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学术谱系以知识传承的方式助推科学发展。研究知识传承特征,探索学术谱系传承模式及其学术产出影响效能,为探索人才成长规律及人才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基于LDA主题模型,以遗传学领域谈家桢为核心的学术谱系成员发表的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对该谱系成员的研究主题进行抽取,借鉴生物学"遗传"与"变异"的概念,根据主题相似度将谱系成员划分为"遗传学者"变异学者"和"非遗传非变异学者",并对三种学者的学术绩效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分析结果表明,谈家桢学术谱系内"遗传学者"和"变异学者"的学术绩效相对较高;"非遗传非变异学者"的数量占比最多,但学术绩效相对较低;"遗传学者"与"变异学者"在不同主题下的分布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对传统出版模式带来极大挑战,如何实现从内容生产商向知识服务提供商转型是一个关乎出版机构转型升级成败的重要命题.本文以"壹学者"学术科研移动服务平台为例,介绍了人大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依托移动互联网,为学者提供学术数字图书馆、学术科研工具、学术社交等各种学术科研服务的探索,探讨了基于移动端的知识服务产品的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3.
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评价功能和作用不可忽视,探讨学术期刊编辑与学术评价的关系及其学术评价功能的实现路径具有现实意义。学术期刊编辑是学术成果的"伯乐"和"把关人",是学术评价的"组织者",学术研究的"助推者",学术导向的"引领者"。其学术评价功能的实现需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术共同体的力量和作用,在期刊的编辑中抵制不良外在评价的影响,重视与读者的交流,集聚学者群体力量,坚持学术标准,净化学术家园。  相似文献   

4.
中山大学戏曲史学科的主要开创者王季思、董每戡二位先生诞辰110周年。论文分别对二位先生的治学情怀和晚年进境做了回顾与分析。王季思先生是一位胸怀天下的学者,他将自己置身于历史与现实的"张力"之中,其历史意识和现实感受相互对应,在这种"对应"里寻找自己的存在感,并获得自己与现实的"联系方式"。这是他跟一般的书斋学者的不同之处。董每戡先生晚年致力于建构"戏剧阐释学",将文学性与演剧性融会贯通是其"戏剧阐释学"的一大基石,而在"阐释"的同时保持与研究对象展开"对话",则是其"戏剧阐释学"的"机趣"所在。他的《五大名剧论》就是其"戏剧阐释学"的最重要成果。二位先生共同为中山大学的戏曲史学科奠定了学术基础,指明了学术方向。在今天看来,他们的学术贡献是互补并存的。  相似文献   

5.
工具书是一种特殊图书,在汇总一个时代的知识体系、传承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中国工具书的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工具书的编辑出版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更是值得关注.对此,近代学者曾提出十分独到的见解,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词源>,陆尔奎在"词源说略"中谈到"编纂此书之缘起",曾引友人的话精辟地概括说:"一国之文化常与其辞书相比例.……国无辞书,无文化之可言也."1917年蔡元培先生为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植物学大辞典>作序也深刻地指出:"一社会学术之消长,观其各种辞典之有无多寡而知之.各国专门学术,无不各有其辞典."两位学者虽然是针对当时新式辞书的编辑出版而言,实际上也指出了工具书编辑出版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并将其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借助于前辈的深邃眼光,我们也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来考察工具书编辑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资讯     
《出版广角》2012,(4):94-96
正【声音】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培养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之所在,是铸造灵魂的地方。因此,大学的根本不在"大",而在"学",在于学生、学者、学术、学风。——48岁陈吉宁出任清华校长履新发言,提出"学者为先"。我们还没有使微博商业化的计划,我们不需要这么做。——一位腾讯高管回应"微博何时创收?"时表示。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学研究本土化问题表面上是西方理论和中国实践的"关系"问题.实质上却是中国海派学者和本土学者对西方理论的不同认识和不同态度问题,由此滋生出两种不同的症结.海派学者的要害在于"据外律中"并亦步亦趋于西方的学术话题,忽略了西方理论的"效度"问题.本土学者的要害在于"食土不化",因无视西方图书馆学业已取得的现实成就以及一些公认的学术规范、研究准则而缺乏理论"深度".以一种专业程度很低的方式从事研究,导致大量低水平高重复、只见材料而缺乏理论创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将于2011年第三季度举办"第二十五届全国计算机信息管理学术交流会",会议主题为:"探索与实践——知识服务的技术与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9.
"求真"与"经世",是中国历史学的两大传统,也是出版史学者孜孜以求的学术理想.2005年出版事业和出版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推动着出版史研究在以往丰富的积累基础上求真求是,不断走向深入.这里仅就笔者目力所及,对2005年的出版史研究做一概要回顾,以期展现出版史学人的努力与贡献,更好地回应时代的挑战,促进学科发展和学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李连生,在2010年3月21日前是西安交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1日这天,他被西安交通大学认定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被取消教授职务,并解除教师聘用合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文献纪录片创作呈现出一种中国当代文化语境与历史影像的意义阐述特征,这些特征集中表现在对"新发现的知识单元"进行记录与保存的影像归位.文献纪录片的文献含义可以从三方面理解:"文",是指一切影像的、网络的和平面的记载着知识的物质载体,也就是有明确的物质栽体;"献",是指非物质的知识记载体;第三是"行为传达",这是王国维最早提出的关于民间原始风俗的一种记载形式等.文献纪录片的本质在于这三方面的内容建设与构成;在此,文献纪录片的基础是文献,重点在对"文"、"献"和"行为传达"这一"新发现的知识单元"的记载.应当说.文献纪录片制作活动,本身是一种对新发现的知识进行学术分析的科学研究活动.作为这一新发现的知识单元的纪录片,就是文献纪录片.  相似文献   

