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产出导向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教学法,也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2008年至2018年中国知网核心期刊中关于产出导向法的文献,围绕应用领域、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不足对其研究现状展开讨论,指出产出导向法研究的发展前景。第一,产出导向法研究方法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第二,加强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和研究;第三,构建与产出导向法相匹配的综合测评体系;第四,加强对计算机辅助产出导向法教学的研究;第五,加强对产出导向法促进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施丽娜  陈灵 《成才之路》2023,(10):17-20
研究以文秋芳教授的“产出导向法”理论为指导,寻找高职大学英语(语言、文化、思维)教学目标与课程劳动教育目标之间的契合点,构建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职大学英语课程劳动教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职大学英语课程劳动教育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大学英语劳动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应用水平,有效塑造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劳动价值观,同时对其他课程的劳动教育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教育上的集中体现,是以人为本研究整体人的本性、经验与价值的心理学。人本主义教育观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本文通过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研究来反思当代大学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如何构建符合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大学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亚丽 《考试周刊》2023,(8):109-112
语言教学中,产出导向是一种以“输出”促进“输入”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提高“输入”的针对性以及“输出”的实效性具有积极的意义。相较于“学用分离”的教育模式而言,产出导向法的应用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用”的整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文章笔者以初中英语教学为例,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产出导向法的应用方式,为一线英语教师科学应用产出导向法优化英语阅读课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人本主义思潮发轫于古希腊的理性人本主义传统,经由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世俗人本主义和费尔巴哈生物学人本主义的补充,发展成为现代西方非理性人本主义。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人本主义思潮与心理学、教育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对“科学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教育观的批判与抗争。人本主义以独特的视角审视教育,提出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教育理念、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等,对西方乃至世界多国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人本主义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认识缺陷,引发了诸多教育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5,(85):152-153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与当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发展学生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理念是一致的。本文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切入点,对目前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应用到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7.
张韵 《教育教学论坛》2012,(38):126-128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提倡自由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本文通过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分析发现在新课改背景下,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影响。同过文献调查发现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与人本主义违背的地方,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沈麟 《西部素质教育》2023,(20):117-120
文章首先阐述了相关概念,然后分析了高校外语教学现状,接着说明了产出导向法结合智慧教育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最后论述了产出导向法结合智慧教育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人本主义--构建网络教育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技术手段与教育思想理念是教育发展的基础 ,网络教育应当建立在先进的教育思想之上。人本主义的哲学思想与知识经济的价值取向不谋而合 ,“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是网络教育的精华所在。网络技术为人本主义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网络教育的建设应当紧紧围绕人本主义教育观。  相似文献   

10.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旨在将思想政治理念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学习英语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产出导向法可以辅助“课程思政”建设,但是目前二者融合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阐释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综述了产出导向法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融合研究,分析了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19.
党领导人大,人大接受党的领导既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世界政治制度发展的必然。党对人大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即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来实现;中国共产党在法治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既是领导党,又是执政党,一身二任,责任重大,惟有来自人民授权的人大对其进行监督,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性。着力培育和发展人大这种监督力量来实现对党的监督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最为可行和有力的。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的事物都能体现真、善、美这三种价值,而人类的心理则存在着求知、立志和追求美好这样的三种心理活动,体现在教学中,占用了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三项,智育、德育及美育。教育的功用实际上就在于顺应人类的天性,促进人的发展以实现美好的生活和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