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移动学习应用模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乾  高鸽  孙双 《现代教育技术》2008,18(10):64-68
移动学习已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应用模式具有多样性,采取合适的应用模式对移动学习项目的开展非常重要。文章在广泛调研国内外已有移动学习项目和案例的基础上,结合移动学习的特点,从知识传递-情境认知、个人学习-协作学习、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三个不同的维度对移动学习应用模式进行了分类,并通过对已有模式的分析对移动学习应用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非正式学习:学习科学研究的生长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式学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个体日常活动中的有效学习方式,近年来正逐渐成为国际学习科学领域的新兴研究热点。场馆学习、服务性学习和职场学习是三种典型的非正式学习模式。通过对三种学习模式比较分析发现,非正式学习受到个体情境、社会情境和物理情境等三类情境因素的影响,学习者在非正式学习过程中可获得多元的学习结果,以促进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对非正式学习的研究可拓展我们对学习和教育本质的理解,为了促进非正式学习的研究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可以构建评价非正式学习效果的有效评估体系,探索影响非正式学习效果的诸多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并谨慎推广非正式学习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非正式学习与泛在学习是当前学界关注度高的两个话题,对于非正式学习和泛在学习的关系,目前学界缺乏专门研究,在仅有的零星论述中,存在观点不一、认识混乱的问题。为填补研究的空白,厘清非正式学习与泛在学习的关系,本文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概念、起源、二者与技术的关系、二者与正式学习的关系等四个维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发现,非正式学习与泛在学习在四个维度方面存在或同或异甚至相距甚远的现象。综合分析对比结果认为,泛在学习贯通于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泛在学习包含在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共同组成的学习范畴中。  相似文献   

4.
基于微型移动终端的非正式学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式学习是学习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实践证明利用微型移动终端进行非正式学习是非常有效的。文章阐述了非正式学习的基本内涵,论述了微型移动终端是如何支持非正式学习的,从学习理论基础和学习情境创设两方面对基于微型移动终端的非正式学习构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非正式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一切适合的条件,根据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活动。基于3G的移动技术和移动设备,为大学生进行非正式学习提供了支持。对非正式学习和移动学习进行介绍,调查大学生使用手持移动设备进行非正式学习的现状,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非正式学习效率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6.
活动理论观照下的微型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移动学习是一种理想的非正式学习方式,能较好地满足成人的终身学习需求.但是,目前针对在移动情境下如何进行微型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还较少有人论及,而这些问题恰是决定着微型移动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依据活动理论所提出的分析和理解人类活动的完整的理论架构,首先分析了微型移动学习活动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然后论述了活动理论给微型移动学习活动设计带来的启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微型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框架,它主要包括六个环节:需求分析、核心要素设计、活动设计、活动中介设计、活动情境设计及活动评价设计,并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为基于活动理论的微型移动学习活动设计的开展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电子书包作为云端个人学习环境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焦技术带给教育深层次变革的时代渴望,电子书包作为新的抓手再一次引起国内外教育界的关注和热捧。不同于以往设备、内容和服务三个认知视角的分离关联,新一轮电子书包的认知已演进为三者的融合统一,要求能摆脱硬件和资源的束缚、超越身体减负并瞄准新的学习生态,其核心思想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个人学习环境为新阶段电子书包"关注学生"、"支持学"的发展理念提供了很好的内涵诠释和行动指向。新的电子书包应用思路要求能连接传统正式学习活动,引导未来非正式学习活动的创新应用,并通过情境模式的切换实现电子书包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实践。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电子书包可以利用提供资源、工具和服务的云端来构建一种几乎"全能"的个人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内容分析的视角,梳理了近十年来国外有关在非正式科学学习环境中应用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实证研究,发现:移动设备在非正式科学学习中的应用尚不广泛,且呈现地区研究差异;研究者多关注小学阶段生命科学的学习,并与户外环境研学旅行联系紧密;移动设备在非正式科学学习中不仅扮演“学习助手”的角色,而且可作为学习资源直观呈现学习内容。此外,文章针对未来研究非正式科学学习提出了建议,如重视基础教育阶段非正式科学学习的机会、设计良好移动学习资源或选择合适移动技术、思考移动设备应用于非正式科学学习的结果测量方式、加强对多个科学领域进行非正式科学学习的探索,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式学习指相关部门或他人为学习者组织、决定、安排的自上而下的学习活动.非正式学习指学习者基于需要、兴趣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自我组织、自我决定、自我激励的自下而上的学习活动.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在本质上都是学习,它们位于一个连续的学习谱系内,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作用机制,共同构成了终身学习的完整形态.  相似文献   

