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日本殖民当局在中国东北实施了长达30余年的殖民教育,而面向中国青少年进行的实业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20世纪20年代在满洲铁路株式会社附属地内创办并实施的中国人实业教育的首要前提是维持日本人在政治、经济领域内的统治地位,其目的是保持在华日本人学生的优势地位,削弱中国人的竞争力,带有明显的民族歧视和愚民特质。  相似文献   

2.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从实现其血腥的殖民统治利益出发,曾在伪满洲国制定和采用适应不同时期要求之学校教育制度.通过对日伪先后所制定和施行的学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揭示东北沦陷时期殖民教育的本质,戳穿日本右翼势力宣扬的日本在中国东北统治"有功"之滥言.  相似文献   

3.
日本在中国的台湾、“关东州”、“满洲国”与汪伪政权辖地所施殖民教育不同。其主要原因:一是被侵略各地理环境、化基础和抵制力量不同;二是其制订各殖民教育政策的时间、形势不同。日本侵略对四地殖民教育虽各有具体措施,但最终都要归到服务其侵略目的上,这一根本点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4.
在东北沦陷的14年间,日本殖民者及其傀儡政府总共创办了各类高等教育机构80余所。根据这些学校与伪满政府推行的"新学制"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它们划分为"学制内"高等学校和"学制外"高等学校两种类型,每种类型下面则按照学校的性质还可划分出若干细类,籍此可搭建起东北沦陷十四年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研究这一时期东北地区的高等教育体系,对揭示日本殖民统治者推行奴化、殖民教育的罪恶本质,提醒人们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思潮抬头给世界和平和各国高等教育自主发展带来的严重威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日本占据台湾期间,为巩固其统治,大力推行对台湾人民的同化教育。同化教育重在文化教育,而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形式之一,因而语言的同化教育便成了日本殖民教育的重心所在。台湾人民为抵制殖民当局的不均等教育制度及其同化教育政策,也以语言教育为武器进行抗争,其主要表现形态为汉文书房、义学及汉文私塾等的设立。  相似文献   

6.
日俄战争结束之后,日本在中国东北设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它的成立可以说是日本侵略中国大陆的重要开端。从表面上看,满铁是一个普通的株式会社,但是实质上,它却是一个国策机关,是日本推行其大陆政策的殖民侵略机构。只有立足于这一背景展开论证,并结合满铁对东北地区的文化事业的摧残进行深入研究,才可能揭露这一客观事实的本质以及其造成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日本全纳教育的特有形式为"特殊需要教育",它的实施体系包括普通班、特殊需要教育班、资源室、特殊需要教育学校及访问教育.日本政府从法律上、财政上对全纳教育大力支持,日本学校从特殊需要资源室的设立、特殊需要教育学校功能的扩展、加强联合活动与学习等方面进行改革以迈向全纳教育,但是当前还面临着观念、师资培养以及高年级学生回流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沦陷区,日本侵略对中国原有的民族化教育事业进行了全方位摧残,打乱了中国原有的教育布局,使中国教育遭到了史无前例的重创。为了使中国沦陷区彻底殖民地化,日本侵略制定了奴化教育方针政策,建立了相应的伪教育行政体制,用以统辖沦陷区的教育系统。其中,十分强调“宣传教育”、“以华治华”的殖民主义化统治,在“恢复”和“调整”原有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扶植伪政权建立了伪学校教育体系。同时,还建构了系统的、殖民化的社会教育和校外教育,以奴化沦陷区人民的思想。日伪在中国沦陷区实施的是赤裸裸的殖民奴化教育。  相似文献   

9.
一、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近年来日本社会对于学校的认识正在发生改变,学校也以"学校全球化"为宗旨,不断地进行教育计划改革,将学校自身的教育理念和目的贯穿在教学计划、教育内容之中,以追求将各种不同的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日本由于公立中小学教育质量优良,又给国民提供了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所以在日本一般不存在择校的社会热点问题。日本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其公立中小学都实行免费。同时,还有为残疾儿童设立的盲人学校、聋哑学校、保险学校和设置了特殊班级的中小学。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后,97%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习。日本的平等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府保证了充足的义务教育经费,各校教学条件、教学设施都达到了规范化。在日本,只要是一所学校,无论这所学校规模大小,在校学生人数多少,学校都必须具备办学的必备条件和设施,执行统一、规范的教…  相似文献   

