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教学》杂志2004年第5期刊登蒋华、刘红蕾老师的《跳深———提高跳远成绩的方法之一》一文(以下简称“方法”),拜阅后很受启发。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认为跳深练习尚须合理稳妥,想就此提几点建议,愿与蒋华等老师商榷。一、练习场地资源开发欠妥如若《方法》文中所述“在地上挖个深0.5m,宽lm的土坑,从上跳进去再跳出”,似乎有些不太合理,原因有三:(l)在学校体育场地挖土坑影响校园整体环境,且易造成安全隐患。(2)土坑受气候条件限制较大。雨雪天后,坑中积水不易清除,长期不能使用,影响正常课堂练习与课外训练。(3)土坑练习人数受到…  相似文献   

2.
近期拜读了丘宏胜老师发表在《体育教学》2001年第1期上的《立定跳远的台阶练习法》一文(以下简称《台阶》),颇有感触。对丘老师为解决学生在立定跳远中的“收腹举腿”问题而采用“跳上高台”的做法表示赞同,但对练习所选择的场地器材,不敢苟同。在此,提出自己的拙见,愿与丘老师商榷,不妥之处也请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拜读了《体育教学》刊登的齐景新老师的文章《立定跳远——起跳初期的空中动作分层教学》,为齐老师大胆创新、深研教材的精神所触动,但是细读完整篇案例后,感觉有一点不足。经过我校多名体育教师的实际操作和反复试验,认为用单杠来辅助立定跳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有几点想法特提出来与齐老师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4.
巧练跑跳步     
《好朋友》是中小学校园集体舞(水平一)的推广曲目。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学生普遍反映跑跳步是练习的难点。通过观察模仿练习,往往只有50%-60%的学生会做,而剩下的学生却因种种原因出现单脚连续跳或者是双脚同时跳的情况,不利于整套动作的深入学习。为此,三位笔者经过反思、探究,分别总结了以下三种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5.
拜读了丁荣辉老师在1998年第3期《体育教学》发表的《改进迎面、往返接力跑(跳)项目的组织方法》一文,甚感欣喜。丁老师在该文中一针见血地道破了许多老师在组织迎面、往返接力跑(跳)项目的游戏教学比赛时常出现混乱,甚至不安全等现象的实质——备课时没有从根本上考虑学生的需要。只是我认为丁老师设计的两个图在实效性上有一定折扣。谈两点看法,望丁老师及广大同仁指正。1.跑道每端站队区如果只有2支队伍,一定是可行的。丁老师的设计是每端4支队伍,每2支同  相似文献   

6.
张盛 《体育教学》2006,(6):51-51
笔者有幸拜读了李国峰老师发表于2008年第5期《体育教学》上的一篇名为《三步上篮教学要解决好三个问题》的文章,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所得,特提出自己的几点异议,现叙述如下,望与李老师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2005年第2期刊登了马浩老师的《警惕当前体育课改实践中的几种形式主义》,《体育教学》2005年第4期刊登了刘苗老师的《也谈体育课改实践中的形式主义》,2006年第1期刊登了高胜光老师的《应重视体育新课程的有效教学》,这三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体育新课程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看了《中国学校体育》2014年第4期青海余桃花老师的《换个思路来练习50米跑》非常有感触,同时非常佩服余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用非常枯燥的50米跑让学生在超长上"活"起来,所以,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激发学生练习的重要途径。我在体育课堂中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时也尝试了与此相似的教学方法。一、用"拍掌+数数",练习深蹲纵跳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热身运动或课课练时让学生深蹲纵跳,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跳,随便跳几下甚至蹲下来等其他同学跳完了再起来,这种表现非常明显是敷衍。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我就说:"同学们,我们头顶上有蚊子,现在我们一起来拍蚊子,好  相似文献   

