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枫 《青年记者》2017,(27):101-102
2013年6月,教育部和中宣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动高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这是历史上我国首次两部委全力推进新闻单位和高校新闻传播院系联系和交往的重大政策.《意见》规定自2013年9月至2017年7月,教育部、中宣部分别从新闻单位和高校各选聘500名优秀从业人员相互交流,形成“新闻单位与高校新闻传播院系人员互聘‘千人计划”,目的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这同时,各地政府部门和高校也以不同的形式推动高校新闻院系和媒体间的挂职锻炼交流.  相似文献   

2.
针对梁惠卿先生对《从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一文的质疑逐条进行回应,并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了档案网站需要千人千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教育创新的压力和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产业急剧扩张,媒介融合态势日益凸显.而新闻教育却面临着专业数量盲目膨胀,教学质量严重下滑的困境.面对这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新闻教育亟待创新.2009年1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制定了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千人计划"),2010年5月25日至26日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一系列人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既向新闻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提升新闻教育水平带来了良机.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当前人才跨国流动的特征和动向,分析发达国家逐步放宽人才移民政策、招收并挽留外国留学 生、承认人才的双重国籍、设立国家猎头挖取人才、利用跨国公司引进与使用人才、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建立 海外人才联络机构、成立国家风险基金与担保计划等吸引海外人才的主要措施,并以此为借鉴,提出我国吸引海外高 端人才来华(回国) 创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对现今出版社的生活很不熟悉。读了《编辑学刊》1997年第4期上王曦昌先生的《集体讨论、通过图书选题好不好》以后,顿时有一种惊奇的感觉:想不到竞争已如此深入地渗透到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记得出版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有出国考察国外出版事业的同志回国后介绍说,由于竞争激烈,外国的选题计划是出版社最大的秘密  相似文献   

6.
张新新 《出版广角》2016,(19):18-20
数字出版"十三五"专项规划和新闻出版业科技"十三五"专项规划要点中明确将人才培养作为重要抓手加以对待,分别在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部分对数字出版人才培养与人才队伍建设给予关注.认真研读规划我们发现,未来五年,整个数字出版行业将致力于改革人才引进、使用、培养和晋升机制,不断推进人才评估、管理体系的健全,重点打造数字出版"千人计划",加快建设高端人才智库,探索建立科技人才服务中心和科技人才信息数据库等.  相似文献   

7.
瞿秋白自1923年1月从苏联回国,先后主编《新青年》季刊、《前锋》、《向导》、《热血日报》、《布尔塞维克》和《红色中华》等党的报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怎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新中国建国60年大庆,我一个75岁的老朽能为祖国作些什么?前年在瑞典探亲时动手写作《伴随祖国走过六十年》这本书,当时就考虑到在文章中应当配发些相关照片。去年8月回国后,到金坛市档案馆查阅档案,发  相似文献   

9.
杨菁 《出版参考》2012,(9):10-11
正当前,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高等学校内开始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的重大改革项目。从试点校、试点专业为切入点逐渐推广。这在教育理  相似文献   

10.
11月优异策划 ☆《回国的诱惑》,《中国经济周刊》,11月21日  相似文献   

11.
4月1~8日 1984年全国年画发行工作座谈会和部分年画编辑、作者座谈会,在天津举行。 4月4~9日外文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联合在京召开《中国人名辞典》编委会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了编纂计划。 4月5日文化部发出《关于在边远地区新华书店试行多种经营的通知》。由文化部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段连城和顾问罗俊率领的外文出版代表团一行8人赴美考察访问。由于美国破坏了中美文化交流正常气氛,4月10日代表团中止访美,提前回国。  相似文献   

12.
严谨 《视听界》2010,(3):78-79
2009年电视剧市场什么类型的最火?谍战剧。《潜伏》、《红色电波》、《蓝色档案》、《幽灵计划》、《地下地上》、《秘密列车》、《秘密图纸》、《最后的99天》、《绝密1950》、《迷雾重重》、《延安锄奸》、((敌特在行动》……一时间,荧屏上“谍影”重重。(见表1)  相似文献   

13.
去年11月初,我随《北京人在纽约》(以下简称《北》剧)剧组赴纽约,参加了开机新闻发布会和初期的拍摄工作,于12月中旬回国,历时40余天。回国之后,不少人询问《北》剧在美拍摄情况,兼及一些其他问题,现将我所知情况向大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戈公振是我国新闻事业史上卓有建树的记者和新闻学者.他先后在旧中国有名的大报——《时报》和《申报》工作将近二十年,同时潜心进行新闻学和报刊史的研究,撰写有《中国报学史》、《新闻学撮要》等著作.一九二七年初至一九二八年底,他用自己的积蓄,游历了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考察并研究了这些国家的新闻事业.回国以后怀着爱国热枕,为改进我国的新闻事业奔走呼号.本篇介绍他回国以后不久,在上海复旦大学、大夏大学的演讲.这个演讲稿原载  相似文献   

15.
部委信息     
我国加紧编制“十五”科技计划 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朱镕基日前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听取科技部关于制定“十五”科技计划的思路,教育部关于制定“十五”教育发展规划与人才战略的设想;科技部、农业部等关于制定《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汇报。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科技、教育“十五”发展计划的思路和《农业科技发展纲要》。 国务院副总理、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岚清,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 国务院官员在听取汇报后指出;“十五”科技计划、“十五”教育发展规划与人才战略和…  相似文献   

16.
徐锐  万宏磊 《今传媒》2013,(4):110-112
2012年9月,湖北“千人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在荆楚大地拉开序幕.《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等省内主流媒体以“千人走转改”活动为契机,纷纷辟出“走转改”专栏或节目,用心关注百姓冷暖,用情抒写基层民生.大批记者奔赴基层一线,访工地、蹲企业、进社区,夜宿农家话农事,走街串巷问民生,创作出一批“有温度”、“接地气”的好作品,引发群众热议.与此同时,湖北媒体作为全国新闻媒体的一个典型缩影,在这次为期两个月的“千人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7.
人才是中国期刊发展的命运所系——在第一期全国期刊理论研讨班开班典礼上的发言张伯海期刊发展靠什么?最根本的是靠人才,出类拔萃的办刊人才是期刊事业前进的发动机、火车头。我们不妨回头看看,比如美国,如果没有《读者文摘》创始人华莱士、《时代》周刊创始人鲁思和...  相似文献   

18.
《创新与超常发展——像天才一样思维》(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是《超常人才教育丛书》的第三部,也是贺淑曼教授及内地与台湾超常人才教育专家联手倾力打造的又一部超常人才教育力作。什么是天才?是智商高、分数高、学历高吗?该书根据创造学、心理学、教育学、人才学的最新理念及研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5月12日,由西安交通大学"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国际比较法科学院(IACL)衔称成员(Titular Member)单文华教授主编,由国际比较法科学院指导,并由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的英文国际学术期刊《中国比较法学刊》(The Chines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the CJCL)第1卷第1期首发仪式在西安交通大学南洋大酒店举行。牛津大学出版社全球学术部中国区总裁  相似文献   

20.
李端的《成才与第二文化环境》(以下简称《第二文化环境》)的全部意义,不仅在于探讨了什么是人才、人是怎样成人、成学以至成才这样一些命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从根本上阐述了人才与文化、人才与现实的本质联系。这种超越了单向思维和凝固模式的第二文化环境理论及其独到探索,一经被现实印证和容纳,必将产生一种积极的意义和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