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伟 《天津教育》2022,(4):61-62
"双核"指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核心价值.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地理学科核心价值不仅仅只蕴含于人地协调观,也与"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紧密联系."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首次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大核心素养的培育纳入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其中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之间的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是初中地理教学重要的育人价值所在。“人地协调观”是关乎人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和“观念”,包括科学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发展观等基本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3.
<正>地理学科素养是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具备的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和地理情感,以及能够运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判断与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应在地理学科素养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素养,目前确立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这四个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中学地理教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给出了  相似文献   

4.
汪维 《甘肃教育》2023,(21):67-70
人地协调观是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地理素养,对初中生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意义重大。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在教师观念、教学方法、课程开发、评价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应增强教师对人地协调观的认识、创新教学方法、开发地理课程资源、健全评价方式,这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夏令  朱丽明 《地理教育》2023,(S1):140-141
<正>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的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核心素养通过地理学习形成,具有地理学科特性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由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要素构成,是体现地理学科价值的关键素养,也是中学地理课程的核心目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如何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成为研究焦点。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核心特征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在教师引领下,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且有意义的学习过程[1]。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中国的人口”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形成。  相似文献   

6.
以培育核心素养为纲,是地理教学改革的主旨所在。为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强化其综合思维,引导和帮助学生从地理视角认识、欣赏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需要在价值引领、深度教学、学生本位三重维度上培养学生养成稳定的心理品格,以此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7.
人地协调观素养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核心素养之一,但当前有关学生人地协调观素养形成的评价研究较少。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具有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和富有层次性的特点,可以很好地诠释人地协调观素养形成的心智过程。文章以其为理论基础,根据课程标准中对人地协调观内涵、表现、水平等级的描述,构建了高中地理人地协调观评价框架。该框架包括“自我评估”“元认知调控”“认同和内化”三个一级指标,“学习动机”“学习目标的设定”“认知过程监控”“人地关系认识”“人地矛盾分析”“人地协调观的应用”“人地协调观价值内化”七个二级指标,包含了多种教学评价类型,融入了教师和学生两个评价主体,能从多个角度追踪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8.
吴早亮 《地理教育》2024,(S1):84-85
<正>新课程新教材强调核心素养的落实,强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落实地理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教师教学要会创设基于生产生活的教学情境,用地理原理、规律解释生产生活现象,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9.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涵盖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维度。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微课教学,一方面搭建了一个作为课堂的补充和延伸的有效平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地理教学三维目标的顺利实现,最终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10.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四个要素。试图面面俱到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往往并不现实。"人地协调观念",对其他三个要素的落地具有一定的统领作用,应当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研究的第一要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是可以比较轻松地捕捉到培养学生人际协调观念的契机的。而只要捕捉到了这一契机,就可以形成比较清晰的人体协调观念培养途径。培养人地协调观可从三个角度入手,人地协调观念作为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的一个素养,可以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有一个高屋建瓴的视角,从而引领学生更好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建构,进而保证核心素养的落地。  相似文献   

11.
人地协调观指的是一种"看待人对环境的影响""看待环境对人的影响"的地理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其站在客观、真实的角度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开发,将地理知识与人类活动、发展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服务于地理课程的专业地理思维.文章从高中地理教学展开论述,在分析人地协调观的重要价值的同时,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  相似文献   

12.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首位素养是人地协调观,人地关系也是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本文以河西走廊这片热点区域为例,阐述如何从中学地理教学的三个角度"地对人""人对地""人地和谐"对区域的典型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梳理归纳,引导学生感悟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朱中建  普春花 《地理教育》2024,(S1):220-221
<正>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大方面,其中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区别于其他学科核心素养中最特殊的一项指标,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1]。中小学生研学活动是由行政部门和基层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  相似文献   

14.
人地协调观作为中学地理的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包含“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和“人地和谐”三个要素。人地协调观的培养需要经过“感知人地协调观”“理解人地协调观”“运用人地协调观”的循环进阶。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背景、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及对自然条件和规律的利用体现了人地协调观的三个要素。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例,中学地理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培养途径包括长时间尺度下对人地协调观的感知、完整情境下对人地协调观要素的整体理解、真实任务下对人地协调观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转变,学科核心素养日渐成为教学与评价的导向标准。近年来高考试题从“能力立意”转为“素养立意”,其价值取向逐渐向学科核心素养靠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学科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基于地理学科本质属性凝练出四大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是学生认  相似文献   

16.
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强调了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四个方面素养的培养,而学习兴趣是贯穿这一培养过程的一根主线。教师可通过以下策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朱尚坤 《地理教育》2024,(S1):74-77
<正>一、引言2018年1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将地理核心素养凝练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2022年4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将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也概括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并指出地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整体,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所需要的重要思维方式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窦锦俊 《天津教育》2022,(17):72-74
<正>地理学是研究事物空间变化的学科,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成为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基于此,本文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出发,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维度提出相应教学策略,以供参考。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深化改革的主要方向。根据新修订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可以发现,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相似文献   

19.
高旗  毛秀英 《广西教育》2023,(20):133-136
本文以《风成地貌》一课教学为例,探讨基于学科逻辑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形成地理学科逻辑思维,有效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虞军 《天津教育》2024,(7):162-164
<正>地理作为基础学科,开展地理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地理知识,还能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与思维能力。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人地协调观素养是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必备的基本素养。人地协调观素养是指通过地理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然而在初中地理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仍然存在形式化现象,导致学生难以深入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无法认识到如何采取行动使人类与地理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人地协调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