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邱亚君  梁名洋  许娇 《体育科学》2012,32(8):25-33,39
对65名女性市民进行开放式结构访谈,采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 8.0对访谈所得信息进行处理,探索女性休闲体育行为的限制因素。结果表明,女性休闲体育行为的限制因素主要包括四种类型:自身限制、人际限制、结构限制、体验限制。基于社会性别的视角,从社会性别差异、社会性别角色、社会性别制度三个方面理解我国女性休闲体育行为限制因素的特点,认为女性休闲体育行为过程中遭遇限制因素的原因不只是由生理因素决定的,而且,是在我国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逐渐构建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社会体格焦虑、身体意象对女性体育消费态度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网络发放问卷,采用社会体格焦虑量表、BISS(Body Image State Scale)量表、体育消费态度量表对401名女性受访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社会体格焦虑与体育消费态度具有正相关关系;(2)身体意象与体育消费态度具有负相关关系;(3)身体意象在社会体格焦虑和体育消费态度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社会体格焦虑、身体意象对女性体育消费态度分别有正向和负向影响作用且身体意象在其中发挥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提出了2个当代城市研究的个案,并批判了他们对于城市及其空间建构过程的片面性理解;其次,通过回顾经典的城市理论,本文梳理出了身体、空间和城市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展开了关于当代城市理论的探讨,从空间组织形式的角度去探讨了身体与城市之间的实践关系。总体而言,本文在西方社会理论的脉络中探讨了身体、空间和城市等几个重要概念,并强调了对于"身体"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理解城市及其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4.
以辽宁省10所普通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程度和身体质量指数对身体意象的影响.大学生的性别、休闲体育参与程度与身体意象乏间关系密切,并且休闲体育参与的费力程度有助于提高身体意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科学》2017,(3):63-68
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吉登斯的结构化和消费社会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梳理休闲体育的历史渊源和地位变迁演变,探寻休闲与体育互构背后的本质动因,并针对休闲体育的异化提出了救赎的对策性建议。研究认为:纵观休闲体育的历史渊源和变迁,休闲体育的发展和变革顺应了特定时代的社会文化;休闲与体育的边界日益模糊,在后现代背景中发生了相互解构和建构;休闲与体育的互构既是个体化和反叛化的集体行动也是人们对身体赋权和人的主体价值的重新审视;在这一过程中,休闲体育一度丧失了其理想维度,被工具化和消费化,进而造成阶层固化和人的异化。由此提出了树立人本主义休闲体育理念和行业恪守自觉与自治的伦理救赎原则。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探究身体与体育之间的关系,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中西方的身体哲学,对身体修行进行探索和思考。研究认为:身体修行所表达的“身体”可被看作心——自我的实践场,它是自我道德实践、文化实践、社会实践、生命实践之本体,是人类将理想的自我建构为现实的自我的结果,更是人类反映自我精神诉求的一种方式。修行是一种实践,它是人类将想象的自我变为现实的自我的一个过程。在修行的过程中,人类对身体注入了其自身自我想象的因素,使其具有“超身体”的意义,其一切行为都是在为使理想自我的现实建构服务,其内驱动力来自对理想自我的精神信仰。在当代社会,体育是最佳的身体修行,它使身体在外在磨砺和内在颐养的结合中实现自我提升,旨向的是“天人合一”的大美身体;中西方体育在身体修行形式、修行特征和修行重点上存在差异,可以预见的是中西方体育如果在未来实现和谐统一,将会使身体修行方式走向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内外兼并,并有助于实现人身与人生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女性身体观与女性体育互动关系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女性解放角度在历史和逻辑的辨析中展开女性身体观与女性体育互动关系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女性体育与其所处社会文化中的女性身体观之间的互动关系,既具有适应、认同和融合,也具有冲突、排斥和对立关系.2)女性身体观的发展受认知水平、社会变革和文化变迁等因素的影响.随着历史的发展,主导的女性身体观呈现逐渐由生物身体观向社会身体观,进而向审美身体观过渡的趋势.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女性竞技体育开始出现;女性参加体育人数从少数到多数;从参加少数体育项目到几乎所有项目,还根据女性自身的特点设置了女子项目;领导决策层中从没有女性到女性比例不断增加.3)女性体育的发展过程不仅体现了女性身体观对它的影响作用,而且也反映了其与女性身体观不断冲突,从而促进女性身体观朝向女性解放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采取抽样调查方式对黑龙江省部分城镇居民女性中青年群体身体自尊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详细阐述了城镇居民女性中青年群体不同年龄、职业特点人群及体育人口、非体育人口的身体自尊情况现状、规律和特点,并分析了不同人群产生不同调查结果的内、外部影响因素。为后续研究预测城镇女性中青年群体的体育活动状况及探讨身体自尊与自尊的具体内在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采取抽样调查方式对黑龙江省部分城镇居民女性中青年群体身体自尊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详细阐述了城镇居民女性中青年群体不同年龄、职业特点人群及体育人口、非体育人口的身体自尊情况现状、规律和特点,并分析了不同人群产生不同调查结果的内、外部影响因素.为后续研究预测城镇女性中青年群体的体育活动状况及探讨身体自尊与自尊的具体內在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个体身体活动参与的重要社会因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检验社会经济地位对不同群体身体活动的影响效应,梳理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个体身体活动参与的作用路径,发现:(1)社会经济地位对个体的身体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但对青少年、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身体活动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2)社会经济地位通过社区环境(体育活动设施、社区学校条件)、家庭因素(家庭物质环境、家庭成员身体活动行为)、久坐行为、超重或肥胖、锻炼动机(锻炼意图、自我效能)等因素对个体身体活动产生影响。