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形成与之匹配的评价体系,要把思想政治素养指标纳入其中,真实反映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为高校实施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教学质量测量工具和测量标准,以更好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锦丹 《当代体育科技》2023,(36):119-121+125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探索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课程思政与体育课程具有共同的旨趣。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可从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体育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也可从课外活动中的体育社团、运动训练、竞赛活动等方面进行挖掘。只有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发挥教师纽带的作用;探索和优化体育课程教材,着力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探索教师评价标准,完善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才能发挥体育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构成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3个核心环节都面临着新的价值选择.体育课程设计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本位、学科本位与学生本位的有机融合.体育课程实施要以“健康第一”为航向标,做到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及创生取向的有机结合.体育课程评价要全面落实发展性评价理念,体现体育课程评价促进课程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及学生健康成长等方面的课程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高职体育隐性课程对实施体育课程目标的影响,并提出了对策:协调高职体育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注重课堂教学中高职体育臆性课程的实施;构建校团体育文化,优化体育育人环境;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对高职体育隐性课程进行监督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视角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研究。认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跨学科整合式的教学改革,要实现“术道融合”育人的目标,并需专业教师、专业课程与课堂教学三方联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尚存课程思政目标达成性不足,思政育人价值彰显不充分;课堂教学思政融入生本性乏力,思政融入与育人方式亟待改善;专业教师思政育人支撑性不够,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有待提升;课程思政评价生成性缺失,思政效果评价机制尚待完善等现实困境。提出:遵循“产出导向”理念,构建可达成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目标体系;秉承“学生中心”理念,优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方法;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增强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思政育人意识与能力;倡导“持续改进”理念,不断完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评价环节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大学体育课程改革问题剖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段健芝 《体育学刊》2006,13(2):8-10
走进当今大学体育课程,针对课程目标的细化、平等(教师与学生、学生个体与个体)概念对教育主体与客体的迷惑,理论研究与课程实施对象和实践环境的不和谐,对终结性评价的盲目否定等现状,从体育课程文化的传承与促进人的发展出发,提出了以教师为主体和丰富课程内容、构建新的课程评价体育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生命视角下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现状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磊 《体育学刊》2008,15(6):75-79
通过解读生命化教育的内涵,揭示生命视域中的学校体育课程观,并从生命视角的高度深刻反思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而在体育课程实践层面提出构建"全面育人"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课程实施要在"预设"基础上注重"动态生成",构建人性化的课程评价,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来重构生命化的学校体育.  相似文献   

8.
目前,地方院校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中取得了骄人成绩,但是在校本实施评价方面略显不足.地方院校体育校本课程实施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评价并非追求一个可知的结论,而是要注重对体育课程开发的改进和完善,促进全体学生、教师及整体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们反映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操作起来既费时又费力的现实问题,提出了构建基于网络环境下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思路,分析了构建这一体系的必要性,介绍了构建这一体系的实践探索,期望能对改革和创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评价现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增值评价作为一种具有全程性、发展性、多主体性和灵活性特点的评价方式,对学生、教师、学校、家庭以及社会都存在着积极意义。然而,当前增值评价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运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评价模型适用性不强、评价数据收集困难、评价结果片面、评价主体缺乏多元化等多方面困境。基于此,提出以下实施策略:1.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增值评价模型;2.统一数据收集的周期,建立学生增值评价数据库;3.重视测评项目的全面性,综合反映学生增值情况;4.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保障评价结果的全面性;5.提高实践运用的能力,确保测评过程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模式的现状调查,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特殊群体参加体育健身的因素。提出高校领导要重视体育特殊学生的健康,加强保健教育的组织管理;针对体育特殊群体的特点构建体育保健课课程体系;加强体育保健课程教材的建设,遵循教学原则;规范体育保健课教学组织形式,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提高体育保健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等相关建议,旨在使体育保健课逐步走上正规化、科学化、合理化的轨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收集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等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建立多元评价的体系,转变评价观念变终结性评价为发展性评价,以多元的视角、多种的方式、更多的主体和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人文教育观与大学体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学体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为切入点,以北京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为基本案例进行分析,揭示了目前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价值取向的个性化、目标达成的全面化、课程多层次和小型化以及体育协会规模化等创新点,同时也揭示大学体育课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更新、知识传递的基本架构以及教师指导能力亟待提高等等.  相似文献   

14.
论健康体育课程的评价内容、功能与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令伟  董杰  王璋 《体育与科学》2007,28(2):91-93,90
本文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课程的评价、教师教学的评价、学生学习的评价、课程实施的途径、方法与功能以及相应条件等方面的评价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近10年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趋势,以期为我国体育课程思政研究的发展提供借鉴。方法 运用可视化知识图谱对体育课程思政文献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体育课程思政正处于学术生命周期的细化阶段,届时发文量将呈现递增趋势;核心期刊载文量百分比较低,其中发文量排名较高的有吴向宁、赵富学、董翠香等作者,该领域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作者及机构间合作有待加强;热点主题检索结果为“中国”“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词语;研究者紧扣“立德树人”视角,探索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问题,包括其育人功能、实施措施、干扰路径等。该研究领域大都属于逻辑推衍式的理论探讨,缺乏实地调查、教学实验和实证分析;教师是体育课程思政开展的“主力军”,关于教师思政知识的培养、教学内容的调研、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构建是亟需发展的重要板块。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一贯制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构建、内容衔接、实施方法、评价方式四个维度进行分析,探析一贯制学校体育课程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当前一贯制学校体育教学面临体育课程目标与课程建设衔接不畅、体育课程内容层次不连贯、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学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机制亟待更新等困境。提出如下路径:以培养体育素养为核心,确定课程目标;搭建衔接小、初、高阶梯式课程内容体系;创新与整合教学实施手段,因材施教;重构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健康档案。从而构建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的一贯制学校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中存在的基础设施服务差、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体育教学评价内容与标准单一、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与学生的生活脱轨等问题,提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有优化高校的体育教学环境,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师的综合素养,注重体育教学与生活的联系等,旨在为将来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中介——校本体育课程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强 《四川体育科学》2003,(3):50-51,71
作为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中介,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立足于本校,师生参与及全面评价的特点;因此随着校本体育课程的开发,可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重新构建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重心不仅聚焦在体育学科所直面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层面,而且直击如何将思政教育元素适时融入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实施的全过程。文章以寓德于体理念为指导,剖析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路径抉择。研究认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对落实高校立德树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学校三全育人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出现了资源挖掘不足、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教师教学能力有限、评价体系失衡等问题。提出:深挖体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发挥价值引领功能;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打造体育课程德育共同体;提升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及素养;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激发教师课程思政育人动力等决策。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课程化建设的价值、基本框架及路径。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课程化建设的价值:克服课后体育服务内容随意化,补充常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提供长期监测学生体育学习机会。基本框架:以体育人的课程目标,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多元互联的课程实施,全面有效的课程评价。建设路径:制定课程制度加以规范,统筹人财物资源作以支撑,构建服务共同体作为保障,综合提升教师课后体育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