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差异扩大,随着城市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农村中心城镇的规划发展,出现了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地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的现象。我们的教师在很多地方流动,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甚至出现了失控现象,造成了不合理的单向流动:教师从贫困地区流向本地区中心城镇,从内地流向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从公办学校流向民办学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农村中心城镇的规划发展,出现了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地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的现象。教师流动在很多地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现了失控现象,造成了不合理的单向流动:教师从贫困地区流向本地区中心城镇,从内地流向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从公办学校流向民办学校。教师流失已经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城市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农村中心城镇的规划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教师流动在很多地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现了失控现象,造成了不合理的单向流动.许多教师从贫困地区流失到本地区中心城镇,从内地流向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从公办学校流向民办学校.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良师兴国”是因为国家的命脉系于教育,而教育的成功又系于优良的教师。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城市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农村中心城镇的规划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我们的教师流动在很多地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现了失控现象,造成了不合理的单向流动。教师从贫困地区流失到本地区中心城镇,从内地流向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从公办学校流向民办学校。有关资料表明:江苏苏北有一个市,五年来累计流失1000多名优秀教师;其中一个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城市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农村中心城镇的规划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我们的教师流动,在很多地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现了失控现象,造成了不合理的单向流动。许多教师从贫困地区流失到本地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教师流失的管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良师兴国”是因为国家的命脉系于教育,而教育的成功又系于优良的教师。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城市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农村中心城镇的规划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我们的教师流动在很多地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现了失控现象,造成了不合理的单向流动。教师从贫困地区流失到本地区中心城镇,从内地流向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从公办学校流向民办学校。有关资料表明:江苏苏北有一个市,五年来累计流失1000多名优秀教师;其中一个县,三年内先后流走500多名教师;另一个县,一年配进210名教师,而流出的竞有220多名教师。在这些流失的教师中,大都已有十年以上的教龄,具备中、高级职称,其中有许多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甚至还有不少是全国、省市级的优秀教师。“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流失已经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教育资源的分布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学校之间已经出现了失衡现象。优质教育资源从农村流向城市,从一般学校向实验学校流动。教师非正常流动使原本不均衡的教师资源在地区、城乡和校际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扩大,此现象已引起社会公众的不满。当然,教育资源和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8.
由于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教育资源、教师待遇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差距。这使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些优秀教师不断外流且外流入数逐年增多,呈现出从农村流向城市、从普通学校流向重点学校、从公立学校流向私立学校,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的倾向。这样的一种现象对教师流出地的教育发展有着极其消极的影响。亟待关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统筹城乡经济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的研究逐步兴起。近些年来,延边地区朝鲜族义务教育教师也出现了无序化、失衡化的流动现象,这偏离了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背离了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严重影响了朝鲜族义务教育事业现代化的进程。专门、系统的对朝鲜族义务教育教师的流动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揭示其流动的机制和基本规律,对促进延边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经济全球化导致了国际人口迁移新特点的出现,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传统的从较发达地区流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地区不同,从20世纪60年代起,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是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亚非拉发展中地区向欧美、大洋洲发达地区迁移。另一个特点是,国际移民成分的多样化。随着新的国际分工的出现,不同的劳动力满足了不同的市场需求,由此构成了多样性的移民群体。经济全球化为具有技术专长的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技术移民剧增成为全球化的一个突出现象,并呈膨胀之势。…  相似文献   

11.
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我国教师流动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入世”之后,教师将拥有更好的成长与发展机会,在选择去留方面也将享有更大的自由。但目前我国在中小学教师流动方面的制度和法规还不健全,这使得管理教师流动还存在着相当的难度。中日两国在教师管理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日本教师的“定期流动制”相当规范,并且富有成效。结合日本教师的“定期流动制”,分析探讨解决我国教师流动问题的策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国教师的流动趋势“入世”客观上催化了中国的教师队伍在更大范围内、以更快的速度进行流动。总的趋势是:从教育系统内部流向外部,从落后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高学历…  相似文献   

12.
人才流动是大势所趋,教师流动也不可避免。但是由于教育的特殊性,它更需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最近几年,落后地区县城高中教师流动表现出从落后的县城中学流向地区一级学校,从县城中学流向省城较好中学,或者流向发达的北京上海等地,有的干脆就从学校出来,不再从事教育工作。这样造成落后地区县城高中教师缺乏。不得不让原来的初中老教师流向高中,要么是乡镇中学教师流人县城高中,真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似文献   

13.
一中小学教师流动是困扰教师队伍建设的一大难题,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而造成的。中小学教师从农村流向城镇,从不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低收入学校流向高收入学校。这是一种不合理的单向流动,流出的教师难以及时得到补充,造成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使一些学校师资结构失调,教师断层,学校整体师资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一、流向“三资”和私营企业。估计到2000年,我国“三资”企业还将新增加300多万人就业。二、流向农村。据预算,城镇人员到乡、镇企业就业的人数目前已达1000万人左右。全国1.3亿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中,城镇劳动力占8%左右。三、流向股份制及第三产业。股份制经济自9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其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随着经济增长,第一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将会逐步增加,特别是第三产业将会日益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导部门。四、流向中西部地区和海外。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一系列…  相似文献   

15.
<正>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我们发现,在有些地区,教师的流动趋势呈现单向倒流现象,造成农村师资缺乏现象更加突出,而城镇教师却相对过剩,许多"可造"之才"无用武之地"。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从"教育均衡化"着眼,积极采取"校际互动"措施,优化教学环境,激发教师热情,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一、以待遇吸引教师流动。针对农村的特殊情况,要保证农村教师的待遇高于城  相似文献   

16.
<正>现代社会立足于有序的管理,依赖于制度化的运作。而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动却表现出较低的制度化水平。一方面,在职教师不能经常地、自觉地进行流动;另一方面,教师流动的基本走向为,由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由农村流向城市,由西部流向东部,由非重点学校流向重点学校……导致我国  相似文献   

17.
首先,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地区间存在着很大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却直接表现为师资力量的差距。很显然,落后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是这些地区教育长期落后的直接缘由。如果允许教师自主无序流动,势必形成中小城市和落后地区的优秀教师不断流向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那样,这些落后地区的教育到何时才能走向良性的发展之路?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怎样才能变成现实? 其次,大多数教师的流动,更多的是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从而出现了大批无父母监管的孩子,我们形象地称这一特殊群体为"空巢"家庭学生.随着打工经济的发展,"空巢"家庭子女问题将长期存在,而对"空巢"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在商品经济繁荣、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大为削弱,以及城市结构和布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宋代社会出现了大量经济型流动人口,他们暂时或长期地流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地区,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由于工作条件较差,人事制度改革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教师流失呈现单向性流动,从农村流向县城,从薄弱学校流向办学条件和福利待遇相对较好的学校;应采取建立农村牧区教师服务期制度和城乡教师交流共享机制,深化教师队伍补充机制改革,提高教师待遇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