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淼  吕波  刘泮印 《资源科学》2007,29(4):7-12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资源性资产是发展海洋事业的物质基础,它的流失会动摇发展海洋事业的根基,甚至会威胁到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本文研究了作为海洋资源性资产重要组成部分的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的流失问题。首先文章给出了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的界定及其包含的资产类别,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所具有的自然特性和人文特性,指出了决定其价值高低的因素。接着,文章通过实例分析了我国目前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的流失渠道。针对目前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流失严重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测度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的思想和方法,运用此方法进行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流失的测度,可以明确我国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流失的严重程度,从而能让我们提高警惕,采取措施治理流失。最后,文章从单位价值、数量和两者混合三个方面说明了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流失的动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刘勤 《资源科学》2011,33(4):751-758
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的综合利用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外在环境,其利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他海洋资源性资产的开发与利用,进而也影响着整个海洋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我国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的利用现状,重点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两大流失原因出发,对理论缺陷、产权失灵、不完全竞争和外部效应导致的利用效率流失的主要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利用效率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其进行的流失治理也需从多层次、多角度考虑,因此需建立一个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流失治理体系。只有以治理的前提为基础,以治理的保障为平台,对具体的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利用效率流失提出针对性地治理对策,并及时监督与反馈,才能从根源上防止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利用效率流失。  相似文献   

3.
姜长文 《今日科苑》2006,(12):I0019-I0019
国有财富是指自然资源、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资产和专业人才。流失是指国有资产向非国有经济流动时的贬值、国有企事业单位超高价购买非国有经济的资产、自然资源在经营过程中的破坏与浪费、国有经济单位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和丢失。还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人才的流失。国有财富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强国富民的基本条件。然而,宝贵的国有财富却在大量的流失,仅国企每天就有不止一亿元的资产在流失,而对于自然资源破坏造成的损失,更是不计其数。触目惊心的国有财富流失,使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痛心疾首。制止国有财富流失是当务之急!我认为应从两个层面上进行分析研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4.
海洋是国家战略必争领域,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海洋观测探测技术是认识海洋的基本手段,是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权益维护的重要基础。文章回顾了全球和我国海洋观测探测计划和观测网络取得的重要进展,重点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观测探测技术体系构建的实践,并对下一步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展望。构建自立自强的海洋科学观测探测技术体系,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前沿问题“双引擎”;强化科技攻关,瞄准最紧急、最紧迫的关键问题持续发力;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海洋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英梅  刘闯 《资源科学》1999,21(6):75-79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资源环境信息系统是进行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管理的有力工具。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建立了数十个海洋资源环境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制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Internet 、超级计算机、全球定位系统以及遥感的广泛应用,高性能的海洋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将得到更快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海洋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的特点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探讨了网络时代海洋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曹翔 《中国科技纵横》2011,(10):277-277,279
收费公路权益转让存在着滥用转让模式、转让价格形成缺乏科学依据、监管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了国有公路资产流失。其原因主要是收费公路权益转让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转让价格评估的限制因素多、转让的监管体系尚未建立。因此,有必要规范转让行为。  相似文献   

7.
徐航  丁飞鹏  徐诚侃 《科技通报》2019,35(8):117-120
当前能源问题日益严重,海洋资源得到了全世界国家的关注和争夺,每个国家都提出了各自相对应的海洋战略。本文主要对压电技术在海洋资源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全球对海洋资源在压电技术上的应用已有一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波浪能上。本文则主要在洋流荷载环境作用下,提出了一种新型海洋废弃物回收装置。该海洋废物回收器的行进转子与压电薄膜进行结合,在水流行进中产生形变并得到电压,使其能够将洋流冲力和阻力转化成电能,为船体供电以维持监测、信号传输、预报等功能。本文以结构动力学和压电分析,将压电模型简化成为悬臂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彭飞  富宁宁  胡伟  胡锦琳 《资源科学》2020,42(11):2047-2061
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关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海洋强国建设。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海洋资源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发文机构、发文期刊和关键词的分析,总结2000—2019年国内外海洋资源研究的总体特征。结果表明:①国外对于海洋资源研究的关注远大于国内,且国家(地区)间合作发文密切的主要是欧美海洋经济强国;国内海洋资源研究主体主要以沿海地区涉海院校为主,网络图谱结构松散,跨区域跨机构交流有待加强。②国外关注海洋资源研究的学科聚焦于生态学、环境科学、海洋学、国际关系、地理学和生物学等学科;国内主要集中在资源科学、环境科学、人文经济地理、国际关系及政治学等学科。③国外海洋资源研究视角呈多元化发展,对海洋资源综合管理、海洋资源与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深远海资源探索等议题关注较多;国内海洋资源的阶段性研究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海洋资源空间治理等主题成为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进一步提出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具有大局观与全球视野、重视海洋资源基础性研究与实践、加快人海关系框架下的海洋资源开发模式转换及加强海洋资源理论研究等政策性启示。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主导海洋产业的确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耀光  韩增林  刘锴  刘桂春  张璐 《资源科学》2009,31(12):2192-2200
海洋产业是指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形成的各种生产和生活事业的总和。根据国民经济结构中主导产业的内涵,海洋经济中的海洋产业也可以确定主导海洋产业。论文分析了形成辽宁海洋产业的资源基础、海洋产业在全国的地位、发展与结构特征等。由研究可知,辽宁主导海洋产业不仅随时间呈增长趋势,而且在地区分布上趋向于均衡。在确定主导海洋产业的方法上,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主成份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可以明确具有优势增长和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部门,通过主成份分析可以明确综合实力水平强的海洋产业部门。把2种计量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确定海洋水产、滨海旅游、沿海造船和海洋交通等为辽宁的海洋主导产业。论文最后对辽宁的海洋主导产业的布局提出了发展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0.
福州作为海洋大市,海洋资源丰富。近年来,福州市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培育和构建福州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海洋经济的综合实力,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促进了海洋产业快速发展,多项发展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但发展中还存在规模偏小,产业偏弱,海洋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开发的科技含量不高,海洋人才匮乏,海洋综合管理和协调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发展福州海洋科技产业的优势及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福州海洋科技产业发展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源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场所和主阵地。文章针对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为研究思路,立足国内外研究进展,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架构,提出了全民所有者的基本职责。在此基础上,从健全产权制度、编制分级行使所有权的资源清单、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责权利边界、以信息技术助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以及加强资产管理与资源监管的衔接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胡咏君  谷树忠 《资源科学》2018,40(6):1095-1105
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从自然资源资产的概念入手,系统总结和梳理自然资源资产研究进展,研究发现:中国自然资源资产的概念分歧主要在自然资源资产的范围与侧重点;自然资源资产研究主要关注点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三个方面。自然资源资产研究存在研究方法较单一,研究深度待提高,研究系统性不足,关联性、层次性较差,跨学科研究丰度不够等问题。建议应加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自然资源资产核算、关键自然资源资产识别、自然资源资产变动机理等基础性问题研究,并在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实现、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监管、自然资源资产政策工具设计和应用、自然资源资产大数据及应用等领域进行研究拓展。  相似文献   

