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网络在线学习模式融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混合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基于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分析和探究了在线自主学习内容、课堂教学活动、多元考核评价方式的设计,通过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对比可以看出混合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热情等方面具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采用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平台与自动化工具辅助作用,有效地组织、监督及管理学生开展慕课学习,将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解决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资源不足等问题。通过比较应用型高校程序设计类慕课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学习对象以及评价方法中的优势和局限性,提出将慕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专业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结合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两者的优势,设计一个在线教学平台支持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混合教学模式分为课前在线学习与提问互动、课堂面对面教学、课后在线测试与学术沙龙三个阶段。该模式已经在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探索性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混合学习模式的研究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实施混合教学有助于改善医药类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以医学院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为例,以混合学习为导向,构建了实验混合学习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包括微课、PBL、仿真实验、实验考核等,传播方式包括Blackboard平台和QQ群信息平台。通过课堂教学和课下在线自主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混合式教学将网络教学和线下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整合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的优势,近年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和教育者的推崇。O2O(online to offline)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线上教学(网络教学)与线下教学(课堂教学)相结合,是一种混合教学模式。该研究以北京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应用线上BB平台与课堂教学实践的混合教学方式,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英语人文阅读”课(简称“英语阅读课”),以充分利用课堂及网络资源、拓展教学时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切实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是一种在线课程资源与传统课堂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混合学习主张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在线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目的在于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实现"能学"和"辅学"的功能,三者的定位都在于促进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本文以《微电子技术与器件制造专业》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项目建设为例,分析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思路、ARCS模型视角下的SPOC平台结构图构建,做到资源碎片化、课程结构化、设计系统化,并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推动泛在式在线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各高校纷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在线教学.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教师应总结传统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的优劣,创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新模式.通过分析疫情期间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在线教学的现状,探索后疫情时期双线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依托多媒体教室及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发挥线上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健康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018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取“微信平台+在线开放课+课堂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多媒体形式为主的常规教学法。结果:学期末,观察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学生对于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评价较高,学习获得感明显提高。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利用在线开放课程的优质资源,实现传统课堂与在线开放课的相互融合、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9.
“双一流”建设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课程建设是其重要的一环。SPOC是一种把微课、小众教学、集约化教育等融合在一起,形成在线学习与线下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高校课程建设。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拟从前端学习、课程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构建“贸易经济学”SPOC混合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背景下,随着智能手机性能的不断升级以及智慧教室的进一步推广,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传统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模式的"混合教学"模式。此模式在课前采用智能手机(微信公众平台等)辅助预习,在课中以智慧教室辅助教学,课后辅助复习巩固,通过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表明,该混合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19.
党领导人大,人大接受党的领导既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世界政治制度发展的必然。党对人大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即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来实现;中国共产党在法治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既是领导党,又是执政党,一身二任,责任重大,惟有来自人民授权的人大对其进行监督,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性。着力培育和发展人大这种监督力量来实现对党的监督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最为可行和有力的。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的事物都能体现真、善、美这三种价值,而人类的心理则存在着求知、立志和追求美好这样的三种心理活动,体现在教学中,占用了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三项,智育、德育及美育。教育的功用实际上就在于顺应人类的天性,促进人的发展以实现美好的生活和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