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江西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总体评价及近期消费需求走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诚 《预测》1998,17(5):36-38
1消费结构分析江西省现阶段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呈以下特点:(1)食品消费支出增长趋缓,结构优化,恩格尔系数下降。据抽样调查资料,1995年,江西省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每年食品消费支出为1476.30元,1997年为1618.1元,平均每年递增4.7%。从恩格...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1998-2007年的居民信息消费数据,应用ELES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结构进行了研究,从消费结构角度指出了我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的特点,并提出了改善信息消费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通过考察湖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对城镇居民的基本需求支出、恩格尔系数及边际消费倾向进行定量分析,这对于引导居民消费、优化消费结构乃至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育消费已经成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生活统计资料,比较分析了西部地区各省的教育消费水平,探讨了甘肃省教育消费现状及其原因,并提出促进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教育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偏低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凯 《预测》2001,20(6):73-74,47
消费倾向是判断消费需求的主要依据,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影响消费倾向的因素有助于制定拉动消费需求的政策。本文以江西省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江西省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偏低的原因,并提出了扩大消费需求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6.
徐爱燕  刘天平  侯霞 《科技广场》2009,(12):103-106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收入及消费结构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本文分析了西藏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并通过计算西藏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对比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发现西藏城镇内需不足,收入差距不断增大,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消费结构的升级.文章最后对造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克服这两大阻碍因素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消费之所以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是由于消费结构的转换和升级,同时,消费结构的变化是产业结构演进的根本和最终动因,它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提供方向.通过对江西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数据分析,揭示出消费结构的变动规律,为调整本省产业结构、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对1992—2010年居民信息消费实物量变化进行考量的基础上,运用ELES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结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地区发展的最终推动力是本地区有效消费需求,任何地区经济的腾飞和结构的提升都必须建立在优化后的消费需求结构平台上。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江西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进行实证分析,讨论并分析了两种最常见的消费函数形式对江西消费结构的适用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改善消费函数形式,得出能从长远上更好反映江西消费状况特征的对数型消费函数。  相似文献   

10.
消费与人类的生存、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生产和消费是互相依存、互为前提的经济行为 ,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不断提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其标志是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 ,消费对生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日益扩大 ,消费结构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商品结构 ,进而影响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八五”期间 ,我国消费品的生产和流通已基本实现了市场化 ,城镇居民基本达到了小康型的消费结构 ,并向富裕型迈进 ,农村居民已基本实现了温饱型的消费结构 ,并向小康型迈进。消费结构在引导生产 ,决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建立线性回归模型,阐述江西电力发展与江西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且通过分析1990~2003江西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化特点、全社会用电量与各产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各产业增加值用电单耗,参照江西省宏观政策,对2004至2006年江西省电力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及预测。  相似文献   

12.
刘满芝  刘贤贤 《资源科学》2016,38(12):2295-2306
