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比赛环境、对手信息、比赛胜负等角度对摔跤运动员竞赛前心理因素进行研究,运用运动心理学和运动训练学相关知识,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结合摔跤运动实际情况,探讨摔跤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对比赛的影响,同时提出相关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旨在帮助广大教练员提高运动心理训练的意识,通过增强运动员赛前的心理能力来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现代体育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运动员心理能促进射击运动技能和比赛成绩的提高。学习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心理特征和心理训练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1环境、教育及个人的主观努力对心理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影响个人心理发展有两大方  相似文献   

3.
王智  张忠秋 《体育科学》2003,23(3):121-128
随着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运动员间的竞争愈演念烈,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过去运动心理学领域比较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运动员消极心理状态的调节方面,对运动员积极的心理状态研究得比较少,尤其是比赛中积极的心理状态研究更少。比赛中积极的心理状态是运动员取得比赛最佳成绩的心理保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采用心理剩量学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等统计学的方法,研究我国技能类项目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结构模式。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技能类项目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由8个相互关联的因素构成,按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分别为:任务挑战性与个人能力的平衡、清晰的反馈、注意集中在当前任务、明确的目标、自我目标的体验、控制感、动作与意识的融合以及自我意识的丧失。本研究的第二个研究目的是探讨影响比赛最佳心理状态形成的主要个体状态性心理因素以及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假设竞赛自我效能、赛前状态注意、赛前状态焦虑和比赛目标定向4个个体状态性心理因素与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有关。结果表明,高竞赛自我效能和高赛前状态注意水平是促进技能类项目运动员形成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重要个体状态性心理影响因素;高任务目标定向水平有助于运动员注意力集中在当前任务,促进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自我目标定向与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关系不显著;个体失败焦虑和社会期待焦虑通过状态注意间接阻碍技能类项目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成绩,除了必须有良好的身体、技术和战术训练作为基础,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运动水平的有力保证。结合多年训练的实践经验,从引导运动员做好赛前和临赛的心理准备,帮助运动员学会自我控制,采用多种心理训练方法进行有效调节等方面,阐述了高校高水平速滑运动员在比赛期的心理准备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思维在运动员的活动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引自《运动心理学》)。技术动作的掌握,运动技能的形成,心理情绪的控制,比赛场上技术水平的充分发挥等都和运动员的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射击是一项静力性并追求精确性的运动项目,它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性思维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因此,加强射击运动员的思维训练,树立良好的信心,是提高训练成绩,打好比赛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网球比赛是对运动员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等的综合运用。要想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除战术运用得当外,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稳定发挥也是制胜的关键。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进行论述,并提出了几个自我心理调控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优秀运动员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调整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对优秀运动员的训练过程实施长期、系统的科学监测,以便在重大比赛前科学地调控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是体育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运动生理、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心理学等研究方法,研究优秀运动员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特点和规律。研究认为,1)运动训练的科学监测包括身体机能诊断与监测、运动技战术诊断与监测、心理状态诊断与监测等多方面。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诊断主要采用生理机能指标、血液指标、激素类指标、免疫学指标,结合训练过程分析训练前、后的身体机能变化特征,准确地评定运动负荷和训练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优秀运动员运动技术诊断主要采用影像测量与分析、力学理论分析、力的测量与分析等方法,对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技术进行定性和定量诊断。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技术优化,解决运动员的技术训练问题,不断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在优秀运动员心理状态评价上,根据运动专项的不同,心理状态诊断和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心理与神经疲劳状态、注意力水平、专项认知水平、心理技能水平、比赛心理兴奋点的状况、团队凝聚力等;2)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主要是指:根据训练目标和相应的训练计划,运动员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其竞技能力在比赛期间所出现的相对最高和相对稳定的状态。目前竞技状态的调整研究主要集中在训练经验和实验测试两个方面。研究重点介绍建立个体最佳竞技状态模型、赛前运动负荷调整、合理膳食调配与营养补充、竞技心理状态调控等方法;3)中国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调整研究特点表现在3个方面:注重优秀运动员个性特征研究,形成科研团队进行综合性研究和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运动实践。  相似文献   

