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意义]在国家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的背景下,探讨高校图书馆基于馆藏艺术学科资源向大学生开展艺术阅读推广服务的模式与方法。[方法/过程]以接受美学理论为基础,从艺术阅读的3个阶段:期待性审美理解、反思性审美阐释、创造性审美重构,对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艺术阅读推广的进阶式服务实践进行详尽分析,结合参与式观察、材料分析等质性研究方法,剖析艺术阅读推广活动对大学生审美素养提升发挥的作用,探讨高校图书馆艺术阅读推广服务模式建构。[结果/结论]提出高校图书馆艺术阅读推广服务模式,并提出构建过程中需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研究学科交叉融合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应对策略,为高校图书馆抢抓历史机遇、应对现实挑战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过程] 探讨学科交叉融合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阐述高校图书馆支持跨学科研究和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高校图书馆在学科交叉融合环境下的角色定位和服务策略。[结果/结论] 学科交叉融合影响着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信息组织与检索以及学科服务的质量,支持跨学科研究和教育是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提升地位的有效途径。凭借跨学科服务基础和中立性质,高校图书馆应作为孕育者、连接者及主导者,做好系统谋划、推动资源建设、促进信息获取、发挥空间优势、深化学科服务,推动高校的跨学科研究和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开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学科建设,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需要改变现有模式。文章采用文献调研法、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调研中外现有学科服务模式,提出应用项目管理思想来构建面向“四新”的学科服务模式,构建学科服务项目管理模式框架,分析学科服务项目管理模式的运行过程;以东南大学图书馆面向“新工科”的高价值专利培育服务项目为例,阐释项目管理思想应用于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可行性、实施过程及效果。研究发现:该模式能够服务于学科交叉融合,与“新工科全面深化、新医科融合发展,新农科高位推进,新文科布局未来”目标相统一,能够提高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水平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纪咏梅 《大观周刊》2013,(12):185-185
审美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数学知识中包含着很多美的因素,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美育功能,让学生处处感受到数学美,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对数学审美教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新发展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一些高校图书馆一直尝试走出传统服务模式,致力于学科化服务模式的探索研究,并且取得了一些可欣喜的成绩。一些高校图书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在学科用户需求调研与分析、学科信息素养教育、学科资源建设、个性化和知识化的学科服务等方面采取了很多新举措,引领了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王琳 《图书馆学刊》1995,17(3):11-13
浅议图书馆的美育功能王琳(解放军农牧大学图书馆)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培养人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提高人们的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具...  相似文献   

7.
对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资源的知识融合模式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知识融合新方向,从创新知识融合理念、促进学科资源共享、提高用户认可度3个方向,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学科资源知识融合的意义,分析了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资源知识融合模式,最后对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资源知识融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与用户需求快速变化的数智时代,探讨全场景化与学科服务发展的融合点,创新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对学科服务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以场景理论为基础,提出高校图书馆全场景学科服务的概念,构建由技术保障场景、智慧服务场景、用户交互场景组成的高校图书馆全场景学科服务模型,探讨模型中场景环境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运用,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9.
积极构建图书馆学新文科研究、教育、应用体系,是促进图书馆学不断向上生长的动力。在一级学科更名视角下,从图书馆信息学、图书馆算力学、图书馆学研究学科融合教育、图书馆事业服务效能、图书馆智能管理等方面探讨图书馆学现代化研究内容,以更好地迎接新挑战、对接新任务、挖掘新要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的调查和分析,调研高职院校用户对学科服务的需求,揭示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特点,提出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应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服务体系,探索进一步完善学科服务的模式,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从而推进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开放教育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主要模式,以增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能力为目的,从丰富数字教学资源、打造复合化的学科服务团队、设立特色信息素养课程、推动开放教学的社会化推广4个角度,提出了完善开放教育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阅读与审美为研究视角,从帮助读者发现图书的美,让读者感受读书与审美的境界以及图书馆审美教育与实践等三方面论述了图书馆美育功能的发挥,旨在使读者的精神享受价值与图书馆的精神生产价值实现高度统一,以此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蓬勃开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全人教育的角度,分析香港城市大学邵逸夫图书馆的馆藏、空间和服务,提出发展全人教育型图书馆的差异化服务模式。其中包括:发掘差异化学科资源需求,根据需求差异配置不同资源,根据差异资源开展各类研究、教学、学习服务,以及整合各类差异化服务发展全人教育型图书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全人教育的角度,分析香港城市大学邵逸夫图书馆的馆藏、空间和服务,提出发展全人教育型图书馆的差异化服务模式。其中包括:发掘差异化学科资源需求,根据需求差异配置不同资源,根据差异资源开展各类研究、教学、学习服务,以及整合各类差异化服务发展全人教育型图书馆。  相似文献   

15.
美国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国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网络调查发现,美国大学图书馆安排学科馆员来负责学科服务工作,学科馆员信息大都置于图书馆主页的“人员信息”“研究支持”“服务”等栏目,学科馆员往往来自不同的分馆、不同的部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内容主要有研究咨询服务、学科资源利用服务、学科课程指南、图书馆辅助教学服务、学科研究成果存储服务、学科数据管理服务、开放存取出版服务等.借鉴美国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经验,我国大学图书馆宜采取扁平化的人员组织模式,以多对多模式开展学科服务,强化学科服务意识,系统规划学科服务内容,组建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联盟.图3.参考文献16.  相似文献   

16.
嵌入式学科服务作为一种创新服务延伸和拓展的知识传递运作模式,被认为是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如何赢取信息用户群的信任,以构筑坚实的学科服务平台是制约学科服务持久发展的关键点。将真人图书馆的发展运作理念引入到嵌入式学科服务模式中,进行有机地借鉴、融合、创新,从服务理念、服务流程、服务机制、服务内容和形式、服务评价体系五个方面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内容、模式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是深层次的学科服务,探索研究专利信息服务内容、模式与趋势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通过对新时期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工作的分析,构建四层内容体系:专利信息素养教育、专利信息检索分析服务、嵌入科研团队专利信息服务、决策支持专利信息服务;对各个层次的专利信息服务模式展开研究,重点探索嵌入科研过程的高端专利信息服务模式,并辅以实证研究。[结果/结论]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是:构建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型专利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延伸专利信息检索分析服务外延并挖掘服务深度;嵌入式专利信息服务是学科服务的创新内容;专利信息服务可为科研及管理提供高级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国内一些图书馆一直尝试走出传统服务模式,特别是致力于学科化服务模式的探索研究,并且取得了一些欣喜的成绩。本文从学科服务理论探讨、学科服务的绩效评价、学科服务平台、学科服务博客、学科服务实践创新模式等方面对国内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情况进行了整理归纳。以期对同行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其工作内容和服务模式随着图书馆内外环境和服务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演化、变革。文章以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实践为例,对不同阶段学科服务工作的内容、特点和经验进行总结。基于DIKW模型提出学科服务模式优化路径,并构建智慧型学科服务体系,以期为未来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闫欢 《现代传播》2008,(2):137-138
本研究试图探讨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美育与媒介素养教育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程度上得以融合与互动的可能性.本研究认为,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必需品",大学生正在对媒体产生更深层面的认知,需要对其进行媒介素养方面的培养与教育,其中对审美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与美育之间可以在审美素养与能力方面找到融合的基础,二者的互动将对大学生审美观的形成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