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目的通过肺组织NF-κB的表达,研究羟乙基淀粉130/0.4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体重230~280 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乳酸林格氏液复苏组(RL组)、6%羟乙基淀粉130/0.4复苏组(HES组),按照Wiggers改良法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于复苏后1 h、2 h4、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肺组织NF-κB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RL组与HES组肺组织NF-κB免疫组化染色细胞核阳性百分率较C组明显升高,RL组升高的程度较HES组明显(P〈0.01).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显示:HES组比RL组的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6%羟乙基淀粉130/0.4复苏失血性休克可以抑制肺组织NF-κB活性,减轻休克及复苏过程造成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采用肠淋巴管引流术,在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观察高渗盐水治疗失血性休克过程中肠淋巴流量及其蛋白含量的变化,旨在探讨高渗盐水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治疗的淋巴机制。结果表明,休克大鼠输入高渗盐水或生理盐水后,两组大鼠的血压、肠淋巴流量及其蛋白输出量均比休克期明显升高,高渗盐水治疗组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而且治疗组大鼠肠淋巴流量及其蛋白输出量远远高于休克前水平(P<0.01)。结果提示,高渗盐水的抗休克机制可能与其恢复休克大鼠的淋巴流量及其蛋白输出量、改善休克时肠淋巴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川芎嗪、当归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颈动脉放血复制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通过微循环观察、器官血流和血液流变学测定方法,观察川芎嗪、当归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失血性休克时,微循环明显障碍,主要表现为微血流变慢和血细胞聚集;经川芎嗪、当归注射液治疗后,微循环改善,血粘度、血小板粘附率和聚集率降低,器官微区血流量增加,与NS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当归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微循环障碍,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增加器官血液灌流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建立及解救.方法:1.将家兔分成ABCD四组,并分别通过从三通管的侧管处抽血,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2.停止放血,把4只回输原血的家兔分成ABCD四组,四组家兔在10min内快速再灌注全部自体血.3.其中A组注射生理盐水5ml/kg(30滴/min)进行抢救;B组同时耳缘静脉注射1%山莨菪碱(1mg/kg)、地塞米松(2.5ml/kg)进行抢救,观察生理指标变化;C组同时注射1%山莨菪碱(1mg/kg)进行抢救;D组同时注射地塞米松(2.5ml/kg)进行抢救.结果:A输液后,由于及时补充了血容量,休克症状好转;B组同时注射山莨菪碱、地塞米松和碳酸氢钠后,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纠酸、扩容、防治细胞损伤等多管齐下的治疗方案治疗后家兔的生命体征各项指标有所好转;C组同时输液和注射山莨菪碱后,由于山莨菪碱的保护作用,休克症状好转;D组同时输液和注射地塞米松后,由于及时补充血容量及糖皮质激素的保护作用,休克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纠酸、扩容、防治细胞损伤等多管齐下的治疗方案治疗后家兔的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如血压、呼吸、尿量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5.
探讨分析创伤并失血性休克早期急救及护理方法,通过回顾分析161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救治护理,得出结论是其护理过程对提高患者生存率甚为重要。死亡12例,占7.4%,好转80例,约占50%,无变化或变化不明显27例,约占15%。建立有效的抢救流程和程序,针对病因及手术治疗及良好、正确护理与观察,在伤后黄金第1小时救治是急救创伤性并失血休克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静脉留置套管针纠正失血性休克的时间、留针时间及并发症。方法 :对 18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 ,随机分为A、B两组 ,分别来用常规头皮针静脉穿刺和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 ,快速补充血容量 ,纠正失血性休克。结果 :两种输液方法相比较 ,静脉留置套管针明显优于头皮针 (P >0 0 5 )。结论 :静脉留置套管针纠正休克时间短 ,留针时间长 ,并发症少 ,利于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失血性休克小鼠模型中使用不同的液体复苏,包括等渗盐水(NS)、高渗盐水(HTS)和羟乙基淀粉(HES),比较在不同时间点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在外周血、脾脏和骨髓组织中分布和分化的情况。创新点:(1)创建失血性休克小鼠模型;(2)将MDSCs引入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后免疫变化的研究中;(3)对骨髓、脾脏和外周血细胞中的MDSCs分布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在失血性休克不同液体复苏后MDSCs的分化趋势,为临床上形成规范的救治方案提供了科学的实践资料。方法:将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成四组,除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在建立失血性休克小鼠模型后采用不同的液体复苏:NS组、HTS组和HES组。在模型建立后的2、24和72 h分批次处死小鼠,取外周血、脾脏和骨髓细胞组织,通过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进一步分析MDSC细胞含量,以及其两亚组单核髓源性抑制细胞(M-MDSC)和中性粒髓源性抑制细胞(G-MDSC)的比值。结论:HTS可诱导MDSCs在外周血和脾脏中的早期积累,并影响MDSCs分化和分布;而HES对MDSCs的分布影响较小,但对MDSCs在骨髓中的分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预见性提出创伤性休克的急救策略及护理配合,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是对某院2007—2010年21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致伤原因、创伤部位、休克程度、抢救措施、护理特点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是治愈242例,治愈率77.56%;死亡率22.44%。死亡原因中失血性休克占34.3%,多脏器功能衰竭20.0%,严重颅脑损伤25.7%,严重感染20.0%。结论是失血性休克和严重颅脑损伤时创伤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救治成功与送院时间、抢救措施及护理配合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预见性提出创伤性休克的急救策略及护理配合,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是对某院20¨07—2010年21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致伤原因、创伤部位、休克程度、抢救措施、护理特点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是治愈24243~,],治愈率77.56%;死亡率22.44%。死亡原因中失血性休克占34.3%,多脏器功能衰竭20.0%,严重颅脑损伤25.7%,严重感染20.0%。结论是失血性休克和严重颅脑损伤时创伤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救治成功与送院时间、抢救措施及护理配合关系密切。t  相似文献   

10.
