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林鸿 《云南教育》2003,(25):44-45
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语言修养作了精辟的分析:“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用语是教师教学的习惯用语,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表达方式,也是调控课堂,激活课堂的重要手段,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与机智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语言的锤炼,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一、启发性的教学用语启发性的教学用语应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常用启发性教学用语如:———“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你想提…  相似文献   

2.
1.教师的“三抓”。1.1抓课堂: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谁抓好了课堂,谁就掌握了教育教学的主动权。因此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必须选在课堂上。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明确提出把长期以来学生服从教师,“学”服从“教”的观念变为教师的“教”服从学生的“学”。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  相似文献   

3.
导助式课堂是以“诊—导—助”为基本内容的课堂 教学形式。在导助式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习的自主权 交给学生,通过课堂点拨等形式,使学生学习方式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将情境式教学引入导助式课堂中,教师通过 创建情境,让学生切身体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 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政治课教学长期以来是“注入式”、“满堂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思维”,课堂是教师的“讲堂”而非学生的“学堂”。教师基本上占据了课堂的所有时间,而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很少或没有,这样,学  相似文献   

5.
尹亚萍 《辽宁教育》2003,(11):55-56
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数学课堂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习数学的乐园,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基地。课堂上,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然而,在不少的课堂上,由于老师过分追求教学的“完美”、“圆满”,担心时间被耽搁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总是把学生的提问、思考、解答,当作“例行公事”,置学生于课堂以外,教学就成了演绎、完成教案的过程。课堂上,怎样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探索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学会耐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为什么会出现“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也累”的状况,究其原因,缺乏生机的教学状态、缺乏灵性的教学手段以及缺乏情感的教学课堂是原因之一。要增强中学数学教学的效果,就必须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开放化、直观化、挫折化”等方面下功夫,做到“教师精讲,学生精炼;教师详批,学生详改”,将课堂和课后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就会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尹亚萍 《河北教育》2003,(11):29-29
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数学课堂是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习数学的乐园,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基地。课堂上,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然而,在不少的课堂上,由于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的“完美”、“圆满”,担心时间被耽搁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总是把学生的提问、思考、解答,当作“例行公事”,教学成了演绎、完成教案的过程。课堂上,怎样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这就要教师学会耐心地等待。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课堂教学,总是教师事先“预设”,在课堂上让学生完成教师的“预设”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由教师“预设”、情境问题由教师“预设”、问题的答案由教师“预设”、课堂进程由教师“预设”、课堂练习由教师“预设”、课堂小结内容由教师“预设”……。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的“预设”准确、课堂上“预设”任务完成得好的课就是好课。  相似文献   

9.
“学案”是教师为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而编写的方案,区别于教师只凭“教案”上课的课堂,学生在学案引领下进行学习的课堂被称为“学案课堂”。山西省新绛中学以“学案课堂”推行高效教学,为课程改革开辟出一条全新的路径。“学案课堂”把新课程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方法运用到学科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首先必须明确,课堂自主学习不是学生自己学习,而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主动积极地学习。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双主”教学理念,既强调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又肯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保证了课堂学习的高效率。语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手段有且只有一种,那就是:点拨。“点拨”包括“点”和“拨”两个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关于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太过偏重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而较少对学生学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参与课堂的有效性的关注.文章通过对教师“教”的有效性研究,探讨了学生“学”的过程和“学”的效果,并以三个教学设计环节为例,对有效突出教学核心目标、有效指导思维方法及有效设计课堂提问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教学评价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学本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对教学交往中“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关注、对课堂教学中“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三个维度的构型,以及对学习过程中“自学”“互学”“展学”“拓学”四阶学习进程的指标细化,实施基于课堂观察的学生学习效能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的多维策略,为课堂转型更好地立德树人提供样本借鉴。  相似文献   

13.
吴俊 《教育现代化》2005,(10):74-75
“灵动”指教师教学的智慧,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灵动的数学课堂就是教师发挥教学智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状态,灵动的课堂就像一首绮丽的诗,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但遗憾的是,现在许多教师在课堂中追求“应试”,把学生当作被动学习机器,或者一味追求“活”而离真实越来越远,课堂没有生命,没有成长的气息。  相似文献   

14.
有效教学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应然追求,实现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下足工夫。在进入课堂之前,教师若能扎扎实实对教材、对学生、对教法多“磨”一些,那么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多收获一些,课堂教学也会更有效一些。因此,教师应当研磨文本,深钻文本之“髓”;明晰教学目标,准确把握目标之“脉”;钻研教学设计,精心设计教学之“络”。  相似文献   

15.
谭奕 《华章》2013,(23)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因各种因素的困扰,存在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局面。那么,为了使思想政治课从沉闷死板的课堂走出来,教师就必须做到给学生的第一印象要“活”、教学语言要“活”、教学内容要“活”、教学方法要“活”、教学感情要“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兴趣,努力把思想政治课上“活”。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学得有趣味,教师教学有成功感,课堂效率更高,“教学秀”是一种展示教师的素养、学生的素质、教学的乐趣的教学策略,“教学秀”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在“秀”中。教师更有激情,学生更有主动创造力,新语文也更具风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会出现“传声筒式教学”“打算盘式教学”“天女散花式教学”“开火车式教学”?关键是教师在观念上对师生这对主体的伦理关系认识不清,对基于这种关系的教学缺少机智.从生成课堂的“互联思维”入手,深入剖析“互联思维”的课堂意义在于指明教学机智的技术路径、走向对话生成的课堂高地、实现平等自由的教育伦理;确立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双主体地位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应然和必然,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要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还要关注教学效益。课堂应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是引导学生发展、展现教师智慧的场所。在强调教学效益的同时,新课改还强调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发展,知识得到深化,认识得到升华,从而使课堂更加精彩,教学更加有效。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不能很好地处理“有效教学”与“课堂生成”的关系,使得课堂或目中无“人”或负“重”累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我校提出“美丽大成幸福成长”的办学思想,并将建没“美丽学校”的重点落实到营造“美丽课堂”。“美丽课堂”追求的目标是“师生关系和喈,教师教学有方.学生学以致用,健康快乐成长”。我校以教学案的实施为载体营造“美丽课堂”,争做“美丽教师”,培养“美丽学生”。“教学案”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前概念.根据教学目标与自己所教学生的学情,把“教”案融入“学”案之中,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共用的教与学方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两年来,课改实验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全面而又深入的探索,中小学音乐课堂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一、从重“教法”向“学法”转变“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理念之一。在以往的音乐课堂中,教师教学时考虑最多的往往是如何去“教”,较少考虑学生的“学”,致使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如今教师备课一方面备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备“学法”。教师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兴趣爱好出发,加强教学与其生活经验的联系,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从而对学生产生了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