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运动对糖尿病大鼠LPL和HL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运动对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LPL和HL的影响.分别将糖尿病大鼠和正常SD大鼠分为运动组和非运动组(每组10只),运动组进行10周的游泳训练.结果表明:1)糖尿病大鼠较正常大鼠血糖、TG、和LDL明显升高,血清胰岛素、ISI和血浆中LPL活性降低(P<0.05);2)糖尿病大鼠运动组较其非运动组血糖、TG、TC和LDL明显降低,血清胰岛素、血浆中LPL活性和HDL含量明显升高(P<0.05).提示,糖尿病机体LPL活性下降,血浆中富含TG的脂蛋白消除障碍,长期中等强度运动可以提高LPL的活性,进而降低TG水平,升高HDL,改善糖尿病机体的糖脂代谢,预防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女贞子提取物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不同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与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性的影响,探讨女贞子提取物对大鼠运动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对照组和运动加药组,每组8只。测定不同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和总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结果:运动对照组和运动加药组大鼠各组织NO含量均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运动加药组大鼠不同组织NO含量显著高于运动对照组(P<0.01,P<0.05);运动对照组不同组织总NOS活性均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P<0.01),运动加药组不同组织总NOS活性显著高于运动对照组(P<0.01,P<0.05)。运动加药组大鼠力竭运动时间比运动对照组延长23.09%。结论:补充女贞子提取物可以调节大鼠不同组织中总NOS活性,增加NO含量,延长运动至疲劳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8周规律游泳运动对脑组织不同区域的氧化应激体系和DNA损伤的影响。方法:符合实验条件的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安静组、递增负荷8周规律游泳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生物化学检测方法,观察8周规律游泳运动对脑组织不同区域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8周规律游泳可以使大鼠海马组织的GSH-PX活性增加,同时MDA含量降低(p<0.05);但皮层GSH-PX活性及MDA含量与安静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DNA损伤的产物8-OHdG表达在皮层和海马组织中与安静组之间无差别。结论:规律游泳运动可增加海马组织GSH-PX活性,对皮层GSH-PX活性无影响;运动对皮层和海马组织GSH-PX活性的影响不同,但并没有增加皮层的DNA损伤,可能是氧化应激过程中不同脑区的调节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垂盆草对训练大鼠不同组织ATPase活性的影响,以SD雄性大鼠为实验对象,建立跑台运动训练模型.测定了大鼠力竭运动时间和Ca2 ,Mg2 -ATPase、Na ,K -ATPase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垂盆草可以显著延长大鼠跑台运动力竭时间;使运动大鼠心脏、肝脏、肾脏、脑、股四头肌组织中Na ,K -ATPase 和Ca2 ,Mg2 -ATPase活性显著升高;结论认为,补充垂盆草冲剂可以提高大鼠不同组织ATPase活性,延长大鼠跑台运动力竭时间,提高大鼠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8周有氧运动对大鼠心肌组织内Rho GTPases蛋白表达和mRNA转录的影响。方法:符合实验条件的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有氧运动组,运动组的运动方式采用跑台运动。以左室心肌肥厚指数作为判断心室重构形态学的指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RhoA、Rac1和Cdc42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Real Time PCR观察8周有氧运动对大鼠心肌组织RhoA、Rac1和Cdc42 mRNA转录的影响。结果:8周有氧运动下调大鼠心肌组织内RhoA、Rac1和Cdc42的蛋白表达和mRNA转录,但是并未引起心室重构。结论:运动对心肌内Rho GTPases的调控可能是心脏对运动锻炼产生良好适应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精对不同负荷耐力训练大鼠骨骼肌组织中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体系的影响,为黄精作为运动补剂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A组)、运动对照组(B组)、运动 黄精提取物组(C组),B组和C组按照训练模型进行为期6周的不同负荷的跑台训练,并测定大鼠骨骼肌组织中一氧化氮(NO),总一氧化氮(T-NOS),结构性型一氧化氮(c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iN-OS)活性以及力竭时间。结果:黄精提取物可以促进骨骼肌组织中产生生理剂量的NO;升高T-NOS、cNOS活性;抑制大强度力竭性运动导致的iNOS过量表达;延长大鼠运动至力竭的时间。结论:黄精提取物可以影响不同运动负荷状态下骨骼肌组织NO-NOS的变化,改善组织代谢状况,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肝脏组织的保护作用,进而为白藜芦醇应用于运动领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对照组和实验组(运动+100mg/kgRes)。各组大鼠每日称重后,实验组每天灌胃100mg/kgRes,其他两组分别灌胃相同体积的溶酶,连续2周。