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特点及与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关系。方法:使用成就动机量表(AMS)对244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在年级和城乡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其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相关不显著。结论:低年级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成就动机高于高年级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来自农村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成就动机高于来自城市的维吾尔族大学生;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与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外来情绪Simon任务(Extrinsic Affective Simon Task,EAST)对42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测查,以探究维吾尔族大学生对维吾尔族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反应时指标上,维吾尔族大学生在维吾尔族文化上的EAST分数显著高于中华民族文化的EAST分数;在错误率指标上,中华民族文化和维吾尔族文化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维吾尔族大学生对维吾尔族文化的内隐认同态度更积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伊斯兰教在维吾尔族地区传入及发展的历史、对维吾尔族婚葬习俗等人生礼仪的描述,探究维吾尔族与伊斯兰教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以及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的深远影响,由此分析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社会的作用及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城市社区流动人口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峰 《成人教育》2001,(5):13-15
在我国,开展城市社区流动人口教育应以社区为载体,以社区成人教育为依托,使流动人口和社区成人教育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开展流动人口教育,应具备流动人口教育的运行组织,使流动人口教育的开展具有组织保证。建立教育经费以流动人口为主的投入机制,使流动人口教育持久良性发展。构建流动人口教育的社区环境,营造利于流动人口学习的良好社会氛围,保障和满足流动人口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5.
以湖南桃源一个维吾尔族村落为个案,通过研究村落中维吾尔族与回汉村民的族际通婚,探索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因素对湖南维吾尔族族际通婚的影响,分析了维吾尔族村落婚姻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福州市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利用福州市"五普"流动人口数据,选取流动人口数量、密度、比重等指标分别从县市区和乡镇街道两个层次分析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再结合"四普"流动人口数据,绘制流动人口分布的LORENZ曲线,从时间动态角度探讨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并依据流动人口密度区位商(Q)将福州市流动人口分成三个类型区,最后探讨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7.
维吾尔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我国各族人民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民间故事是维吾尔族民间文学中独具特色的文学样式,通过对维吾尔族民间故事的分类研究能够更进一步了解维吾尔族人的生活状态和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8.
买卖是一种生在维吾尔族较早时间的经济形式。随着定居、农业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在鄂尔浑回鹘汗国时期就形成了维吾尔族商贸集市(巴扎)。本文结合维吾尔族古代商业观,简要论述维吾尔族巴扎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维吾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宗教伦理思想在维吾尔族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维吾尔族在信仰伊斯兰教之前,萨满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佛教等曾先后传入新疆并对维吾尔族先民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有过影响和渗透,因此,维吾尔族在全部的皈依伊斯兰教前,并不是绝对单一的宗教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论述维吾尔族民间故事中所反映的幸福观,并把它与维吾尔族古典文学中所反映的幸福观相比较,探讨了维吾尔族人传统的幸福观及其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19.
党领导人大,人大接受党的领导既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世界政治制度发展的必然。党对人大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即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来实现;中国共产党在法治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既是领导党,又是执政党,一身二任,责任重大,惟有来自人民授权的人大对其进行监督,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性。着力培育和发展人大这种监督力量来实现对党的监督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最为可行和有力的。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的事物都能体现真、善、美这三种价值,而人类的心理则存在着求知、立志和追求美好这样的三种心理活动,体现在教学中,占用了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三项,智育、德育及美育。教育的功用实际上就在于顺应人类的天性,促进人的发展以实现美好的生活和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