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存在重技能、轻素养,游离于真实学术情景之外,教育使能弱等问题,无法适应新的信息生态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以元素养、阈概念为理论基础,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文章以《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为指导,从信息素养教育目标的变化、内容的变革、实施路径的转变等角度分析了信息素养教育的新理念,聚焦于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典型学术情景,构建了信息素养情境化教育体系,并以信息素养训练营为例,详细介绍了郑州大学图书馆面向学术竞赛的情境化教育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2015年通过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如何依据文件因地制宜地展开实践是高等学校图书馆和信息素养教育馆员关注的焦点。[方法/过程] 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研究南开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团队根据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开展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展示包括对文件内容的解读、可行性分析、与合作者开展实践教学和分享成果等从宏观到微观的一系列实践路径。[结果/结论] 提出实践《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必须要结合高校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方式,注重与院系合作者的深入协作,现场教学中应通过分析学术情境引入“阈概念”等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3.
ACRL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解读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2014年11月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发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第三版),取代2000年制定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将成为国际范围内信息素养教育重要的指导性文件.通过对其内容的解读,为新信息环境下的国内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过程]阐述《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以及相关附件的内容,并与《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其内容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进行思考.[结果/结论]认为在新信息环境下,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要与学术过程进一步融合,并注重Web 2.0环境下的信息交互参与,建立相应的教学内容与评价体系.此外,借鉴其他信息素养指导性文件,使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目标明朗化.  相似文献   

4.
秦小燕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9):139-144
[目的/意义]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是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2015年最新颁布的信息素养指导文件,通过对其内容的详细解读,可以了解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的发展动态,为新时期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分析《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的具体内容,建立框架结构模型,并与2000年版《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进行对比,剖析其显著特征与改进之处,思考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方向。[结果/结论] 认为《框架》拓展了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外延,重新界定了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并强调元认知培养的重要性,指导新信息环境下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教育向融入学术、注重能力、促进学术交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充满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的信息环境,2015年2月,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学会颁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简称《框架》)作为指导信息素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与以前的文件不同,《框架》不再将信息素养限定为一套去情境化的技能,而是采用概念性方法将信息、研究和学术方面的相关理念融为一体。文章以信息素养的相关研究成果为理论指导,以情境为分析视角,对《框架》的制定背景、哲学基础以及信息素养概念进行解析,并详细阐述《框架》是如何将信息素养及其实施置于情境中的。分析表明:关注情境已成为信息素养研究的必要条件,除了理解信息和信息素养行为外,《框架》强调更要解读它们所处的情境。  相似文献   

