高校图书馆的期刊工作产生冲击和改变。文章分析了OA期刊对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的影响,提出了如何利用OA期刊资源提升馆藏资源的质量与服务水平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教育部高校图工委期刊研究工作组、全国高校图工委期刊工作委员会拟于2011年7月上旬,在南京举办"教育部高校图工委期刊研究工作年会暨全国高校图书馆第十三届期刊工作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南京大学图书馆承办,将以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期刊馆藏的发展、整合、利用与绩效评估为研究主题,从纸型与电子期刊馆藏建设、期刊的组织与整合、期刊的开发与服务、期刊馆藏的绩效分析与评估、期刊馆员的素质与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