11.
伪满时期,日本侵略者为强化对我国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利用伪满政权这块"遮羞布"对广大东北民众实施了整整十四年的殖民奴化教育.日本侵略者所推行的殖民奴化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涵盖社会教育.在社会教育方面,为满足殖民统治的需要,更好地实施奴化社会教育,日本侵略者不仅在伪满初期就通过伪满政权制定了奴化社会教育方针,而且随着形势的变动,不断地对奴化社会教育方针进行修改和"完善".伪满时期日伪所制定的奴化社会教育方针凸显了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地区实施的殖民奴化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的目的是:对日本侵华教育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深层次的理论思考,从事实到本质,有理有据地进行分析。论证,并从教育方面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历史教训。研究的内容包括:日本侵华教育的方针政策;日本侵占区殖民教育的实施;沦陷区人民反抗日本殖民教育的斗争。以及中华民族教育的应对,主要采用史论并重,史论结合的方法。终端成果是学术专著《日本侵华教育史》。  相似文献   

13.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从实现其血腥的殖民统治利益出发,就曾推动伪满洲国采用和制定适应不同时期要求之学校教育制度。本拟从对日伪先后所施行的学制分析中,进一步呈现东北沦陷时期殖民教育的本质,戮穿日本右翼势力时而宣扬的日本在东北统治“有理”“有功”之滥言。  相似文献   

14.
一、迅猛发展的日本教育IT化 近年来,日新月异的IT革命在日本教育领域也得到了迅猛发展.2001年被认为是日本教育IT化的"元年",从去年起,日本所有的学校都在"IT革命,硬件先行"的共识下,大量导入微机.日本文部科学省对其学校的信息教育现状进行的调查显示,日本全国所有的微机教室中,已达到授课时人手一台的水平.平均每5.4个学生拥有一台电脑.微机还被配置在每个普通教室里.这些微机除了能上因特网外,还与地区、校内局域网连接.局域网通常是以区域或学校的图书馆为中心构筑的信息通讯网络.人们不仅从中可以获得大量信息,还可以进行各种交流、教学、培训活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学校的教育内容不断加深,升学竞争激化,带来学校荒废等教育问题.80年代以后的"成熟社会"中,日本青少年学习意愿和精神状态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宽松教育政策并没有真正解决日本的教育问题.民主党执政后,以构建"自立个人的共生社会"为目标,日本开始了教育政策重大转换.  相似文献   

16.
历史概况解放前,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統治者推行摧残朝鮮民族文化的法西斯奴化教育政策,朝鮮的学校数量很少,并且一律被禁止用朝鮮語教学。小学修业期限短,教学內容貧乏,学生只能获得从事簡单劳动的起碼知识。这些小学的教育目的,是为日本帝国主义訓練忠順的奴才。广大劳动人民子女被排斥在学校大門之外。一九四五年解放时,仅朝鮮北部就有文盲二百三十万人;只有百分之三十五的适龄儿童能入学;沒有高等教育。解放后,朝鮮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坚决清除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統治机构和法西斯奴化教育制度及其影响,实行教育和教学制度的民主化,改革教育內容、教学和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日本实施侵略扩张政策,在亚洲一些地区建立日本的殖民地,并实施殖民教育,日本殖民教育史因此成为日本及亚洲有关国家和地区教育史学者们的一个研究课题。日本侵华期间沦陷区的教育史由于种种原因,也被裹挟进殖民教育史的研究范畴中。本文试就殖民教育和奴化教育的概念进行一些基础性探讨,并试图澄清中国教育史学者在这方面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作者认为,在1937~1945年间成为沦陷区的关内地方,没有形成日本的殖民地;这些地方存续的教育不属于殖民教育,而只能是奴化教育;这些地方的教育不应被中国教育史忽略而应成为其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教育史学者应当加强对这一时间中这些地区的教育史研究。  相似文献   

18.
日本全纳教育的实施体系、改革方向及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全纳教育的特有形式为"特殊需要教育",它的实施体系包括普通班、特殊需要教育班、资源教室、特殊需要教育学校及访问教育。日本政府从法律上、财政上对全纳教育大力支持,日本学校从特殊需要资源教室的设立、特殊需要教育学校功能的扩展、加强联合活动与学习等方面进行改革以迈向全纳教育。当前日本全纳教育还面临着观念、师资培养以及高年级学生回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独占了在中国大连地区的利益,对大连暨"关东州"实施了有计划的殖民统治。日本殖民当局在沙俄所建"达里尼"(大连)的基础之上,对大连市重新进行了行政区划划分和城市规划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口显著增加,经济亦有了长足的发展。这其中"满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看到,日本殖民时期的大连之所以得到迅速的发展,根本原因是与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为了中国东北地区的资源,倾销日本商品,以及旨在为侵略中国全境和发动大东亚战争等目的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关东州"地区的日语教育正式进入战时体制教育的时期。因此,日本殖民统治当局在东北地区颁布新学制,定日语为国语来提升日语的地位,建立起完整的学校体系,还在1943年颁布了极具强制性的《关东州人教育令》,在"关东州"地区逐步加强普及日语的力度。这种日语教育罔顾中国民众的意愿和情感,以培养侵华战争的后备军为最终目的,充分体现了其奴化教育及文化侵略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