8.
研究和探讨网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规律,对提高训练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心理学角度论述了运动员在赛前和赛中常出现的心理状态和变化,提出了若干进行自我心理调整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飞碟射击运动员比赛过程中心理表现及自我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尝试运用摄像资料编码的研究方法,对飞碟射击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的心理表现与自我调控进行研究,并比较新手与优秀运动员间的差异。以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新手和优秀运动员各半。研究结果表明,优秀运动员和新手在比赛间隙时段内的心理表现和自我调控行为呈现出某些明显差异,涉及信息回避、注意集中、情绪表现、紧张反应和准备程序一致性等方面。此种研究方法可在实际比赛情境中对运动员比赛心理进行研究,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是运动心理学未来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提高短道速滑运动员自我效能的心理训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李勇 《冰雪运动》2005,(2):8-10
自我效能的心理训练是通过调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心态促进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分析自我效能对运动员训练和竞赛成绩的影响,提出自我强化训练、归因训练、放松训练、表象训练和积极暗示训练等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方法,帮助运动员提高自我效能,从而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训练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运动训练实践,对有关竞技武术套路心理训练方面的论述进行分析综合,总结出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所需要的六种心理技能,以期能在以后运动训练实践中有效地指导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SPCS系统引导射击运动员进行放松、注意集中、表象演练等综合心理训练,并对其训练的效果进行评价研究。方法:对10位射击运动进行8周时间个性化的心理技能训练,训练的前、中、后期分别进行心理协调能力、运动心理技能问卷和心理疲劳问卷的测试。结果:单次的综合心理训练前后,队员的协调能力测评得分都有显著提高(p0.05);另外,整个8周训练前后,队员的心理协调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运动心理技能水平显著提高(表象技能p0.05,焦虑管理p0.05,专注p0.05,放松p0.05,总分p0.05),心理疲劳中的情绪/体力耗竭指标得分显著降低(p0.05),心技结合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队员主观感觉较好。结论:利用SPCS系统对队员进行个性化心理技能训练对于队员心理协调能力、运动心理技能的提高和心理疲劳的缓解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运动损伤心理角度出发,对排球运动员损伤前后的心理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教练员能够正确对待运动员的伤病,关注其心理状态,科学、合理地安排受伤运动员进行康复及康复后的训练和比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不同竞技水平的女子散打运动员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并进行心理学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国家队运动员在意志力、认知特质焦虑和成就目标方面同省队队员存在差异。结果表明,运动员个性心理是随着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越发表现良好。建议教练员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加以对心理训练的内容,以完善运动员心理素质,更好的发挥技战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射击作为技心能为主的项目,在基本技术动作过硬的基础上,十分要求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尤其是在新规则的实施后,更短的竞赛时间,特别是决赛阶段,可以说不允许队员有丝毫的精力分散。但是,作为"单兵作战"的运动项目,因赛程长、弹数多、发与发(或组与组)之间存在时间间隔,总会因为运动员的认知和情绪的变化波及后续比赛行为进而影响成绩的发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射击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被提上了日程。主要从有关射击运动员核心心理技能,即注意力控制训练出发,并始终贯穿心理咨询工作,探讨心理技能训练对射击运动员的作用与影响,结果显示通过一定的心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射击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许多冬季项目都具有比较高的损伤风险,如单板滑雪、高山滑雪和自由式滑雪等。如何帮助这些高风险项目的运动员应对运动损伤的挫折和康复治疗的挑战,是备战北京冬奥会面临的重要课题。研究介绍了心理保障团队如何帮助一位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受伤运动员LGZ应对康复困难并重返国际比赛的心理康复历程。基于中国运动员心理建设系统,为LGZ的心理康复训练制订了三重目标:1)减少运动损伤的心理应激,积极参与康复治疗,尽早回归正常的训练和比赛;2)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平稳的心态参加训练和比赛;3)提升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不断完善自我,促进终生发展。从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历时1年的心理训练中,共对其进行了5种心理干预:提供心理支持、实施表象训练、开展心理讲座、制订比赛预案和提供心理咨询;还通过心理测试来监控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并采用运动员个人评价、主管教练评价和竞技比赛表现来评估心理训练的效果。在为期1年的心理训练结束时,这名运动员逐渐克服了运动损伤所带来的焦虑,建立了伤后康复的自信,提高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并在平昌冬奥会上取得了她个人的最佳成绩,获得了冬奥会奖牌。这一案例提示我们“术道兼修”的心理训练具有一定成效,也带给我们许多反思。  相似文献   

17.
传统武术在向竞技化武术转型的过程中,长期性、高强度、大负荷单调的演练给武术形体技术上带来提高的同时,运动性心理疲劳亦日益突显。文章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阐述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出现的必然性,从传统文化角度出发,结合东西方实证研究,提出"禅悟"即冥想训练对恢复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是可行的,是一种简单可操作的心理恢复训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武术散打技术和战术的发展,散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也在不断提高,在各种比赛中,赛前心理训练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武术散打运动是人体直接接触的对抗性项目,就是在攻击和防守的训练过程中来锻炼运动员的身体和意志。实践证明,运动技术的不断提高,运动水平相互接近,相互间争夺的更加激烈,被称为第二技术的心理训练已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运动生命和参赛的胜负,心理训练已成为提高运动员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摆在教练工作中的重要的任务。因此,教练员应提高重视,加强比赛前的心理训练。  相似文献   

19.
运动损伤是各项体育运动中都需直面的难题之一,它的出现给运动员带来了巨大的生理及心理上的挑战,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运动损伤,使在运动员身心两方面得到最快的健康恢复,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体育工作者的重视。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针对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变化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康复措施,旨在为运动员伤后快速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射箭运动中,良好心理素质对于射箭运动员是至关重要的。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心理训练方法中的模拟训练进行研究,指出通过心理训练方法中的模拟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