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教师培养模式一体化是"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核心,必须建立在教师成长规律基础上。教师成长大致经历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骨干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四个阶段,井呈现出这样几个规律性特点;教师的献身精神源于创造性劳动中获得的愉悦与满足;从模仿他人走向自觉地研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勇于创新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直接动机和共同特征。教师培养模式一体化,是根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对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在职培训进行的整体规划,它力求各阶段相对独立,各有侧重,而又相互衔接、内在一体。其核心內容是,培养目标一体化,课程设置一体化,培养过程一体化,师资配置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教师培养模式一体化是“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核心,必须建立在教师成长规律基础上。教师成长大致经历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骨干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四个阶段。并呈现出这样几个规律性特点:教师的献身精神源于创造性劳动中获得的愉悦与满足;从模仿他人走向自觉地研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勇于创新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直接动机和共同特征。教师培养模式一体化,是根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对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在职培训进行的整体规划。它力求各阶段相对独立,各有侧重,而又相互衔接、内在一体。其核心内容是。培养目标一体化,课程设置一体化,培养过程一体化,师资配置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教师培养模式一体化是“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核心,必须建立在教师成长规律基础上。教师成长大致经历新手教师一胜任型教师一骨干型教师一专家型教师四个阶段,并呈现出这样几个规律性特点:教师的献身精神源于创造性劳动中获得的愉悦与满足;从模仿他人走向自觉地研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勇于创新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直接动机和共同特征。教师培养模式一体化,是根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对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在职培训进行整体规划,力求各阶段相对独立,各有侧重,而又相互衔接,内在一体。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化是时代要求,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是培育专业化生物教师的必然趋势,其核心是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遵循目标明确、整体连贯、平衡发展的原则,本研究构建了生物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课程设置,并探讨其实践模式,以期为当前生物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素质不断提升的过程。其内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发生变化。教师专业化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对教师专业化重要性的认识、构建职前职后教师培养一体化模式和重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6.
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迈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教师的这一职业,已经逐渐告别了“只要有知识就能当教师”的历史,开始由普通职业步入“需要有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自主权、专业发展能力”的专业化时代。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全球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是教师专业水平的动态发展过程和结果,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本质。它包括重在奠基的师范生阶段的专业化、重在适应的入门阶段的教师专业化和重在提高的在职阶段的教师专业化。这样,建立和完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职前培养专业化教师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环节。建立开放、多样化的目标培养模式,实现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结构,完善实习制度并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我国目前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职前培养应采取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8.
现行职技高师职教教师教育主要存在教师教育定位"泛专业化"、教育教学改革"去师范化"和教师教育制度"非整合化"三大问题.为了重构职技高师职教教师教育模式,亟待采取如下对策:促进专业化的职教教师发展:培养"双师型"的复合专业人才;推进整合型的课程体系建设;创建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9.
论教师教育的一体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教育一体化有两层含意:一是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提高的一体化,即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一体化;二是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一体化,即师范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当前制约实现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进程的因素有:政策制度、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要以教师发展阶段理论为基础,使培养模式具备接触小学教育实践的职前培养特色和接触大学教育的职后培训特色。  相似文献   

10.
入职培训阶段是教师终身专业化发展的初始阶段,也是新手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和树立终身从教理念的关键阶段,是架起职前教师教育和教师职业生涯可持续、专业化发展的桥梁.新手教师指导是芬兰教师入职培训最常见的支持体系之一,也是芬兰教育成功的缘由之一.芬兰开展同伴小组指导试点研究项目,开发芬兰教师入职培训网,面向全国宣传和推广同伴小组指导模式.芬兰同伴小组指导模式以社会建构学习为理论基础,以综合教学法为操作原则,组建同伴合作小组,开展导师培训,在新手教师入职培训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芬兰同伴小组指导模式主要经验为:重视培养研究型教师;提供可持续的教师培训;注重教师自主性发展;构建平等的成长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论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教师专业发展有别于教师专业化,它强调的是教师个体内在专业特性的提升。教师本位的教师专业发展观是针对忽视教师自我的被动的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 其突出的是教师自我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主体价值,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既要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又要实现其人格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前教师发展现状诉求教师风格化发展,以进一步推动教师自觉地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教师风格化发展标志一个教师教学风格的高度成熟,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自觉追求的理想目标。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教师风格化发展要求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立足教学实践和提升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需要从新的角度来进行研究,需要从教师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实践的层面来加以推进。增强师范生与在职教师的专业自信是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由于教师团体具有共同的专业目标、专业活动以及专业规范,理应成为一个专业社群,因此教师必须是一个专业社群中的一员。文章主要从教师专业社群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在教师教育中构建可靠、稳定而有效的教师专业社群文化生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观点,希望以此来提升教师教育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的内涵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曹晔 《教育发展研究》2007,33(19):22-26
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的提法是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本文在对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现存的七种内涵进行解析的基础上,指出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内涵已由传统的"一元化"师资走向了"二元化"师资,并且"二元化"师资仍是一种过渡形式,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资格标准制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进行管理方格分析,划分相应的类型,有针对性地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案。基于管理方格图的结果,实施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兼职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承担理实一体化教学,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的层次和水平,从而更好地完成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任务,有效地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高中教师有其人力资源的特点和职业特点,应了解他们对学校组织责任、义务的具体期望和理解,以及他们对自身、学校双方各自责任实际履行程度的认知。采用人力资源指数问卷对山东枣庄地区7所高中的350位教师进行的心理契约问卷调查显示:1.在开创阶段,心理契约的管理应形成合理的预期值;2.在立业阶段,心理契约的管理应提供晋升发展的平台;3.在稳定阶段,心理契约的管理应提供挑战和学习的机会,做新教师的导师;4.在离职阶段,心理契约的管理则应构建重视老教师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7.
师德崇高性与底线师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德发展的历史和经验均证明,师德发展需要兼顾底线要求和高层次需要,师德体系需要平衡"崇高"与"底线"两个价值层面。目前,人们对"崇高师德与底线师德应当合理共存"这一观点已达成基本共识,同时也在实践工作中有意识地自觉兼顾师德崇高性和底线师德两个方面。但人们在对师德崇高性和底线师德的现实动态把握中遇到了新的状况,这需要人们做出审时度势的分析和决策,以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师德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武汉大学教授病危解聘"事件折射出我国教师社会保障政策的漏洞与缺陷。随着教师任用制度由任命制向聘任制转变,我国教师法律身份也发生了改变,而教师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却出现时滞现象,并且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准确界定教师的法律身份,建立单独管理的教师社会保障体系,并从立法和监督等方面入手完善我国的教师社会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19.
陈华 《南平师专学报》2008,27(3):108-112
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这场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新一轮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对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许多新要求,音乐教师要尽快接受新的音乐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学科知识和及时调整智能结构,树立新型课程观。音乐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为了更好地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改革现行的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教师培养模式,加强音乐教师个体的教学反思,完善音乐教师培养制度,严格音乐教师的资格认证。  相似文献   

20.
罗光 《南平师专学报》2009,28(4):102-106
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师德建设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核心即人格魅力着手,立足于学生和教师两个互为相长的主体,着重理解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及构成,深入分析了高校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价值影响、教师人格的现实困境和影响因素。特别强调教师发挥自身人格塑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提升人格魅力。从锻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格,树立崇远的职业理想和社会责任,培养高雅的情趣爱好和生活方式,外塑端庄的行为模式和自我形象,真切关爱信任学生、增进师生关系,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培养创造能力,积极参与德育实践、强化内心感悟等七个方面提出了高校教师人格魅力的提升途径和回归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