探究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可为引导城镇居民生活能源合理消费提供依据。本文以中国八大区域为研究对象,建立静态面板数据模型挖掘2000-2013年节能政策、居民实际消费支出、能源价格对城镇居民生活能耗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生活能耗与居民实际消费支出、能源价格、节能政策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能源价格对城镇居民生活能耗的影响最大,且具有显著负向作用,而实际消费支出对生活能耗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小于实际消费支出增长速度;节能政策的滞后期为2年,即政策颁布2年后对生活能耗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该作用较小;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及环境气候引起的居民取暖制冷需求的不同,节能政策、实际消费支出、能源价格对于生活能耗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由此建议:应通过调整居民实际消费支出结构、适当提高能源价格、加强节能政策的宣传与执行等方式降低生活能耗。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中国食物消费变化与膳食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文章分析了1978年以来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量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结合弹性系数分析探讨了中国食物消费的变动趋势,并估算了1978年~2001年中国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水平。在估算中,提出了利用食物消费支出和营养素摄入之间的关联来订正营养素摄取量估算值的方法。研究发现,城乡居民间接粮食消费持续增长,已经替代直接粮食消费成为粮食总需求增加的主要因素;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正向动植物并重的方向发展;参照2010年中国营养发展总体目标,目前中国城乡居民摄入热量均已达到要求,但是城镇居民蛋白质摄入尚欠,脂肪摄入量超标较多,食物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居民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都偏低,食物消费水平和膳食营养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不论从食物消费结构还是人均摄入能量、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素的状况来看,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都较城镇居民要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平的全面提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江文曲  李晓云  刘楚杰  孙倩 《资源科学》2021,43(8):1662-1674
随着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整体向增加高耗水的动物性食物消费趋势转变,不断加剧中国本已稀缺的水资源的压力。本文基于水足迹理论,利用城乡居民人均食物消费量和单位重量食物虚拟水含量数据,首先测算了城乡居民实际食物消费模式(S1)与膳食指南推荐的平衡膳食模式(S2)下的食物消费水足迹,比较分析两种膳食结构水足迹的构成和变化特征;然后基于两种膳食模式(S1、S2)和两种人口规模(2018年、2030年)构建了4种情境,估算未来人口规模和膳食结构变化下的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结果表明:①1985—2018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食物消费水足迹均呈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人均植物性食物耗水量的减少和动物性食物耗水量的增加;②人口规模和膳食结构是食物消费水足迹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实现平衡膳食模式的膳食结构对食物消费水足迹变化的作用超过人口规模;③营养均衡目标下膳食结构变化将导致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增加1094.9亿m3,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增加907.1亿m3;人口规模变化将导致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增加929.4亿m3,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减少615.4亿m3,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将导致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总量增加2024.3亿m3,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总量增加291.7亿m3,食物生产水资源的短缺局面进一步加剧。本文为未来通过调整食物消费结构途径降低食物生产水资源消耗提供了初步的研究视角,同时对引导中国城乡居民均衡营养饮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许丹  章学周 《现代情报》2012,32(6):58-63
江苏省网络信息消费在居民实现能力、消费渠道和消费类型上都取得了发展,但同时也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该文在大量数据基础上,通过线性回归方法构建江苏省城乡信息消费函数,明晰居民收入与信息消费的关系,分析江苏省城乡居民网络信息消费水平。认为引导网络信息消费的健康发展,政府仍起关键作用,并且应该首先通过促进农民增收来促进网络信息消费水平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北京市居民消费碳足迹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董会娟  耿涌 《资源科学》2012,34(3):494-501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碳足迹越来越不容忽视。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居民消费碳足迹的基础上,以投入产出法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北京市2007年居民消费直接碳足迹和隐含碳足迹的特征。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碳足迹总量约7993万t,约为农村居民碳足迹总量1195.55万t的7倍。其中城镇居民碳足迹以隐含碳足迹为主,农村居民碳足迹以直接碳足迹为主。从居民消费隐含碳足迹构成来看,城镇居民以食品、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和服务为主,分别为35.2%,14.1%和13.8%;农村居民主要以食品、居住、交通和通信为主,分别为32.4%,21.9%和12.3%。此外,居民消费隐含碳足迹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尤其是交通和通信碳足迹增加明显。最后针对北京市城乡居民消费碳足迹的特征,分别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灰色关联度与面板回归模型探讨近30年主要科技大国能源消费结构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能源消费结构演变总体呈去碳化、清洁化、安全化特征,表现为能源消费中石油及煤炭降低、天然气缓慢增长、核能波动下降、可再生能源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城镇化、人口规模、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对外经济贸易、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与各国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高度关联,但各国最大关联因子不尽相同;能源消费强度、人均GDP、城镇人口占比、进出口额占GDP比对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城镇人口占比的正向影响最大,人均GDP的抑制作用最强;相较而言,中国能源消费量较大,结构长期保持为“煤炭-石油-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核能”,化石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强度、人口规模关联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郭亚帆  杜金柱 《未来与发展》2011,(11):100-103,109
论文首先通过对内蒙古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倾向以及消费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内蒙古城乡居民消费存在着较大差距。同时剖析了差距产生的原因,并给出缓解内蒙古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