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教师教学行为变化的特征与策略浅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论述了目前学校教育中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类型与特点;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对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变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教师教学行为应变的策略给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带来对教师的新的要求.新的要求体现在对教师的评价中,也带来了教师教学评价的变化.对网络环境下教学评价应包括信息技术技能、引导作用、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和利用网络开展教学科研的能力.同时还应将新的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师教学评价过程中,对于教师评价方法进行丰富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革命性变革。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者、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文章总结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特点,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带来了高师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本研究采用《地方师范院校教师信息技术教学状况调查问卷》对183住高师院校教师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观念、教学态度与教学行为较好,其次是教学能力,环境评价最差;计算机培训时间和使用时间与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和各维度呈正相关,即二者的时间越长,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情况越好;理科教师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态度明显好于文科系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态度与教学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即观念和态度明显影响教学行为的发生;教学环境与教学能力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即教学环境影响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5.
微格教学是目前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的有效方法之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利用微格教学进行教学技能训练、提高训练的质量,是目前亟待研究的课题。通过分析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和微格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微格教学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措施及步骤。  相似文献   

6.
章集 《生活教育》2012,(24):70-72
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教学品质最显现的体现。本文首先对教师教学行为作出界定,指出教师教学行为的性质、特点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表现;然后分析教师教学行为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讨论如何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最后就规范良好的课堂教学行为,提出可行性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环境下微格教学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教学环境的复杂化、教师角色的多元化以及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主要特点。作为培训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微格教学,面对信息革命的挑战,在教学环境、教学流程、培训技能等方面均有超越以往发展水平的需要。微格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训练技能的多样化以及评价反馈的及时化、自动化必将是微格教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背景介绍】 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四者相互作用的系统。我校网络教室的建成、校园网的开通、教学资源的积累,以及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都为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应发生相应的转变。现结合《杠杆》一课的几个教学片段,谈谈在本节课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能够对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获得更为深入的了解,本文以多媒体(演示文稿加上投影仪组合成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交互式电子白板、Moodle平台三种不同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为研究分析对象,利用ITIAS分析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中的师生课堂教学行为(包括使用技术的行为)进行了量化分析,并通过与上海市金山区31所中小学师生信息化教育行为的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对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描述,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教学环境、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以及课堂教学中教师言语影响和技术应用等方面需要改进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蔡雪丽 《甘肃教育》2021,(3):128-129
本文分析了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信息技术对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意义。对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活跃课堂气氛,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搭建自主探究平台,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自主学习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成为历史的必然.本文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际出发,结合网络环境特点,对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英语教育相关研究表明,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是教学观念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即教学观念对教学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和约束作用。文章采用调查法,研究了某地区45名中学英语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的现有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特征,并采用相关性研究探索了两者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1)研究对象对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语言观、教学观、教学策略认知、改革观、学生观、师生关系认知等6个方面均有较高的认同度;2)研究对象课堂教学行为中的语言中心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行为使用较少;3)教师的观念(整体)与教学行为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状况,结果表明:教师的信息技术价值取向水平呈明显层次分布,其中价值接受、价值偏爱水平较高,而价值信奉水平偏低;教师的教学动机和策略可明显分为信息传输(以教师为中心)和概念变化(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更倾向选择概念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动机和策略;信息技术环境支持下,教师的信息技术价值取向与概念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动机和策略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论对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执行力和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信念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信念的研究逐渐成为教师形象内源性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信念影响着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行为及学生学习方式.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混合研究方法透视信息技术环境下锦州市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教学信念的取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教师教学信念趋向于中间类型(建构与传统的过渡),教师教学信念的建构是落后于课程改革设计和信息化社会需求的:教师教学信念在教龄及地域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教学设备、职后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及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等四个变量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信念具有显著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要产生效益,关键在于常规化,即将信息化教学普及到每一章课中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层次整合。只有教师在每一节课中都自觉地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进行教学,才能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优势,才能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切实有效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实践也证明,坚持信息化教学的常规化是跨越式课题取得成效的本质前提。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建立适合新课程实施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可以衡量教师教学水平、测量其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与水平,为改进教学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7.
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信息技术较好地发挥了演示功能,但从本质上讲,课堂大多仍然处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型模式,没有更加有效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如何有些地运用信息技术工具、网络教学环境,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次地整合起来,在改变课堂教学结构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这一直是“跨越式”课题在农村中学所进行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技术》2016,(5):44-49
文章对大数据背景下科学课教师的教学行为评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针对课堂教学行为评析的研究结论: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数据分析,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促进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行为;结合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分析,能够丰富课堂教学评析的手段、提高评析质量;结合大数据对科学课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今后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许卫华 《中小学电教》2011,(11):107-107
<正>新课程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我们提倡学生以任务驱动为主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这着眼于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性的特点和新时期所倡导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视。然而课堂教学一旦放权给学生,如何保证甚至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一个新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为需要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只有透彻分析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行为特点,才能保证教学行为的正常实施和调控,并产生优化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过程的教学效益。如果我们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行为结构、功能和性质上看,它具有以下特点:目的性、先进性、指导性、突出主体性、相容性、系统性、调控性。在这种教学形式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既有其传统的一面,又体现出其发展的一面。广大教师只有根据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规律,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行为的基本特征,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上正确地实施、调控教学,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