12.
在《图苑》寄语中曾谈及"实事求是"的学术灵魂,就此谈谈"敬畏学问"的学术德性.如果说"实事求是"是学者所当普遍遵循的"为学之道",那么,此种为学之"道"作为一种普遍的学术原则,内化为一种"敬畏学问"的情感和意志,就构成学人的学术德性. "敬畏学问"包含着对学术的"敬"和"畏"."敬"有恭敬、专一、认真之意,指要严肃认真地从事其事;"畏"是对事实和真理的"敬服"和"惊惧".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战士爱枪,农民爱土地,商人爱财富,而学者文人最钟爱的则是图书了.书籍到了他们的手里,既可作战斗的"枪械",亦可作播撒知识的"土地",更可作贡献给社会的精神"财富".方如此,才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勉语佳话,还有诸多文人与书结缘的故事流传.  相似文献   

14.
刘敏 《传媒》2007,(9):45-46
学术与电视媒介的结合,会产生什么样的图景,会有怎样的传播效果?看看时下的"电视讲坛"热就可管窥其中一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从"品三国"到"读论语",从易中天到于丹,每一个专题,每一个主讲学者,都会掀起一股"文化热浪";也有虽不"热"但形成特定受众群的,如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再加上其他各台陆续涌现出的各类"电视讲坛",建构起了一幅全新的电视学术生态图景.  相似文献   

15.
期刊论文的引用行为能够体现学术文献间的知识关联,因而期刊引文网络已成为绘制知识图谱的基础素材.专利引用行为与期刊论文的引用行为在频次分布、学科领域分布、语种分布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相似性,因而,期刊引文分析法被"移植"到专利计量领域,并用以揭示专利技术间的知识关联.但专利引用行为是受专利法约束、由垄断利益驱动并导致创造性毁损的复杂社会行为,专利引用主体包括审查员、发明人与其代理律师、社会公众等多方,这些差异决定了"简单移植"期刊引文分析法进行专利引文分析的不合理性和其将导致的结论误差.在研究发明行为特征和区分专利引用动机的基础上,对期刊引文分析法进行"改造性移植",将是后续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刘萍  石湘  邢玉艳 《情报学报》2023,(8):915-925
学术创新是引领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我国构建自主话语体系的基础和根本。目前关于学术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术成果的创新性评价方面,缺乏对创新过程的深层探究,无法反映创新主体学术创新活动的本质。本文探究卓越学者学术创新的源头,剖析卓越学者隐性知识体系的组成结构,阐释知识结构与思维结构的相互作用关系及演化过程,并利用知识超网络模型来描述卓越学者隐性知识。探究卓越学者隐性知识体系模型及表示对于认识其学术创新的内在机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字化学术图书馆中,对海量非结构化读者相关知识的管理问题开始成为学者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提出一种基于文本挖掘技术,对读者知识进行管理的具体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将读者知识进行有效提取、组织和共享,从而推动数字学术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美国民俗学者大卫·哈弗德基于超自然信仰鬼压床的研究案例提出了"经验中心研究法",它是民俗学者在民间信仰研究传统的脉络下,公平对待信仰和鲜活经验的尝试,同时也与宗教学领域的宗教经验研究形成一种呼应。哈弗德将经验本身作为考察对象,认为经验贯穿信众形成与保持信仰的动态过程,并由此提出"经验来源假设",即有些信仰来自于某种特殊的经验,独立于文化的存在而存在。这一观点对传统的"文化来源假设"具有一定的挑战,进而引发了对个人经验与文化传统之间辩证关系的再思考。"经验中心研究法"突出个人信仰经验的独特性,并强调经验知识的重要性,应成为民俗学者探索民间信仰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9.
一、学术图书出版发行的价值评估 学术图书,通常被指认为学术专著,即具有独特新颖的观点、严密精巧的结构、独创的文风的研究著作,其基本质素在于原创性与学术性.本文对学术图书的界定与通常的观点稍有不同,相比之下显得宽泛一些,即不仅指认学术专著,也包含具有较强学术性的一般图书,如高层次的文化读物、比较专深的科普图书、科学家的传记、哲学社会科学类的普及读物等.有些论者称这些图书为"严肃读物",鄙意以为不太妥帖."学术性"与"严肃"并不能等同,尤其不可置换.举例说,纯文学作品,该是"严肃读物"吧(没法说它不"严肃"),但它恐与"学术性"无涉,不能被指认为学术图书.中国历来讲究"名正言顺",给学术图书"正名",以期"正本清源",是于讨论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主题图构建知识专家学术社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目前分众分类法的缺陷,提出主题图Topic Maps这一解决策略,并对国外主题图驱动的标签网站Fuzzzy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主题图构建知识专家学术社区的原型。知识专家学术社区是学科专家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知识共享的虚拟社区,通过这一网络平台可以将知识个体融入到社会当中,实现学术研究过程的协同和合作,解决目前学术人员的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相对滞后的问题,促进知识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