10.
在泛在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超越课堂之外的"非正式"学习逐渐成为学习者获取学习信息的有效途径。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广泛覆盖和数字电视的深度应用,通过手机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m-Learning)和通过电视节目传递的交互式电视学习(t-Learning)具备巨大应用潜力。该文通过对移动学习与电视学习进行对比研究,并结合二者特点和优势,设计了基于交互电视和手机移动学习终端的双向设备的学习系统。并以语言学习为例,详尽阐述了该系统的硬件系统结构和软件界面设计,以帮助学习者建立一种学习材料丰富、学习情境真实、操作简便、个性化的移动语言学习系统,达到最优化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1.
非正式学习:学习研究的新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式学习关注在情境中理解问题,正式学习则重视按照逻辑从事符号运算;非正式学习关注利用工具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在移动通讯、普适计算、移动Internet等技术发展的驱动下,移动学习正日益成为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领域。在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下,学习能够紧随着学习者的需要而发生,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按需的学习需求,并为新技术融合、改进、优化传统教学流程注入新的元素,极大地拓展了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深度和空间。在移动学习情景下,人们将能够建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普适学习环境,并更加关注于思考、学习、实践等不同学习活动形式下人类认知能力的情景化、分布式自然发展,从而实现从知识传递到情景认知、从个别化学习到社会性学习、从正式学习到非正式学习的学习转变。  相似文献   

13.
网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In-ternet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在数字时代,学习、工作和生活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学习成为人类生存的先决条件。丰富的网络资源建构了一个活跃的学习环境。基于资源的学习正在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学习者得到提高。一、资源型学习的内涵资源型学习是学生根据学习任务,从丰富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中,在教师激发与引导下的正式或非正式实践活动,将检索和探求所获得的信息组  相似文献   

14.
Web2.0环境下,各种社会化网络应用实践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各种社会化学习形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环境。技术支持的非正式学习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大学生可以在web2.0环境中寻找学习导师,在非正式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在线实践社区中学会合作、探究学习。为了促进大学生的非正式学习,我们要加深了解非正式学习的价值,明晰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联系,创造多元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探索新技术并引领学生使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就如何为中小学教师提供更适合其学科特点和学习需求的职后培训,并为其探寻一种快捷有效的终身学习新途径以促进其专业化发展的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将移动学习引入到生物教师职后培训项目中,旨在为研修学员提供一个"利用自己目前拥有的移动设备进行非正式学习"的实践机会:即通过培训,使学习者能基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利用无处不在的手机网络、Wi-Fi网络等,通过移动设备上的APP、web2.0社会性软件,获取优质的学习资源,构建移动个人学习环境,与更多的学习者进行多层次的交流,实践随时随地、微小化、碎片式的有效学习。经过培训后,证实这些研修学员从移动学习的意识、技术、实践等层面都有所提高,能够自觉地将移动学习作为终身学习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移动学习终端的普及和学生强烈渴望移动学习等原因,教学对优质、丰富的移动学习资源提出了热切的需求。根据情境认知理论、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和英语学科特点,结合Flash工具例举并开发了"接水果学单词"游戏,将游戏与英语单词学习进行有效整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还增强了学生英语单词的掌握数量,学生可以随时随处通过手机、电脑进行单词练习,学习时间灵活机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英语单词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非正式学习是一个受到广泛重视的研究领域。近年来的研究主要关注非正式环境中学习的多元化情境和身份认同,聚焦于博物馆中的科学学习研究,技术中介的非正式学习等内容。本文就其中有关非正式学习领域的专题进行评述并从研究方法、理论研究几个方面提出启示。希望国内读者能从本文及其参考文献中获知有关非正式学习领域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利用移动技术来满足在非正式环境中产生的学习需求成了终身学习项目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也是对终身学习项目的一个重要挑战。本研究将移动中的终身学习定位于满足生活中所浮现的即时性需求的学习,而用户是否接受移动学习,其使用体验是关键的决定因素。笔者在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和技术接受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提炼了一个综合模型,采用模拟实地评估方法,从移动学习的目标人群中招募用户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感知质量对用户满意度和使用意愿有显著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潜在移动学习用户,并为其开发更适合的学习材料。  相似文献   

19.
过去十年,移动学习已经从小规模研究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全国性和国际性项目。然而,这个领域仍然缺乏比较研究和对实施大规模移动学习的研究。移动学习的种种形式可以看做是从"正式学习"(在固定地点,比如有教师管理的教室,使用移动设备的学习)到"非正式学习"(使用具有高度移动性的学习应用软件、由学习者自己控制的学习)的连续。近年来,研究的焦点是"无缝学习",旨在支持跨越不同环境、使用不同设备学习的连续性,比如把课堂学习和由学校组织到博物馆的参观学习联系起来。影响移动学习成效的因素包括:技术的可获得性、机构的支持、互联网连接、与日常生活的融合和学习者对技术的拥有等。移动学习所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提高移动技术的可用性、设计适合于个人移动技术设备的非正式学习形式、评价户外和跨越不同地点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非正式学习是相对于正规的学历教育和培训活动而言,是在工作、生活、社交等真实情境下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或深度反思养成态度、形成价值、获取知识、习得技能的学习方式。与正式学习方式相比,非正式学习更具自主性、有效性和灵活性,是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促进初任教师非正式学习,应当采用以下方式:为初任教师遴选专家型导师、定期组织教学研讨活动、鼓励新老教师共同承担课题、建立初任教师社团以及鼓励他们撰写成长自传和教学后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