6.
杨鹤林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2):141-146
[目的/意义] 2015年2月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发布《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正式文件),ACRL建议各图书馆将其与2000年《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配合使用,以继续探索变化中的新信息生态圈,希望通过分析其创新之处及思考存在的问题,为国内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阐述《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理论基础及各子框架内容,分析其创新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进行思考。[结果/结论] 认为面对新交流技术及网络协同环境,,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要重视信息活动的情感因素,能指引社交网络化的信息活动并通过加强元认知教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指出《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目前面临3个主要问题,即是否废止旧标准存在争议,图书馆员对其的接纳需要时间以及《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的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将美国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科学、工程与技术领域信息素养标准》和《人类学与社会学学生信息素养标准》3套学科信息素养标准与《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通用)从依存关系、框架设计、成果指标3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在制定学科标准时必须将信息素养教育目标与专业学科教育目标有效结合,并反映出学科特色;尽量运用实例对指标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理解;必须适应信息素养教育的要求,拓展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以更好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为提高国内高校信息素养教材编写质量,以2015年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为切入点,研究该框架对高校信息素养教材建设的指导作用。[方法/过程]通过解读2015年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理念,总结构建高校信息素养教材评价模型,并分析该框架对教材评价模型中各指标的影响。[结果/结论]针对具体评价指标给出编写建议,提出国内高校信息素养教材内容在新颖性、范围、重点方面的调整方向以及在意识目标、立体化结构、互动性体验、成效评估、图式外观等设计方面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9.
2015年2月,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正式发布《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以下简称《框架》).它是国际范围内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发布后立即引起国际信息素养教育界的强烈反响,国内业界人士也纷纷对它的内容进行分析解读.本文对《框架》的理论基础与具体内容进行反思,认为《框架》的理论基础——“阈概念”与“元素养”并不完全契合信息素养教育实践,而且《框架》以学术研究而非信息素养为出发点,强调学术信息,弱化了学术信息以外的信息内容.除此之外,《框架》还忽视了信息过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信息素养课程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文章通过分析1989年到2015年信息素养概念的变化,发掘信息环境引发的信息素养的丰富内涵,通过将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中的六大框架概念与学术科研信息输入输出过程相融合,拓展信息素养通识课程的内容。从课程效果来看,实现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美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素养是个体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有效地搜索、评估和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美国ACRL颁布的《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评价》和中国清华大学颁布的《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为评估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了理论框架,设立了教育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探索如何在《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的指导下,开展面向学生成功的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估工作。[方法/过程]通过嵌入创新项目的信息素养课程开展实证研究,从信息素养思维观念和实践能力两个层面分3个角度在时间维度和质量维度上进行评估,采集创新项目过程信息素养思维观念变化、实践能力评估及创新项目过程后个人信息素养实践能力评估数据。[结果/结论]研究显示嵌入创新项目的信息素养评估起到了两方面作用:一是通过评估促进学生信息素养思维观念转变和实践能力提升,培养元认知能力;二是评估能有效分析面向学生成功的信息素养教育成效,展示图书馆对学生成功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环境的复杂化对信息素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反映这一变化,为当前高等教育的信息素养工作指明方向.《框架》强调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突出信息素养教育的灵活性.文章解读阈概念和元素养,分析《框架》的意义和对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启示,并探讨它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理解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简称《框架》)中阈概念之间蕴含的逻辑关系以及教育层次,是构建大学信息素养教育生态系统的前提与基础。[方法/过程]将《框架》中信息素养的逻辑架构做立体层次性分析,以此为基础对信息素养的教育架构进行说明,并结合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开展的"灯塔历史文化研究"项目案例,阐释大学信息素养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方法与过程。[结果/结论]信息素养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是以培养学生判断力、分析力、研究力为核心,包含通识教育、技能教育、拓展教育,以及多方人员和组织共同参与合作的完整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可靠稳定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从信息素养教育与高等教育,信息素养与通识教育的关系入手,将上海交通大学核心通识课程《信息素养与实践》教学作为实践案例,介绍通识课程教学具体的做法与成效。结合通识课程、高等教育等需求,从通识教育功能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教学体系完善以及应用新技术的教学方法革新等方面思考后续发展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莉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2):94-100
[目的/意义] 在深入解读《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核心理念和内容的基础上开展元素养课程的教学设计,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评估和修正,以期为研究和构建元素养教育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 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东北财经大学信息素养教学改革为案例,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的元素养教育模式。[结果/结论] 从元素养教育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考核评价方式等环节入手开展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将社会情境和学术情境融入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反思等元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论文写作水平是衡量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高校图书馆面向大学生开展基于论文写作的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是服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大学生论文写作的常见问题,围绕科研生命周期,结合《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设计了基于论文写作的高校图书馆批判性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美国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探索和实证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良好的成效.文章介绍了美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些新成就,从顶层框架设计、培养批判性思维、与专业课程融合、设计探究型学习任务、引入翻转课堂模式、搭建学习社区、制定评价量规等方面,分析了其可供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参考借鉴的经验和成果.  相似文献   

19.
信息素养标准是指导信息素养理论和实践的典范。随着信息生态环境的变化和高等教育的变革,2013年美国开始对《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进行全面修订。根据2015年ACRL标准委员会向董事会提交的最终文档——《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对六大信息素养基础性的核心临界概念——"阈值"进行简介,探讨新框架为中国信息素养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美国ACRL颁布《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采用来自教育学的阈限概念理论与方法,构建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素养教育。由于对阈限概念思维模式和教学方式的陌生感,阻碍了信息素养教育者对《框架》的深度认知。[方法/过程]针对上述问题,应开展以下工作:①阐述阈限概念的本意;②阐明阈限概念方法的操作原理;③勾稽信息素养教育引入阈限概念的背景;④分析《框架》阈限概念的实质含义和具体运用。[结果/结论]掌握《框架》阈限概念可以改变学习者的思维境界,对《框架》阈限概念思维的理解可以改变传统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