于第15天,运动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力竭游泳,运动后即刻,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运动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MDA含量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实验组肝脏组织MDA含量显著低于运动对照组(p〈0.01);运动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SOD活性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p〈0.01),实验组肝脏组织SOD活性显著高于运动对照组(p〈0.01);运动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T-AOC水平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实验组肝脏组织T-AOC水平显著高于运动对照组(p〈0.01);运动对照组大鼠血清中ALT水平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实验组血清中ALT水平显著低于运动对照组(p〈0.01)。结论:①力竭运动后,机体内源性自由基水平迅速升高,造成肝脏组织损伤。②补充白藜芦醇能够增强肝脏组织抗氧化能力,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CREB在运动训练增强学习记忆能力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表明,长期适宜的运动可以提高人或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CREB作为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在学习记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CREB调节转录的活性主要受cAMP通道和钙离子通道两大信使系统共同调控,磷酸化后的CREB是海马区基因转录的开关,它引发的基因表达可加强海马区长时程记忆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力竭性运动引起的运动性肠功能紊乱及其氧化应激损伤,将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C);运动后即刻组(EX);运动后30min组(EX30);运动后60min组(EX60),测定力竭性游泳后不同时相,肠组织匀浆MDA、游离巯基(Free-SH)和ATP含量.结果显示,运动后肠组织MDA含量在运动后30min,60min显著性增加(P<0.01);运动后Free-SH含量在运动后30min(P<0.05)和运动后60min后(P<0.01)显著下降;运动后30min组ATP含量显著下降(P<0.01);运动后60min,Na+-K+-ATPase活性下降.结果提示,力竭运动使肠组织自由基产生增加,自由基使得肠组织中游离巯基氧化,致使ATP含量下降,Na+-K+-ATPase活性下降可能是造成运动性肠功能紊乱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力竭运动后恢复24 h肾脏NO含量变化特点与肾损伤程度关系,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低强度力竭组(LE)和高强度力竭组(HE)。一次性跑台力竭运动后24 h取材,检测肾组织NO含量、NOS活性和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尿蛋白含量,透射电镜观察肾细胞凋亡等病理变化。结果表明:HE组的肾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明显低于LE组(P<0.05~0.01);HE组的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和尿蛋白含量明显异常(P<0.05~0.01),LE组仅血清尿素氮浓度明显异常(P<0.05);透射电镜下两运动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损害,且HE组的肾实质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和偶见坏死。结论:强度不同的力竭运动恢复24 h,大鼠肾组织的NO含量变化趋势不同,高强度力竭运动后肾实质细胞损伤、肾功能恢复缓慢与肾组织的NO含量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用高脂饲料喂饲大鼠6周,复制成高脂血症模型,而后进行4周高、低两种剂量的绞股蓝和阳性对照药血脂康进行实验性治疗.给药4周后处死动物,比较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同时测定血浆总脂解酶、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活性.结果发现,高、低剂量绞股蓝和血脂康均能使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同时能提高血浆总脂解酶和脂蛋白脂酶活性,高剂量绞股蓝还能显著提高肝脂酶活性.结果提示,绞股蓝具有明显的降低肝脏和血清脂质的作用,可能与提高血浆脂蛋白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了解发生运动性低血色素时转铁蛋白及转铁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对深入研究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验结果表明:长期运动训练导致运动性低血色素大鼠肌肉组织中转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受体基因表达均显著增加,表明运动训练造成的运动性低血色素大鼠肌肉中铁代谢紊乱,肌肉应激性使转铁蛋白以及转铁蛋白受体表达增加,以促进肌肉对铁的吸收;运动性低血色素大鼠肝脏组织中转铁蛋白基因表达均显著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肝脏铁储量增加而导致的转铁蛋白基因表达的适应性的降低有关;运动训练导致运动性低血色素大鼠转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受体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转铁蛋白受体基因表达与组织铁代谢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作为脂肪酸合成过程中关键性的限速酶,影响着机体内脂肪组织的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研究发现,它与脂代谢紊乱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激素、降脂药物、不同的膳食结构以及运动干预会影响脂肪酸合成酶的基因表达水平。