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高校科研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科研队伍、科研设备及条件、科研产出及科研管理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了高校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其具有很强的模糊特征,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高校科研能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高校识别自身的科研能力状况、增强科研能力、提升高校的排名等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科研能力评价相关研究的回顾与梳理,构建了包含三个层面的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框架,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得出各指标的权重。为了保证指标评分的准确性,对各指标项下的不同等级选项进行了归一化处理,最终构建了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3.
基于华南地区131个高校科研团队的调查数据,以团队心智模型为中介变量,探讨了团队过程对团队核心能力构建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团队过程对团队心智模型的一致性与准确性均有直接正向影响,并通过一致性与准确性对团队核心能力有间接正向影响;团队心智模型准确性对一致性有直接正向影响,并通过一致性对团队核心能力有间接正向影响;而团队过程与团队心智模型准确性对团队核心能力的直接影响效应均不显著。最后,结合理论与实践经验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并指出管理启示与研究局限。  相似文献   

4.
基于灰色系统的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高校开展教师科研能力评价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规范作用,构建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涵盖科研项目、科技成果、论文、论著、专利与著作权、科研综合能力等方面,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系统理论,建立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评价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的效益评价是图书馆工作科学化、计量化的基础和保证。为解决评价样本少、评价指标相关性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PLS-SVM)的图书馆效益评价模型。该模型有机结合了偏最小二乘和支持向量机的优点,不仅具有较强的全局优化能力和泛化能力,还能有效克服变量间的线性关系,消除指标间的相关性,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对14个高校样本的实例应用,结果表明PLS-SVM模型能有效评价图书馆效益,评价结果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系统分析科研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科研能力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科研能力潜力数学评价模型,用逼近理想点法对科研能力潜力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可以看出高校各院系科研资源、科研力量、科研成果等方面的分布情况,找出比较优势和问题,明确其改进的重点和发展方向,为有关部门的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前,提高高校科研绩效已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突破口。将偏好系数引入DEA(数据包络分析)中立交叉效率模型中,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偏好"的偏好中立交叉效率模型。实证研究给出了我国各地区高校科研绩效的评价结果,并通过聚类分析指出效率改进方向。根据结果得出提高高校科研绩效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高校科研团队资源能力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研团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依据组织能力及能力素质模型的相关理论,剖析了高校科研团队的资源及能力要素构成,构建了高校科研团队的资源能力模型;通过对我国某重点高校进行问卷调查,验证了所构建的资源能力模型的有效性,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完善;从宏观及微观角度分析了资源能力模型在高校科研团队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了基于资源能力模型的高校科研团队能力的EPD循环改进方法,结合实例说明了借助资源能力模型对高校科研团队资源能力进行评估、诊断和改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在明确高校科研能力内涵的基础上,分析高校科研能力的构成,提出高校科研能力评价指标.采用BP神经网络对30所高校的科研能力进行评价,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训练速度快,且错误率低.  相似文献   

10.
科研团队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对高校科研团队的评价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了对高校科研团队评价框架,构建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多层次模糊评价法,对高校科研团队评价模型进行评价,为各级部门客观、公正、全面地进行科研团队绩效管理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1.
构建的指标体系是否具有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后续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立足于高校科技创新过程与区域创新系统分析角度,通过指标定性与定量筛选方法相结合,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指标体系。运用复相关系数分析剔除易被其他指标替代的指标,避免指标间信息重叠;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剔除对评价目标不重要的指标,保留对评价结果影响显著的指标。计算灰色关联分析中的分辨系数值,提高灰色关联度的准确度。以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为样本,最终构建包含27个指标的基于区域视角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筛选出的指标集保留了90.7%的原始指标集信息。  相似文献   

12.
成为世界一流高校一定要拥有一支高素质水平的教师团队,教学科研型人才正是教师团队中最引以为重的师资力量。因此,构建教学科研人才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是建设世界一流高校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教学水平、科研水平两个维度简直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权法对各指标客观赋权,并基于云模型确定评价等级。将模型应用于华南理工大学教学科研人才评价中,结果显示该校教学科研人才评价综合云参数等级为优异,最后在为进一步提升该校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校科研创新的竞争力评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一项主要职能和任务,高校科研创新竞争力评价是大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设计和论证了一套新的国内院校科研创新竞争力测度的方法,从“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出发,以分类评价为原则,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以投入、产出、效益为主线的科研创新竞争力评价体系,对我国科研创新竞争力评价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梁多煦 《大众科技》2012,14(3):254-256,227
文章结合目前广西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取得的成绩及其不足,从打造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构建"产、学、研"三结合机制,变革科研评价、激励机制,创新科研工作机制,营建良好科研制度环境五个角度来论述如何切实有效提高广西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欧洲各国大学科研评价及其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欧洲各国大学科研评价尽管方法多样,但也存在许多共同的特点和趋势。研究欧洲各国大学科研评价对健全与完善我国大学科研评价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校科研人员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在推动国家、高校和高校科研人员的整体综合全面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科学2.0时代下,有必要将传统计量指标和替代计量指标结合起来实现更为全面有效的评价应用。鉴于此,本文基于ResearchGate网站平台抓取以北京工业大学科研人员为例的高校科研人员在网络媒体上呈现的影响力指标数据,并结合传统的引文计量指标数据,在数据分析中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天际线的方法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通过指标赋权作出综合评价。为科研人员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提供新视角,提出新思路,对具体评价结果进行解析,为完善高校教师科研评价体制的相应对策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地方大学科研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大学科研绩效评价实证研究既是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地方大学科研管理的迫切需要。课题组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地方大学科研绩效评价的概念、测评维度两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某典型地方大学为例,对其科研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且提出了本评价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8.
正确评价科研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面向以前瞻性基础研究为主和支撑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高校科研,传统的同行评议法、文献计量法等高校科研评价方法存在许多局限,评价工作成为一大难题。文章基于大数据在高校科研评价中的应用,通过文献研究,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大数据在高校科研评价中的价值和适用环节。研究表明,大数据在采集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挖掘隐性和滞后性科学价值、提高处理速度和实现可视化表达、促进科研评价方法和方法论创新发展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和应用价值。在实现高校科研功能多重性的数据提取、科研重心基础性的学术价值判断、科研成果价值非显性的数据挖掘和围绕破除“SCI至上”、聚焦“五大价值”的导向性的指标体系构建等环节功能突显,适用性强。文章强调,要防止沦为“数据万能”的陷阱,对运用大数据开展科研评价应加以调节和控制。  相似文献   

19.
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的新常态下,创业型大学建设科研创新组织与平台过程中面临着创新层次较低、驱动力度不足、适配治理欠缺和顶层设计滞后等新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创业型大学科研创新组织的建设效能,助推区域经济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在高校学科与科研平台建设过程中应活跃基础研究,培育新科研增长点;集成协同优势,升级构筑学科平台;引育高端人才,着力人才驱动抓手;优化绩效评价,追求全价值链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