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 农村经济的体制改革,给农民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农民教育如何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怎样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这是当前农民教育急待解决的大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对汤原县香兰镇庆丰村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农民教育必须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农民教育。大力发展农民教育,表达了广大农民的意愿和要求。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做到方向对头,内容对路,形式灵活,措施得当,农民教育将前途无量,一定会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在1979年开始的第一步改革,初步调理了农村的经济利益关系,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引起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全面高涨,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一定良好的基础。但从1986年以来,农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增长速度放慢,主要农业产品产量下降趋势的出现,表明农村体制改革后劲不足,农村经济已不能适应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这样便使得如何深化农村改革提上了议程。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弱势群体,是指在经济条件、政治权利、社会地位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主要是指农村贫困人口、进城打工的农民、城市下岗职工和其他失业人员。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社会地位的低下性、承受能力的脆弱性是其基本特征。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的形成是我国社会发展和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根源。弱势群体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长期、有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 面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带来新情况和广大农民学习农村实用技术迫切要求,萝北县苇场乡党委、乡政府领导把乡农民技术学校建设纳入了工作议事日程,多次立会研究农民教育工作和如何解决乡农民技术学校教室,办公室、经费等问题。一九八八年,在乡办公室紧缺的情况下,给农民教育倒出一个办公室,通过压缩政府各项开资,多方筹集等办法,共筹资金一万元,年底建上了五十平方米的新教室,解决了乡农民技术学校教室问题。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广大农民对学习实用技术劲头越来越足,乡农技校每次办班、广大农民踊跃参加,最多达八十五人、乡农技校教室已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2004,(4):25-2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特别是农民的积极性得到空前发挥,农村的生产力也得到极大解放,农村经济发展迅速,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如何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自学考试面向农村延伸与发展,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6.
敖琳 《红领巾》2004,(5):143-144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既是涉及农民自身利益的重要问题,也是事关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必须结合实际进行分析,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党和政府在农村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农村医疗保障事业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在社会转轨的背景下,农村医疗保障在推进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农民真正摆脱看病难的困扰,对于促进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发展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帮助各自为战的农户减少市场化经营的盲目性和风险,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发展农业,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真正做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是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土地流转制度是我国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产生是农业现代化生产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损害农民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并且因土地流转纠纷引起的农民上访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如何保护农民的利益问题,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也是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重点问题。只有保障好农民权益,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才能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农民才会真正走上富裕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世纪70年代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乡土社会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则是随着社会的流动性和社会结构的分化重组,新的利益关系格局正在形成,新的利益差别也在扩大,利益分化越来越明显,然而这一表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它又是怎样发挥其动力作用的?本文以制度主义的相关观点为指引,着力从利益分配机制、观念分化、关系资本三大层面探讨农村社会群体利益分化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农村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生活逐步改善.但是,这种发展由于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差异等原因而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性,至今仍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低,少数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如何尽快使这类地区脱贫致富,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农村教育应当怎么办?怎样才能为农村造就出又多又好的人才?怎么样办学才能正确地体现出教育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农村经济依靠教育这个基本方针?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举世瞩目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八亿农民正在同旧的生产方式告别,同贫穷落后告别。落后的中国转变成现代化的中国,最始将取决于农村面貌的改变。因此,回答教育如何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问题,便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端于中国农村,然而最大的受益者却是城市;农民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远未达到预期目标。  迈入新世纪,中国面临诸多难题,而居首位的还是个“农”字。  我们必须正视,大量非熟练劳动力的存在和较低的人均可耕地水平,是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不会根本改变。这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和战略选择的基本决定因素。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国经济的增长需要国内9亿农民消费需求的支撑,中国就业主要的难点在于如何解决庞大的农村剩余劳…  相似文献   

15.
黄明欣 《培训与研究》2007,24(5):45-47,66
我国农民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权益缺失直接影响“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高度分散的农民需要得到组织的保护。目前基层政府、村委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方面都显得软弱无力。建立整合农民利益的集体组织——农会,既可维护农民权益、转变政府职能,还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当前在我国建立农会具有法律、经济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6.
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壮举本栏编辑宁杲本刊评论员在举国瞩目的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上,农业和农村工作是热门话题之一。许多代表和委员就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的生活,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等问题,谈看...  相似文献   

17.
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在中国始终是个全局性的根本问题。如何解决好中国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又是其中关键性的一环,它是关系农村现代化水平、农村上台阶、农民奔小康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改革和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并以逐渐增多的趋势进入非农产业和异地转移这种现象,将引起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利益的政策和措施,逐步形成了以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促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也为新时期解决农民利益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基本是针对城市居民的,那么,我国农村农民的社会保障又是如何体现的呢?尤其是农村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现状又如何呢?运用公共经济学理论对中国农村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早日解决三农问题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经济和社会问题。由于它的核心是农民如何增加收入的问提,所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合理转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