酚苄明的抗休克疗效各家报导不一,认为其机理是解除微血管痉挛,本文观察失血性休克时肠系膜微淋巴管、微血管的变化,以及酚苄明对其影响。发现失血性休克时,淋巴管的收缩频率和总收缩活性指数降低,晚期动力学指数降低;酚苄明使淋巴管总收缩活性指数及动力学指数增大,休克后该指数下降至给药前水平,至休克晚期方降低。而且血压维持40mmHg初期,可见淋巴管的收缩分数增大。休克时肠系膜细动脉和细静脉均收缩,出现流态改变,酚苄明可显著解除微血管痉挛,尤以二级细静脉明显,同时改善微血流,但对休克晚期的微循环障碍未见显著改善。提示早期应用酚苄明对防治休克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少量胸导管淋巴液和肠淋巴液给予补液干予治疗的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用生理盐水做对照,观察其对血压及存活时间的影响,以探讨不同部位淋巴液维持血压的共同特性。结果表明:胸导管淋巴液及肠淋巴液回升血压及延长存活时间作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0.01),而两个治疗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提示:胸导管淋巴液和肠淋巴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均有较好的抗休克作用。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and early effect of hypertonic saline resuscitation on T-lymphocyte subpopulations in rats with hemorrhagic shock. Methods: A model of rat with severe hemorrhagic shock was established in 18 Sprague-Dawley (SD) rats. Th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ham group, HTS group (hypertonic saline resuscitation group) and NS group (normal saline resuscitation group). Each group contained 6 rats. The CD4~ and CD8~ subpopulations of T-lymphocytes in peripheral blood were detected respectively before shock and after resuscitation by double antibody labelling and flow cytometry. Results: In the early stage after hemorrhagic shock, fluid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treatment, the CD4^+ lymphocytes of peripheral blood in HTS and NS groups markedly increased. Small volume resuscitation with HTS also induced peripheral CD8^+ lymphocytes to a certain extent, whereas NS resuscitation showed no effect in this respect. Consequently, compared with Sham and HTS groups, CD4^+/CD8^+ ratio of peripheral blood in NS group was obviously increased, and showed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s. Conclusion: In this model of rat with severe hemorrhagic shock, small volume resuscitation with HTS is more effective than NS in reducing immunologic disorders and promoting a more balanced profile of T-lymphocyte subpopulations regulating network.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旨在观察新型钙离子拮抗剂贝尼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2005年8月~2006年10月中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0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临床药物治疗试验,停用其他降压药物及可能影响血压的药物,观察贝尼地平治疗6周后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疗效,同时观察患者心率及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酸和心电图变化。结果经贝尼地平治疗6周后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有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心率及其他相关性检查无明显变化。结论贝尼地平治疗中轻度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降压作用确切、平稳、持续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大鼠重度失血性休克30min后,左心室内压的最大上升速率( dp/dt max)和左心室收缩压(LVSP)都显著下降(P<0.01),而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却有所增高(P<0.05)。说明心肌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均出现障碍,给少量淋巴液后(用量为0.5ml/100g体重)使休克时下降的左心室内压的最大上升速率和左心室收缩压显著回升(P<0.05),而增高的左心室舒张末压回落不明显,提示淋巴液可改善休克心肌的收缩功能障碍,但对低血容量情况下的心肌舒张功能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研究高频电波刀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及微波在宫颈糜烂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6年8月在我院施行LEEP治疗的宫颈糜烂病例256例。并选择2005年同期200例宫颈糜烂行微波治疗病例做对照,比较不同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阴道排液时间、出血量及疗效。结果:LEEP组手术时间比微波组长,术中出血量稍多,但术后阴道排液时间短,出血量少,疗效好。结论:LEEP是治疗宫颈糜烂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观察参田方在治疗高血压病血脂升高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7月到2007年7月岳阳市中医院的内科住院病人中符合高血压病和高血脂症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观察2组病人使用参田方和尼群地平片.不同药物的治疗后血压和血脂的变化结果。结果参田方治疗组的降压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降低高血压病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参田方组合治疗高血压病血脂升高疗效可靠,经得起重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辅助降压作用 ,评定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影响与健康知识认知情况。方法 :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 40例 ,随机分为两组 ,各 2 0例 ,一组 (观察组 ) ,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健康教育 ,另一组 (对照组 ) ,单纯用药物治疗。结果 :观察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1 ) ;观察组对健康知识认知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0 .0 1 )。结论 :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可提高其健康认知水平 ,有利于病人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探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冠心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组表现为血液流变性异常,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血液流变性异常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