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十二五”时期,苏州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初步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但也存在着专业门类不全、专业设置趋同、与产业发展紧密程度不高等问题.根据对苏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和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人才需求状况的分析,要与苏州市的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苏州高职院校需要重点设置一批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特点的专业,主动建立专业设置的预测系统,注重优化专业结构和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相统一.  相似文献   

2.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区域产业发展是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第一动力和专业设置的逻辑基础。专业设置契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是地方高职院校增强其适应性、提升其贡献度和实现其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地方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发展匹配度的分析,探寻地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契合性的特点,提出增强地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适应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陈基纯  王枫 《教育与职业》2021,993(17):34-39
专业产业契合是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现实基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其产业转型升级,这势必对高职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基于对大湾区现有产业结构和专业结构契合性的分析,发现大湾区高职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错位问题,且内部各区域契合特征差异明显.为提升大湾区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契合性,建议加强跨区域统筹规划设计,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坚持区域错位发展,对接地方产业群打造特色专业群;给予制度保障和政策激励,建立政府主导的产教融合机制;共建特色高职教育园区,探索大湾区高职专业建设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福建基本构建了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产业、行业经济发展相协调,与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发展相配套的高等职业教育布局。但也存在人才培养与产业对接不紧、专业发展水平不平衡、工科教育发展薄弱、专业设置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专业核心竞争不强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专业设置的社会适应性,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广西处于珠江西江经济带的的中心区域,服务区域经济带的产业发展既是广西高职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广西高职教育促进自身发展的有利契机。借助协同发展理论进行分析和探讨,总结出广西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带产业发展规模、专业设置、教育质量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或不足,提出通过目标协同、师资协同、学训协同来创新人才培养,从而实现广西高职教育发展与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分析高职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互动,提出以打造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相结合,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即从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课程改革等环节入手,建立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7.
高职专业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研究发现温州高职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差异,高职教育不能满足产业技术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对温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调查,温州区域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情况调查,并对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产业关联性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切实可操作的改善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促进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演进协同发展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湖北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演进存在无序发展情况,主要表现为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落后于产业结构、教学资源建设很难追上新兴产业发展的步伐、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是专业结构调整存在难度、专业设置不符合国家相关要求、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据此,为进一步推进湖北省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对接产业结构,健全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动态调整机制;对接区域产业集群组建专业群,优化专业结构;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9.
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产业结构直接决定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方向。武汉城市圈高职院校面向三次产业的专业点分布比例与区域三次产业生产的总值构成比例差异很大;专业同构性较严重,特色不突出;重点(建设)专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程度不高;环保类专业及专业点的设置数量较少。因此,武汉城市圈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专业设置与调整的信息服务和宏观调控,高职院校应依托区域主导产业,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进一步加大优势特色专业的建设力度,打造高职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安徽省芜湖市5所高职院校2013年专业设置和招生数据进行分类及统计,并对芜湖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分析;针对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应程度不高,专业设置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意识不够,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专业设置特色不明显等问题,提出了专业设置要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专业设置的科学引导,企业、行业协会要在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发挥积极作用,高职院校要建立动态专业设置调整机制等优化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然而高技能人才的匮乏明显地制约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主要表现在: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结构不合理,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不显著等。以河北省资源型城市唐山市为例,基于高技能人才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效应的分析,提出强化人才政策支撑,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培养载体,加强高技能人才平台建设;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等有效路径,以实现高技能人才的聚集,助力于唐山市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高技能人才总量、素质和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需求不匹配,这成为产业升级的瓶颈。大师工作室是一个能够快速实现技艺传承和将创新技术转化为成果的平台,它以其独特的优势,高效快速地开展高水平技能人才的培养。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该专业依托大师工作室实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使职业教育逐步由校内教育向企业实践转变,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技能型、高技能型人才短缺和技能型、高技能型人才又苦于找不到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教育路径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提出了创建高等职业教育自学考试的构想。并从总体设想、背景分析、理论假设、特色创新、课程设计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明确提出了海西建设的战略意义和目标,福建省高等教育在海西建设如何发挥核心作用,人才培养是关键。构建福建高校的人才培养和保障基地建设具有重意义。因此,要从高校的办学定位、专业结构,内涵建设等几个方面来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为海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近年福清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稳居海峡西岸经济区前列,福清应把握这一历史机遇积极融入海西经济建设。本文首先概述福清经济发展现状,并进一步分析福清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所具有的优势,最后对加快福清融入海西经济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大检阅,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催化剂。社会需要大批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型人才。而高级技术人才培养不仅需要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扎实、专业化的实践知识。因此,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的基础性保证。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和做强做大,须牢固树立"人才强企"战略,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加大培养力度,建立长效机制,确立人才竞争优势;这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8.
高技能人才与产业结构关联性研究:浙江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势在必行,凝聚知识和技术载体的人力资本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要有相应的技能人才队伍相匹配.本文以浙江经济为研究对象,从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出发,对浙江的高技能人才现状和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高技能人才结构与产业...  相似文献   

19.
调研发现泉州住宿业结构急待优化.经济型酒店在泉州表现为比重低、经营服务不规范、分布上集中在中心城区等现象,与泉州旅游业发展不协调.论文认为泉州经济型酒店发展空间大,应该抓住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这一契机,以品牌连锁化的经济型酒店优化泉州住宿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以国家行业标准规范泉州经济型酒店的经营,构建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经济型酒店,提高其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提出一个“先行先试”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新战略。为了促进新战略的发展.从乡镇企业财务人才的培养着手,从目前乡镇企业财务人才不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乡镇企业成本核算及成本核算机构,环保产业发展等方面。对现代乡镇财务人才的培养思考,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试就如何培养乡镇财务人才以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发展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