13.
施镓  程璐  仲冰  张博 《资源科学》2021,43(9):1711-1727
中国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放在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突出位置。煤炭资源是支撑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编制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对于加强煤炭资源科学管理以及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对国外自然资源核算体系以及国内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的梳理,发现现有研究在指导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时存在报表体系不统一、资产估值方法不明确、负债核算内容与方法不完备等不足;进而从中国煤炭资源的赋存特征、勘探开发条件、价值认定与相关能源统计体系入手,厘清了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基础准备、技术架构以及基本程序,完善了报表体系的核算内容,明确了煤炭资源资产和负债的价值量计算方法,同时设计出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样表;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实现了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的有效应用。研究成果可为构建中国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体系,在产煤省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编制煤炭资源资产负债表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4.
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之一,森林资源作为自然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资产负债表对于加强森林资源资产监督管理,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考核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森林资源核算研究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有关文献研究基础上,借鉴联合国环境经济核算中心框架和前人研究成果,从森林资源实体、具有经营权的森林资源和具有使用权益的森林资源三个层面,结合森林资源管理实际出发,提出了森林资源资产、森林资源负债的概念内涵,对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表式、核算框架进行了探讨分析,设计提出了森林资源存量及变动表、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等表式,构建了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三层的核算框架。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了企业知识产权资产概念,对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进行了定义,从相关理论探讨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产权资产及其管理的地位作用,提出企业知识产权资产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将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升级,是我国知识产权运营向纵深发展的战略方向,是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基础性、关键性具体环节。研究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若干主要问题和障碍,分析其中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我国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发展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6.
颉茂华  王乾  孟佳慧  韩雪 《资源科学》2022,44(8):1679-1695
草原有“地球的皮肤”之称,中国是草原资源大国,探索研究草原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应用,对于量化草原生态服务价值、加强草原资源科学管理以及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具有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但目前草原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标准。本文基于对已有自然资源核算体系以及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的梳理,立足于草原资源特性,对草原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中报表体系的核算内容、草原资源资产和负债的价值量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设计出草原资源资产负债表样表。在此基础上,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数据为例,编制出草原资源资产负债表。通过草原资源资产负债表得出,2017年呼伦贝尔草原资源资产为9735219.80万元,负债为50101.60万元,所有者权益为9685118.20万元。本文方法和案例可为构建草原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体系、编制草原资源资产负债表提供参考范式。  相似文献   

17.
探索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水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在构建由“汇总表-归类表-辅助表-基础表”组成的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报表体系的基础上,从存量到流量、从实物到价值确定了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表式结构与核算方法,并以浙江省湖州市为案例区,实践探索编制了2006—2013年湖州市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表明:①2013年湖州市水资源资产价值总量为1414.10亿元,是当年湖州市GDP的80%,印证了湖州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②2006—2013年,因社会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湖州市水资源资产增加了224.78亿元,增幅为18.90%;③2006—2013年,受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的影响,湖州市水资源负债总量为-3.81亿元,水资源资产与负债差额为1417.91亿元。  相似文献   

18.
胡健  吴文洁 《资源科学》2007,29(3):8-16
长期以来,资源经济学研究中存在一个突出的理论盲点——忽略了油气资源开发利用中矿权与土地产权关系的探讨。油气资源赋存于地下或土地之中,而在我国油气资源矿权与土地产权又是分离的,国家拥有油气矿权,国家与集体共同拥有地权,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元矿权与二元地权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集中表现在矿业权与矿业用地使用权取得方式上,而其产生的根源则不仅仅是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更主要的是因为我国复杂的土地权利层次和权利结构以及法律上对集体土地权利的忽视。因此,在对陕北油气资源开发中矿权与地权矛盾及矿权制度演进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有效解决油气资源开发中矿权与地权冲突、缓解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的关键是创新油气资源矿权制度,变革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完善矿业用地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