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我国文化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大学纷纷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的改革.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中,首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设置理念,根据学生兴趣和学程实际设置课程,建立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改革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通识教育课程教师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是教师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对通识教育理解不透,出现课程结构不合理,“核心课程”开发不够,课程管理混乱等现象.需要重新领会通识教育内涵、设置“4+1”的课程模式,加强核心课程、综合的课程、主题研讨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强化教育经典导读.注重隐性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3.
对教师知识的理解会直接影响到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各师范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虽然都开设了通识教育课程、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实践课程,但由于人们对教师知识认识上的偏误,导致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问题,削弱了这些课程本身的教育功能。因此,需要从拓展通识教育的设置空间、增设儿童专业课程、完善实践课程管理等方面,破解当前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在国外大学已广泛开展,在我国却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外语专业教学中加强人文通识教育,可以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是解决目前我国外语专业教育教学中所面临困境的创新之路。那么外语通识教育是否具有可行性,通识教育是否该本土化,如何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如何建立人文教学环境和通识课程教学模式等是当前英语专业教育改革急需探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教师教育中实施通识教育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但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中的通识教育还存在认识不到位、师资水平不高、教学方法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选课存在功利倾向等问题。解决教师教育中通识教育的问题可从提高认识、调整课程结构、促进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结合、多种方式解决师资队伍问题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地方综合性大学通识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设置原则,并就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优化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前,地方财经类院校的商科类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具有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比重较大、必修课的构成趋同、选修课的构成和修读方式趋向多样化的特点,存在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自主设置权过窄、特色发挥不足,学生选课的自由度过小,与商科人才综合素养培养的吻合度不够、通识教育课程的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需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商科人才的素质、学校的特色和传统,进一步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强化通识教育课程实施的保障等来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8.
从通识教育课程理念认识的必要性、通识教育课程概述、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国外高校通识教育实践经验及国内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管理新对策五个方面阐述如何通过认识、比较、发现问题及提出对策的过程与手段,以期为高校本科学生创新教育管理方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围绕国外通识教育及我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基本理念,将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了高校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大学"通识教育"的精华,提出我国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应以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学科为核心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0.
瞿林美 《考试周刊》2013,(23):156-157
本文分析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对通识课程设置作思考,即确立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模式、提高教师胜任通识教育教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通识教育的意义和概念,对目前国内高校通识教育现状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通识教育存在着重视不够、研究不够、师资不足、管理不到位、教学效果不好等问题。作者认为通识教育对课程教师的专业知识底蕴、人格魅力、创新能力和学习提高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应该从政策支持、建立教学联合体、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新教学方法的学习、健全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等几方面促进通识教育师资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通识教育理念已为我国教育界所接受且在职前教师教育体系中已见成效。但职前教师教育中的通识教育仍存在着教育目标、课程设置、认识水平、师资水平和教学方式与方法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文章通过对通识教育在职前教师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教师教育中通识教育发展的强化理念、完善制度,统筹管理与规划设计课程体系,合理调整教师资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通识教育氛围等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育一体化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教育理念。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应借鉴国外教师教育的经验 ,开展高师“一般课程”一体化研究 ,合理调整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中的“一般课程”的门类和学时比例。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遭遇的困境根源在于对通识教育概念的误读,通识教育的内涵包括了理念、制度与课程三个维度。全人教育的一些观念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和全面地理解通识教育的内涵。通识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教育,是培养"全人"的教育,是跨学科整合的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特殊教育师资专业化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师专业化思潮的推动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不容回避。本文在综合教师专业化一般概念和特殊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内涵:包括掌握科学系统的知识,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有充分的专业自主权、恪守职业道德四个方面。从专业化的角度审视当今我国特教师资培养的目标、模式和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完善培养目标,实行课程分层和分流,增强课程实用性,力求课程综合化,加强行动研究能力的培养等。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的要旨在于滋润、陶冶、熏染和感化。通识教育以其非功利性和文化根基宽广性为主要特征,在职前教师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为职前教师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对通识教育的内涵进行追寻的基础上,聚焦通识教育在职前教师教育中所处的地位,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职前教师教育中开展通识教育的深刻认识通识教育理念、确立通识教育课程目标、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选调高素质师资队伍和营造通识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等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7.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中设置儿童学课程是重塑教师专业素养、顺应国际教师教育发展趋势和应对教师现实困境的必然要求。其设置需要超越学科体系的组织线索,以问题领域为核心组织课程模块;超越心理主义的课程内容,彰显课程建构的社会文化视角;超越对儿童发展普遍规律的依循,关照儿童个体差异。儿童学课程要设置如下课程模块:儿童身心发展、儿童发展与社会、儿童研究方法、儿童研习实践。  相似文献   

18.
日本综合学科高中是20世纪90年代诞生的新型高中,主要以普职课程融通和科目选修制为特点,将升学为主的普通教育和就业为主的职业教育融合在一所学校体系内。综合学科高中发展至今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主要体现在三级教育管理体制、办学规模、课程设置、学分制课程管理方式、校外学分认定及毕业生双向出路等方面。但综合学科高中也面临发展中的深层困境,如政府后期财政投入不足、高中序列化问题加剧、课程优势削弱、教师队伍建设不充分以及"重升学、轻就业"倾向凸显等。日本综合学科高中在多样化、个性化教育改革中独有的优势逐渐消失,重新构建综合学科作为第三学科的主体性和独特性是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传统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型,构建新型的教师教育课程是摆在地方师范大学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Q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课程上进行了多次改革后,课程体系结构趋于优化,课程模块初具特色,教育实践得以强化。以教师实践性知识为分析视角,通过对课程认识、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四个方面的反思,提出基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教师教育课程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