9.
不同高度间距组合跳深练习与起跳效果的非线性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跳深练习是一种发展肌肉爆发力的有效形式,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应用不断深入,特别是对跳深高度的研究颇多,而对跳深间距的研究却很少.不同高度、间距组合跳深练习的研究国内未见报道。因此,在通过实验条件下获得不同高度、问距组合跳深练习对踏跳效果的影响程度.以及不同组合跳深练习与踏跳效果间的非线性关系,进一步丰富跳深练习的方法,更为深入了解二者关系,为跳深练习更加广泛的应用提供方法、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拜读《体育教学》2005年第5期周珑生老师的《挺身式跳远教学中巧用单杠进行辅助练习》一文(以下简称“练习”),很受启发。对周老师的大胆创新的做法深表敬佩。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及体会,认为利用单杠进行辅助练习尚须合理稳妥,并就此提几点建议,愿与周珑生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11.
我认真研读了《体育教学》杂志2004年第4期夏立君等两位老师的《对体育课改“盲点”与“误区”的思考》之后,认为夏老师等对体育教学的追求精神,值得我们全体同仁学习。我对文中的观点,持有不同的想法,借此文与夏老师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2.
拜读王保成老师的《研究教学操作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育教学》2003.第五期)一文,感触甚多,收益匪浅。该文阐述了教学操作主要因素为: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的因素;教学对象的年龄、身体与认知特点;教材的内容与性质(理论知识、运动技能、锻炼方法、身体素质);授课的类型(新授、复习、考核)和教学  相似文献   

13.
近期拜读了张金梅、刘明亮老师的《对体育技术教学步骤的疑问》一文(《体育教学》1999年第5期,以下简称《疑问》),对《疑问》提出的部分观点不敢苟同,在此谈谈我的一孔之见,与两位老师商榷。《疑问》列举了3种练习,提出了有关疑问,现就例(3)(见原图)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拜读了《体育教学》杂志2004年第3期樊向前等三位老师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学生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以及健康行为的评价方案》之后(以下简称《评价方案》),我们为三位老师精于教研、大胆创新的精神所感动。《评价方案》能体现新课程评价理念和新的评价方法,但读后细细考虑觉得此《评价方案》操作有点欠科学合理,现结合我市对课改评价改革的几点做法,提出以下商榷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苗 《体育教学》2005,(4):42-42
拜读了《体育教学》2005年第二期马浩老师的《警惕当前体育课改实践中的几种形式主义倾向》一文,马浩老师对当前体育课改实践中的五种形式主义倾向作了深刻的剖析,笔者深有同感,并结合课改以来的所见所闻及自身教学实践,再谈课改实践中的几种形式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6.
应重视体育新课程的有效教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体育教学》在2005年第二期刊登了马浩老师的《警惕当前体育课改实践中的几种形式主义》后,在学校体育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随后《体育教学》在2005年第三期、第四期又分别刊登了王成杰老师的《正确认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刘苗老师的《也谈体育课改实践中的形式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7.
读罢贵刊2000年弟3期刊登的徐建军老师的《实现分层次教学目标的四个阶段》一文后,深受启迪。文中介绍的实现分层次教学目标的四个阶段,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是值得借鉴的。但笔者认为,文中所论述的四个阶段还不太全面。在此想对此问题作进一步如下阐述,愿与徐老师进行探讨,以便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8.
2010年第3期刊登了潘雪峰老师撰写的文章:《分组教学的运用例析——基于对四个教学片段的描述》(以下简称《例析》),该文既有理论阐述,又有案例剖析,为一线教师进行恰当的分组教学提供了清晰且具有操作性的实践指导,但笔者对《例析》一文中“存在不足的分组教学”部分所提供的两则案例有另外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我们有幸学习了《体育教学》(2008年第11期)刊登的李志勇老师的《两个游戏带来的思考》一文,他的精辟论述对于我们的体育教学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但就新授课中采用评比类比赛的方法来促进教学效果笔者有不同的观点,笔者就文中所提“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教材,如山羊分腿腾越等,在新授课中……则最好采用评比类比赛”与李老师商榷,同时也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2001年第1期刊登了丘宏胜老师撰写的《立定跳远的台阶练习法》一文,为立定跳远教学中学生常犯的在身体腾空到最高点后,还没有完成收腹、举腿的动作便过早落地这一错误动作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使我们读后很受启发。但,这种练习方法住实际操作中危险性太大,别说对小学、初中这些初学者进行,就是对有一定训练水平的高中生进行,也难免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一旦出现,伤害性极大,故我们认为这种方法不易提倡。在此就立定跳远教学中学生常犯的这一错误,谈淡我们的解决办法——障碍练习法,提出来与丘宏胜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