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案例的隐性知识挖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提出了通过跟踪案例求解者的思路,建立专家求解到知识领域的映射关系,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图来进行隐性知识挖掘,探索建立了使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
马健 《现代情报》2009,29(11):167-168,172
野中郁次郎认为,在知识转化的SECI模型中,隐性知识显性化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由于隐性知识本身的特点,这一过程实际上几乎是无法实现的。即使可以实现,对于企业而言也未必是件好事。因为伴随着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企业很可能会丧失其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模型、方法、策略、技术四个方面对国内学者针对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方面开展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与分析.然后,从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根源--隐性信息出发,提出了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信息可视化、信息扩展化、知识显性化.最后,从企业经营主要涉及三大系统--ERP、SCM、CRM角度出发,提出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机制,指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组织内员工隐性知识显性化激励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内员工隐性知识的挖掘与共享对于组织的创新和发展至关重要.组织内员工隐性知识显性化遵循一定的选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激励因素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激励过程,构建了组织内员工隐性知识显性化激励量化模型,并给出了该模型的一种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5.
企业内部知识咨询系统的构建与咨询专家选择流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角度,阐述了知识转化的四种模式,分析了隐性知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指出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主要途径是构建企业内部知识交流系统。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知识交流系统的基本架构,分析了知识咨询系统的结构,提出知识专家地图的概念并构建了知识专家地图的三维结构图,对知识专家优化选择的流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隐性知识是人们已经认知但未能用各种媒体表达出来的知识,主要包括个体隐性知识和集体隐性知识,图书馆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如何显性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着重阐述了图书馆隐陛知识特点,提出了图书馆知识管理中促使隐陛知识显性化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知识创造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王丰  宣国良 《软科学》2001,15(5):2-5
知识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企业所创造的大部分价值来自于对知识资产的管理。知识资产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知识通过社会化模式、外部化模式、组合模式和内部化模式相互转换,并且知识以螺旋式渐进的方式不停地进行这四种模式的相互转化,本文将上述知识创造的机理称为Spiral-SECI过程。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显性化障碍分析与挖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兴洲 《情报探索》2009,(2):122-124
从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概念及特征入手,分析了图书馆隐性知识的表现形式和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障碍,并从不同的视角对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挖掘作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显性化激励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杨峰 《现代情报》2004,24(10):36-37
本文探讨了隐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重要性。讨论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存在的各种障碍.提出了有助于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隐性知识是知识的核心,把隐性知识显性化出来也是创造知识的重要环节。社会性软件的出现,促进了知识的积累和创造。在社会性软件构建的环境下,从社会认知心理、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和社会网络弱链接等三方面分析社会性软件对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鹏  安立仁 《科研管理》2015,36(11):131-138
隐性知识表征直接影响隐性知识的传递与共享,隐性知识异于显性知识,其难以通过命题符号准确和完整的表征,但这无法否认其在人脑中的存在性。文章从认识论视角出发,通过个体隐性知识表征模型论证了隐性知识是人的知觉中关于事物之间联系与特定情境的整体心像。在信息论及隐性知识表征模型的基础上得出了隐性知识的传递模型,其由隐性知识源、隐性知识输出映射、隐性知识展示、镜像、信道、隐性知识感知、隐性知识输入映射和隐性知识宿八个部件构成,隐性知识传递通过这八个部件完成从隐性知识演示到隐性知识吸取的完整传递过程。隐性知识传递的目标是最小化隐性知识条件熵,最大化传递主体间的互隐性知识量。  相似文献   

12.
袁红军 《现代情报》2012,32(9):72-74,79
基于知识转移及图书馆知识转移内涵的分析,针对知识转移自始至终贯穿于信息咨询服务中不同服务方式,构建了其知识转移模式,指出通过咨询馆员隐性知识显性化及图书馆知识库,进行有效的知识转移,实现读者的知识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13.
选取OLED产业2007—2016年专利数据,构建40家组织的显、隐性知识转移网络,采用QAP分析法探究地理、技术和社会邻近性对组织间不同类型知识转移的影响。3种邻近性对其作用效果存在差异,且多维邻近性间存在交互作用,具体表现为技术、社会邻近性均正向影响组织间显、隐性知识转移;地理邻近性对组织间显、隐性知识转移无显著影响,但能正向调节技术、社会邻近性对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企业隐性知识流动态扩展模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赵涛  曾金平 《科学学研究》2005,23(4):536-539
本文从隐性知识共享的角度出发,揭示了隐性知识的内涵,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隐性知识共享的理论方法以及各自的优缺点,通过研究企业业务流程中的关键驻点,建立了隐性知识流的动态扩展模型,分析了企业业务流程之间隐性知识流转移,提出了基于隐性知识流共享和转移机制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5.
非正式网络中隐性知识传递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有效的知识传递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非正式网络凭借其良好的互动性,快速的传播速度决定了它在隐性知识传递中的重要作用。尽管当前对于隐形知识传递的影响因素已有较多的研究,但对于非正式网络中隐性知识传递的具体机制,目前还少有系统性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对高技术企业内部员工的非正式网络进行研究,提出并验证了非正式网络中隐性知识传递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三点:首先,网络特征和联系特征对知识传递效果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次,个体的沟通意愿和沟通频率对于网络特征与知识传递效果之间的关系起到中介作用;最后,知识缄默性对于信任、工作互动程度与知识传递效果的关系存在调节效应,信任、工作互动对知识传递效果的促进作用随着知识缄默程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6.
以跨国公司对华子公司转移知识的不同属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对转移结果的影响为研究选题,构建了知识转移属性与结果模型,其中,知识嵌入性为自变量,知识隐性为中介变量,转移结果为因变量.通过问卷调研和数据分析,发现人员、惯例嵌入特性会推动知识转移,隐性属性会阻碍知识转移;人员、工具、协作关系嵌入会通过改变知识的隐性程度对知识转移结果施加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企业隐性知识的产生途径及转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晓红 《现代情报》2005,25(11):183-184,187
隐性知识的存在及其显性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阐述了隐性知识的产生和有效转移是建立在非正式网络的基础之上的,并探讨了促进企业隐性知识转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创新理念下咨询业隐性知识转移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创新已经被企业视为走可持续性发展路线所仰仗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而在知识创新过程中知识转移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众多形式的知识转移中,隐性知识转移最为隐晦但又最为重要,通常可以认为知识转移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隐性知识转移效率的高低。对于高知识背景的咨询企业来说,知识是其最大的资本优势,本文主要基于知识创新这一主线,对中外咨询企业中隐性知识转移的相关问题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的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知识转化灰箱模型与企业知识管理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知识管理理论和认知学理论,对隐性和显性知识转化过程进行了深度剖析,提出了“假隐性知识”、“假显性知识”的概念和知识转化过程的灰箱模型,并阐述了该模型在制定企业知识管理策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中默会知识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蕴涵着大量鲜为人知的默会知识.这些默会知识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绩效与成败起着关键作用.本文考察了技术创新活动中默会知识的存在形式、分布及特点,探讨了技术创新过程中默会知识在创新团队中转移的机理与途径,以实现默会知识在创新团队中的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