根据国内外最近研究动态,从该酶的结构、分布、功能、基因调控、疾病相关性及运动干预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一次性运动对肥胖大鼠脂肪组织HSL、perilipin蛋白含量及脂肪水解的影响。方法:116只3周龄SD雄性大鼠,110只给予10周高脂饲料,建立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后即刻、1、31、2和24 h组。用化学法测试血清FFA和甘油、脂肪组织HSL活性;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试HSL和perilipin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后FFA和甘油、HSL活性和含量出现不同程度升高;而perilipin含量除即刻组出现显著升高外,其它各组均显著降低。结论:一次性运动导致肥胖大鼠运动后脂解增加,可能与其脂肪组织HSL活性、HSL蛋白含量上调及perilipin蛋白含量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5.
检测运动性疲劳模型大鼠红细胞、肝和骨骼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及血清、肝和骨骼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甙Rb1能有效地降低MDA含量,提高SOD活性。表明:针对运动氧化应激机制,人参皂甙Rb1能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从而达到抗运动性疲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比较间歇运动中不同类型骨骼肌中氧自由基,线粒体Ca2 含量代谢情况,Bax,Bcl-2凋亡基因表达的差异,来探讨间歇运动导致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8只),一次间歇运动组(8只),长期间歇训练组(8只)。运动后24 h取比目鱼肌和胫骨前肌,采用RT-PCR方法检测Bax,Bcl-2基因表达情况,并测定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和线粒体钙含量。结果表明:1)一次间歇运动组胫骨前肌中Bax/Bcl-2比值显著升高(P<0.05),且Bcl-2表达显著低于长期间歇训练组(P<0.05)。2)运动后,胫骨前肌和比目鱼肌中SOD活性均升高了,但仅一次间歇运动后胫骨前肌SOD活性较安静时增加具有显著性(增加48%,P<0.05)。3)一次间歇运动和长期间歇训练后胫骨前肌中MDA含量均非常显著性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4)一次间歇运动后,胫骨前肌线粒体Ca2 含量较安静时增加100%,差异非常显著(P<0.01),同时也显著性高于比目鱼肌中线粒体Ca2 含量(P<0.05)。结论:1)一次高强度的间歇运动可能主要通过快肌中Bax表达增强,Bcl-2表达减弱,氧自由基的升高,粒体内钙超载,共同致运动能力下降。2)长期间歇训练可能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增强抗凋亡基因表达来增强运动能力。间歇训练后,快慢肌应对细胞内Ca2 升高的能力增强,这可能是间歇训练增强运动能力的另一细胞内信息转导机制。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运动与骨组织TGF-β/Smads的关系进行探析。结果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是骨组织中含量最丰富的细胞调节因子之一,是一族具有多种功能的蛋白多肽,Smads是TGF-β特异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可介导TGF-β与靶基因间的信息传递过程。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刺激骨形成的作用。通过运动提高其含量,会影响骨代谢的进程,这将在防治骨质疏松及解决骨健康相关问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Leptin与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当前运动对leptin效应的主要研究工作.leptin是近年发现的调节能量平衡的激素,是ob基因的表达产物.长期运动训练可降低血leptin浓度,减少脂肪组织ob基因的表达.而单次运动对血leptin无明显影响.提出了运动对leptin影响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性教师递增负荷前后血清心肌酶的差异,进而评估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女性教师运动中可能出现的心脏风险。方法:对受试者进行体力活动问卷调查,从中筛选87名健康女性教师进行递增负荷试验,测试运动测试前后的心肌酶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运动前安静状态下,体力活动不足组心肌酶各指标值均低于中、高水平体力活动组,其中体力活动不足组CK-MB显著的低于中等组(P0.05)并且非常显著的低于高等组(P0.01)。2)运动测试后,体力活动高水平组CK值显著的高于体力活动不足组(P0.05),除AST以外,其余心肌酶水平随着体力活动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其中体力活动不足组AST值超过正常值范围,提示心肌组织出现了一定的损伤。3)除中等和高水平体力活动组的CK-MB运动后比运动前有所下降外,其余各组指标运动后都有所升高,特别是三组的CK、AST都非常显著的升高(P0.01),从运动前后差值比较分析来看,不足组的CK、AST增加值显著的高于中等组和高等组(P0.05)。结论:1.体力活动不足的高校女性教师安静状态下的心肌酶水平较低。2.递增负荷运动会引起高校女性教师心肌细胞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运动后血清心肌酶水平有所升高,而且体力活动不足女性的损伤更为严重,主要表现在心肌酶指标中的CK和A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