(3)当前关于社会经济地位与身体活动关系的研究存在核心概念的界定与测量混乱、社会经济地位影响身体活动的理论构建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视域下城市休闲体育生活空间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休闲体育生活空间是城市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综合作用于城市物质空间后表现出来的具体形态,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改变必然会引起它的重新组合.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居民休闲方式的变化及其社会转型期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城市休闲体育生活空间体系结构的基本涵义、特征与构成要素进行了详细阐释,揭示了社会转型期休闲体育生活空间的演变机制,建立了未来城市休闲体育生活空间重构框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生活空间的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从体育本体论视域对身体素养、体育素养、健康素养的内涵及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身体、技能、行为是构成体育本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是人的第一存在,是体育的第一本体,身体是技能与行为的寄宿,技能与行为是身体的延展。身体素养来自于身体活动,具备身、心、行、知的统一性;体育素养即体育学科素养,生成于体育教育活动,包涵知识、技能与能力三要素;健康素养生成于健康教育,包括健康知识、健康技能、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四个关键要素。身体、体育与健康素养不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始终存在着从属、关联、辩证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支撑,协同构成大的体育本体。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推理法,基于性别秩序的视角下分析女性参加休闲体育活动对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性。女性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既是对传统性别秩序的挑战,又为新时代性别秩序的构建提供了思路,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从纵向上来说,女性休闲体育活动的参与是在挑战传统性别秩序的基础上,实现性别角色的自我认同、性别自由的赋权与性别空间的扩大,以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方式促进女性个人的健康发展;从横向上来说,女性休闲体育活动的参与是在构建新性别秩序的基础上,通过性别角色的变迁建立群体关系,通过性别赋权的自由树立模范作用,通过性别空间的扩大增加人际交往,以惠及全人群的方式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休闲限制理论的视角,对上海市小学生余暇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身限制、人际限制和结构限制共同影响上海市小学生的余暇体育行为,自身限制主要体现在小学生自身健康状况差、余暇兴趣内容静态化、自身掌握的余暇体育知识与练习方法缺失;同龄玩伴、家长和教师构成小学生余暇体育行为的人际限制因素;余暇体育的时间限制、体育场地器材缺乏和余暇体育氛围不足是结构限制因素。针对这些限制因素提出构建学生余暇体育行为养成体系、多途径增强家长体育意识、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试论后工业时代体育休闲的人性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工业时代将为人们的体育休闲活动提供丰富的条件,体育休闲生活推进了人的个性自由和多维发展,导引着一种新型生活方式。从人性系统的角度考察体育休闲的人性根据和意义,认为在后工业时代体育休闲是人性系统内在生命与身心的和谐,社会关系与心理精神的和谐,人与外部自然、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女性体育消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以社会学、心理学及消费行为学等科学理论为依据,对中国女性体育消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研究认为,现阶段女性体育消费特征是:体育消费体现“女性的力量”;整体消费水平依然较低;消费结构较为单一。引起现有状况的因素主要有:经济、社会性别、体育消费观念和意识、闲暇时间、体育市场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女性体育消费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载体,对于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贫困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等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内生式发展理论的视角,分析了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存在的问题:资金结构缺乏合理性,外部“推力”大于内部“自发力”;居民尚未形成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的主体力量;文化元素挖掘不足,小镇缺乏可持续性发展动力;各利益主体之间相互牵制,缺乏合理引导与制约。通过对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内生式发展模式的构建,提出发挥政府引导功能,给予相应的政策保证;明确运营管理企业发展方向,落实发展职责;明确小镇居民的主体地位,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健全利益保障机制,实现利益共享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余暇体育行为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调查了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余暇体育行为。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健身功能及健心、娱乐、社交功能认识较深;在余暇体育活动选择上,男生以对抗性强、身体接触多的项目为主,女生以运动量小,隔网对抗、身体接触少的项目为主。提出加大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力度;建立余暇体育俱乐部;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编运动员生活事件调查表 ,对吉林省 2 4 8名男、女运动员进行了调查 ,结果发现 ,生活事件心理压力与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呈负相关 ;进一步分析发现 ,主要与负性生活事件造成的心理压力高度相关。级别和专业因素是负性生活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训练比赛、人际关系和健康问题是运动员日常生活和训练比赛中最常见的心理压力刺激源。  相似文献   

20.
刘芬 《体育与科学》2012,33(3):95-100,104
本文基于社会分层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不同社会阶层的体育休闲行为入手,对城市居民体育休闲结构差异和意识差异进行分析,进而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剖析,构建各阶层群体参与体育休闲的预测模型,以期寻找休闲体育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