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审视百年奥林匹克运动历史,分析研究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现状。研究表明,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奥运会规模的有效控制与可持续发展,奥运会将更具魅力,妇女获得真正的平等,多文化和跨文化交融的奥林匹克文化,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充分展现,兴奋剂与反兴奋剂的激烈斗争,高科技将更多地介入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为世界和平发展发挥更重要的用等,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2.
奥运会竞赛项目发展趋势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一、前言自1896年现代奥运会诞生以来,奥林匹克运动已发展成为人类的一项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社会运动,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而近百年来奥运会竞赛项目的增删演变,真实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进程。当前,我国正在鼎力申办2000年奥运会。为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振兴我国的体育事业,有必要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因此,研究奥运会竞赛项目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深入了  相似文献   

3.
北京奥运会百年一遇,奥林匹克运动第一次来到东方文明古国。当西方的奥林匹克文化遇到东方的传统体育文化。两者就会在冲突中产生融合,这种融合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融合了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北京奥运会,促进了奥林匹克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普及奥林匹克运动知识,系统介绍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动态,使广大读者对奥林匹克运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由国内有关体育科研机构和十几所高等院校的体育科研人员共同编辑的《奥林匹克百科丛书》近日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  全套丛书共计16册,包括《奥林匹克运动》、《古代奥运会》、《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奥运会趣闻录》、《奥林匹克与中国》、《中外奥运明星》、《奥林匹克大家庭》、《历届国际奥委会主席与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运动与建筑》、《奥林匹克运动与文化艺术》、《奥林匹克运…  相似文献   

5.
由于历史的、现实的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西方文化在奥林匹克文化中始终居垄断地位,表现在奥林匹克文化以西方文化精神为主导;奥运会组织为西方人士所控制;奥运会的项目绝大多数是西方体育项目等。奥林匹克文化垄断性造成国际奥委会决策的偏差和奥运会参赛主体的不公平,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体育的政治功能,影响了奥林匹克宗旨的实现。因此奥林匹克运动要实现良性发展就必须消除垄断,实现文化上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奥林匹克运动的追求与武术进入奥运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在全面论述了奥林匹克当前和未来发展目标后,指出:在奥林匹克运动坚持友 谊、团结、互相了解的精神不断得以实现的过程中,中华武术也就不会永远与奥林匹克无缘;在奥林匹克不断追求自身文化 的多元化发展的进程中,借助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的绝佳机遇,武术进入奥运会目标的实现将拥有非常良好的环境和空 间。所以:奥林匹克运动不断完美的追求,将使武术进入奥运会成为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和逻辑分析法,从重视伦理的体育价值观、追求和谐的体育思想、倡导内外兼修的体育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以人为本的体育文化。奥林匹克运动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和平与友谊始终是奥林匹克发展的永恒主题和人文奥运是以人为本的奥运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关系。认为倡导和传承“以人为本”思想理念可以促进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契合,也可以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供有益的借鉴,实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交流和融合,丰富奥林匹克文化的内涵,从而凸显北京2008年奥运会独一无二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体育沉思录     
1 谈“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是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从上世纪下半叶顾拜旦先生倡导奥林匹克运动已有一个多世纪,就是作为运动的重要内容的奥林匹克竞技——奥运会,从一八九六年在古奥运会的发祥地希腊的首都雅典举行以来,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奥林匹克运  相似文献   

9.
奥林匹克集邮是与奥林匹克运动会并肩发展的。正是在第1届奥运会时发行了第一套奥林匹克邮票。多年来,随着奥林匹克集邮在筹备奥运资金、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及传播奥运文化等方面的贡献,奥运集邮与奥林匹克运动两者的关系也愈见弥深。如果说古代奥运会的维持是缘于与宗教的结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北京奥运会武术设项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武术是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相融摄的产物,竞技武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际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将有助于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发展,以及丰富奥林匹克运动,更好地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希望国际奥委会能吸纳竞技武术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北京奥运会对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讨论北京奥运会主题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渊源的基础上,探究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关系,进一步论述北京奥运会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全面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与后奥运时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奥林匹克运动对当代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是在较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之后逐渐地显现出来的,它既有竞技体育、大众体育这种外在直观的影响,也有思想、道德、文化等上层建筑层面的影响。这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功能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奥运会选择北京是历史必然,奥运会在中国举办为中国更快地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为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崇德尚礼,重视理想人格的塑造,坚持健身祛病的体育功能,对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具有重要借鉴意义。2008年北京奥运会,西方体育文化与东方文化在此交汇、碰撞,必将给中国体育文化带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任何体育活动对裁判员的素质、规则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奥运会的组织者要对裁判的素质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东西方的文化素养也有着一定的差异.这就体现在奥林匹克精神对裁判的影响上.也决定了奥运会裁判员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为了给奥运会比赛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氛围,我们需要更多高素质的裁判员.  相似文献   

15.
举办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市不同社会阶层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玮  仇军 《体育科学》2007,27(1):14-23,40
以对北京市4城区1郊区的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为基础,研究和分析举办第29届奥运会对北京市不同社会阶层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举办第29届奥运会对北京市不同社会阶层在经济收入、参与意识、文化生活、教育、体育生活、奥运志愿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并不呈现随着阶层的上升而线性递增的态势。研究表明,生活贫困群体是举办第29届奥运会中值得关注的弱势群体,社会中间阶层是举办奥运会的中坚力量,社会上层是举办奥运会的精英支持。  相似文献   

16.
徐忠  张谦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3):249-250,254
奥林匹克核心是教育,奥林匹克运动对当代中国高校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是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之后逐渐显现出来的,奥林匹克运动既是实施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健康第一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也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传承奥林匹克文化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奥运会会徽是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艺术性标识.从文化、艺术的角度分析现代奥运会会徽反映出来的设计理念、时代背景、发展演变及影响因素,阐释奥运会徽的特征、意义和发展趋势,解读世界各民族人类文明,感悟会徽留给现代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奥林匹克运动产生于西方 ,现以发展成全球性的运动。奥林匹克运动不仅仅是体育竞技比赛和运动会 ,而且是一个特定的世界性的社会文化运动。当前 ,国人更多地是了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 ,而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了解不是很多。如何使国人更深入了解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及其文化 ,首先应对奥林匹克与中国联系的历史有所了解 ,对指导这一运动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有所认识 ,以便更多的人们参与 ,进而使国人在实践中 ,体验到奥林匹克是全人类的文化 ,中国应当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聚焦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入境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运会对举办国旅游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和深远影响,已为历届奥运会所证明,特别是近两届夏季奥运会,在完善的商业运作下,入境游不但带给了主办国巨大的经济社会效应,而且还为主办国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奥运会在即,北京作为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如何发挥奥运会入境游的辐射价值,实现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分析、比较近几届奥运会入境游方面的成功经验,从游客、旅游吸引物、旅游服务3个角度探讨北京奥运会入境游的一些热点问题,旨在能对2008年奥运会旅游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的口号.最近提出"数字奥运",它是2008年奥运会的亮点,是"科技奥运"的时代特征,"人文奥运"的弘扬手段,"绿色奥运"的重要支撑.现就北京数字奥运对我国体育信息化建设的影响作一综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