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双元制模式的启迪及深化职教改革的思考■蒋仁达八十年代初,我国高层领导和国家教委领导决定引进德国双元制模式,进行与原联邦德国开展双元制模式合作试点,以期借鉴双元制精神,保进我国的职教改革,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职教制度和职教模式。《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  相似文献   

2.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企业本位的现代学徒制度。成功实施双元制模式,需要政府、行业(企业)与学校三方的密切合作。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深度干预、企业的积极参与、学校的积极配合,三者缺一不可。遗憾的是,在中国,很少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造成很多学校名义上推行双元制模式,实际上只是在与一些企业搞合作办学而已。这就背离了双元制职教模式的初衷。  相似文献   

3.
德国的“双元制”思想对单片机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双元制”职教办学模式带来的种种启示,结合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地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工业4.0的提出,德国对于职业能力与学术能力兼具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持续增长。由此,双元制职教本科应运而生并获得蓬勃发展。双元制职教本科跨越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体系,涉及一系列不同性质的机构和部门,治理难度极大。双元制职教本科的诞生和发展,既得益于机构层面的创新精神,也依赖于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双元制职教本科的治理方式呈现出“新型治理”的典型特征。新型治理奠定了双元制职教本科成功跨界的基础,也为高度复杂性条件下办学模式的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遇到了一系列困难,其中之一是培训成本太高。为此,德国各界都努力寻求变革出路。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德国这种变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双元制职教体系中的协调机制,它是近年来试点并刚刚确立的一种民间协调机构———职业培训网络站,是德国为解决双元制职教体系中培训成本过高问题而寻找到的一条有效途径。一、德国双元制职教体系中协调机制产生的背景德国的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体制。所谓“双元制”,是指对徒工的培训全过程由“双元”办学主体承担,其中首要办学主体是企业这一“元”,其…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职业教育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可喜成绩,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不少弊端。世界上一些国家先进的职教经验,如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CBE”、国际劳工组织倡导的“EMS”及日本的企业内教育等,对改革我国的职业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仅从借鉴德国“双元制”的角度粗略构想了一下我国的职教改革。  相似文献   

7.
发展双元制高等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技能形成体制的新变化。采用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系统分析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起源与发展,探讨“堆叠”“转换”“漂移”三个制度变迁阶段的主要特征。研究认为双元制高等教育制度变革的动力来自大中型企业、成功的关键是多元协同创新、制度的活力在于形式灵活,但双元制高等教育在实践中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现阶段我国提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与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发展背景和目的有相似之处。借鉴德国经验,建议在我国职教本科发展的政策上应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丰富职业本科教育形式、适度提高发展速度和规模、重视职业本科高校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8.
所谓双元制,是指由企业和职业学校两大系统共同合作、密切配合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并通过政府立法。各方必须遵循的一种职教模式。这种职教模式对德国劳动者的高素质、产品的高质量以及德国国民经济在国际上竞争力的持久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德国的职业教育是德国战后经济腾飞的重要保证,因此德国的双元制职教模式越来越引起各国教育家的赞赏和肯定。 我国从1981年开始引进和学习德国的双元制职教模式,十多年来,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步履匆匆中,蓦然回首,我们发现双元制已经  相似文献   

9.
[说明]我校农学专业从1991年开始实行双元制职教模式的试点工作。几年来,我校培养的农学专业毕业生被用人单位竞相聘用,原因就是借鉴了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培养出了深受社会青睐的"多面手"和"复合型"农业科技人员通过对双元制办学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认识到课时安排和课程设置是这一模式的核心,是实现培训目标的保证、下面,就把我们借鉴双元制模式进行农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情况作一简单介绍。一、加大实践比例,突出技能培训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培训H林是造就具有跳熟操作技能、良好职业道德和地应文化素质的技术L人。在课时安排上,非…  相似文献   

10.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为德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支持,被誉为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特别是在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基本形成了共识,对职业教育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从而促进了我国职教的改革和发展。但是,总体来看,德国“双元制”的“种子”目前还没有真正在我国的“土壤”上生根结果,其原因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享誉世界的一种职教模式,为近半个世纪德国的经济腾飞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主要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内涵、“双元”特点、能取得巨大成功的因素等几个方面来评述了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特征,最后结合我国职教现状,提出了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德国职业教育历史悠久 ,它是从本世纪早期的“手工业主传艺”发展至今天的按行业需要划分的 ,包括工业、农业、商贸、服务业、卫生业和手工业等内容的并以“双元制”模式为主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种职教体系对德国劳动者的高素质、产品高质量 ,以及德国国民经济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1983年引进德国“双元制”模式 ,并在我国实施了10多年的实验研究 ,10多年的实验研究 ,使我们对“双元制”模式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也总结出了对我国职教改革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的理论观点。一、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特点第一层…  相似文献   

13.
为实施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战略。贯彻落实全国及山东省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青岛市平度职业教育中心充分利用学校“双元制“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和东部地区巨大的就业优势。积极开展东西部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借鉴和推广“双元制”办学经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双方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目前,与该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的省内外和西部地区职业学校已达14家.实现了东西部的职业教育大联合和“双元制”职教集团化的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14.
喜闻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纪念双元制职业教育实践30周年,倍感振奋。三十载风风雨雨,我国借鉴以校企合作为典型特征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改革传统职业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已经走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教事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技能型人才队伍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的纯学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教育脱离实践的"顽疾"。尽管国务  相似文献   

15.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当代挑战及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迅速变革的今天,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业遇到了岗位不足,灵活性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德国政府在企业、学校等方面都做了较大变革,保障了德国职业教育的稳定发展。为了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借鉴德国双元制职教改革的经验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遇到了困难,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是中等职业教育自身的需要。笔者认为,学习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其前提和关键是拥有将先进经验和中国职业教育实际完善结合的“双元制”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7.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三个层面及其可借鉴的若干经验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德国双元制模式是享誉世界的一种职教模式 ,这种双元制职教模式对德国劳动者的高素质、产品高质量 ,以及德国公民经济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该模式在我国十多年的实验研究 ,我们对该模式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并借鉴到一些有益于我国职教改革的基本经验。具体从研究的角度来看 ,德国双元制模式有其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 :思想层面德国教育专家胡勃先生认为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与其称它为一种教育制度 ,不如称它为一种‘思想’ ,是一种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思想”。这是对双元制指导思想较为精辟的概括 ,其表…  相似文献   

18.
论“双元制”教育思想与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我国农村职教的现状,借鉴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注重学生生产实践的锻炼,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就业目标的实现”的教育思想,分析和探讨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德国的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如何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创新本土化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本文分析了我国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参与的动力不足,提出我们应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保障企业利益,设计本土化的双元制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实际介绍了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内容、基本做法和教学过程的若干环节,并结合当地职教情况进行了比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