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儿童学研究的展开与新设大学儿童学专业是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动向.本文简述儿童学的提出过程与主要研究方向及近期日本大学设立儿童学专业的概况,介绍日本两所大学的儿童学专业课程及科目内容,以供我国学前与初等教育教师专业课程改革之思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中设置儿童学课程是重塑教师专业素养、顺应国际教师教育发展趋势和应对教师现实困境的必然要求。其设置需要超越学科体系的组织线索,以问题领域为核心组织课程模块;超越心理主义的课程内容,彰显课程建构的社会文化视角;超越对儿童发展普遍规律的依循,关照儿童个体差异。儿童学课程要设置如下课程模块:儿童身心发展、儿童发展与社会、儿童研究方法、儿童研习实践。  相似文献   

3.
学前阶段是孤独症儿童的最佳融合时机,将孤独症儿童安置于融合环境已成为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美国是较早推行孤独症儿童学前融合教育的国家之一,具有相对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本文梳理近三十年美国孤独症儿童学前融合教育安置的相关研究,总结孤独症儿童学前融合教育安置情况、影响因素以及孤独症儿童在学前融合环境中取得的教育成就与存在问题,以期为我国孤独症儿童学前融合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站在新世纪中国儿童学发展走向的角度审视了周作人对儿童学的思考。他认为:儿童学只有在承认、理解儿童的社会环境中才能生成;真正的儿童本位作品必须是充满幻想的神奇趣味与游戏愉悦的“忠实记录”;运用这种儿童学作品影响儿童,对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基本素质很有价值。这些真知灼见对中国当代儿童学的健康发展和小学素质教育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述了日本儿童学的提出过程,介绍了日本东大阪大学设立的儿童学专业课程概况,总结了日本东大阪大学儿童学专业课程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日本儿童学研究和儿童学专业课程对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童年哲学是在儿童学研究发生社会历史转向的背景下诞生的,其重点在于从哲学的高度对儿童与童年进行深入研究,但其研究框架又包含着来自法学、历史学、文学和心理学的相关议题。童年哲学是在两个逻辑前提的基础上形成的:哲学家即儿童以及儿童即哲学家。它不仅有助于扩宽哲学的研究边界,为哲学创设新的研究视角与方法,且能为规范和完善儿童学的已有研究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并有助于教育研究的深入和教育实践的改进。  相似文献   

7.
儿童学课程的设置是当前国际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走向。由于能够体现教师作为儿童研究者的存在本质、拓展教师教育课程的知识基础和增强教师教育课程对社会的适应性,儿童学课程的嵌入对教师教育课程质量的提升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从我国的教育现实出发,借鉴国际大学儿童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经验,教师教育课程需要以涵育教师的儿童学素养为目标,在课程结构上做出积极的调整,同时以问题领域为核心组织课程模块,践履"情景化的实践探究"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8.
世界范围内儿童学的研究与学科构建正在深入发展。这样的发展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在纵观了儿童学研究与学科构建的基点及我国教师教育培养模式面临的挑战与问题的基础上,综合评述了日本奈良女子大学的"儿童学项目"与"儿童临床学"专业的课程。  相似文献   

9.
站在未来我国儿童研究发展的战略高度,从走向哲学视野的儿童研究、走向整合化的儿童研究、走向生态化的儿童研究及走向行动定向的儿童研究等四个方面构想了我国未来儿童研究的框架,以期为建立有当代中国特色的儿童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儿童学英语是近年来家长及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现象之一。儿童早期教育理论与关键期理论表明儿童学英语具有生理、心理、认知等方面的优势。让儿童学习英语应当遵循以培养兴趣为主、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等原则。  相似文献   

11.
学科制度的源起及走向初探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学科制度发轫于 1 8世纪、形成于 1 9世纪 ,到 2 0世纪加快了进程 ,始终与高等学校的关系密切。学科制度包括学科准入制度、学科划分制度与专业人才培养制度。促进学科制度的创新应是我们思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对大学素质教育的启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上个世纪发生在美国的批判性思维运动起源于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反思,催生了一门培养和检测大学生素质的批判性思维课程,并对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使批判性思维素质的培养成为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这使美国的大学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且有了可以测试的量化指标。这将给我国对大学素质教育的思考提供必要的参照。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育学科的百年求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20世纪的百年中,中国教育学科在异域理论的“驱动”下,在其他学科的“挤压”下,在意识形态的“控制”中艰难行进,努力挣脱依附的生存处境,谋求自主的发展空间。探寻中国教育学科走过的历史轨迹,有助于洞悉它们在新世纪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以来,在英国高度重视发展高等科技教育的政策与改革背景下,牛津大学积极进行了学科结构的调整,使其文、理、工、商、医等学科得到和谐发展。牛津大学的学科演变表明,大学要基于自身的历史文化、学术传统和学校实际培育自己的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  相似文献   

15.
十八至十九世纪西方职业生涯思想丰富,体现在众多个学科的学者思想中。其中在经济学家的思想里体现在分工理论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划分上,在社会学家体现在职业社会学上,在哲学及政治学家体现在职业选择、职业兴趣、分工等问题上,在早期管理学家则表现出明显的反职业生涯思想倾向。这些是现代西方职业生涯思想理论的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16.
关于综合课程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合课程是一个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概念。早在 19世纪就形成了两种基本的课程综合化的原理———“相关综合原理”与“经验综合原理”。综合课程在整个 2 0世纪的发展则指向于统一儿童与学科知识。从类型学的角度看 ,综合课程可分为“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社会本位综合课程”、“儿童本位综合课程”。课程走向综合化有重要的理论根据。开发综合课程需要注意若干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7.
It is possible that many benefits may be found for all concerned in education and child development in understanding how knowledge of the brain and its development can inform early years practice. This article, written by Brenda Peters and Chris Forlin, both from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reviews literature based on neuroscience to establish potential links wit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an attempt to identify the most appropriate pedagogical support for children with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ASD). Two key themes have emerged: firstly, neuro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translation between these disciplines, and secondly, the relevance of these developments for specific groups of learner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early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and how emerging evidence from neuroscience and collaboration with educators may support future developments for practice for these young learners with ASD.  相似文献   

18.
19.
西方资产阶级人权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中世纪的萌芽时期,14世纪末到18世纪末的形成时期,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实践和发展时期,理论体系逐渐完善。十九世纪以后,西方人权研究和人权理论多维度展开,并在国际社会产生很大影响。其重要影响有三个方面,一是为资产阶级政治服务,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产生重大影响;二是资产阶级人权思想的优秀部分为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可,形成国际公约或标准;三是引起国际范围内的人权讨论,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  相似文献   

20.
把握真实的索绪尔,重视他的学术生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绪尔是公认的语言学大师。他的学说在20世纪的人文学科中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也常常遭到误解和攻击。20世纪最后20年里,中国学术界出现了一股反索绪尔的思潮。因此,深入研究索绪尔,还他一个真实的面貌,阐述他的学说在新世纪里的生命力,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