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记者》2011,(2):38-38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企业舆情报告》显示,2010年企业舆情危机总量达154件,同比增长83.3%;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的企业舆情危机数量平均增长率为31.5%;2010年成为中国企业舆情危机的井喷年。  相似文献   

2.
网络"窝里斗"究竟斗垮了谁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企业舆情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舆情危机总量达154件,同比增长83.3%,而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的企业舆情危机数量平均增长率仅为31.5%.根据舆情危机事件背后主体企业的网络声誉的评价,结合舆情危机事件本身的热度,《企业舆情报告》对2010年品牌网络声誉损耗进行了排行.其中腾讯因"3Q大战",被列为2010年网络声誉损耗程度最高的品牌,而蒙牛也因"伊利诽谤门"位列前十名.  相似文献   

3.
近日,由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201 1年《舆情蓝皮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研讨了当前中国社会舆情的特点、舆情和危机传播规律,分析了2010年影响力较大的舆情和危机事件,并正式发布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1)》。  相似文献   

4.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智慧传播的多样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媒体、企业与受众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话语权下放的社交媒体时代,网民的表达渠道和方式得到进一步拓展,话语权重提高。而对于不断发生的企业危机事件,其热敏属性所引发的网络舆情讨论也在不断激发事件热度,后真相时代所带来的意见情绪化传播也给企业危机公关和舆情管理形成了挑战。海天“双标门”事件的失败危机公关造成了股价的断崖式下跌,反映出企业在公关和舆情管理上的诸多弊病。本文以海天“双标门”事件为研究案例,着眼于企业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机制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从多学科视角分析该事件舆情表征及提出应对之策,探索企业危机舆情管理的传播实践规则。  相似文献   

5.
数字     
《新闻实践》2012,(10):78-78
65.2% 8月20日新民晚报消息:由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主编的2012版舆情蓝皮书《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2)》在沪发布。近年来由于网络社会的迅速发展,由新媒体作为首次曝光媒介的舆情事件正逐渐增加,其占全年社会舆情热点事件的比例从2007年的略过半数到201 1年的65.2%。从471个有效样本的分布情况来看,新媒体首次曝光的事件有307起,而传统媒介曝光的仅有145起。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舆情频发的今天,政府在危机情景下的表现直接关乎网络舆情事件的走向和发展,甚至影响网络舆情事件的最终结果。本文以2011年和2012年上半年热点网络舆情事件为样本,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危机情景下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的主要途径与传播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政府在网络舆情危机应对中的得失,以期为政府的网络舆情应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路明 《青年记者》2016,(2):112-112
新媒体格局下企业舆情管理呈现的新特点 当前,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一起成为危机事件信息的采集者、发布者、追踪者。同时,由于新媒体较传统媒体表现出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交互共享性强等优势,成为了企业危机的聚焦地、放大器。在众多企业面临的舆情危机中,正是许许多多个人意见式、感受分享式、调侃式、揭露式的小帖子、邮件或博客文章,使得某些事件迅速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并引来传统媒体的大规模介入。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2012,(10):37
上海交大舆情研究实验室编制发布的2012版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显示:上年度,报纸、互联网新闻和微博是社会舆论热点事件的三大曝光渠道,其曝光量分别占全年影响较大舆情事件的24.7%、24.9%、20.3%。此外,由网络论坛社区曝光的事件占14.3%,  相似文献   

9.
宏观视野 微观着手目前的网络舆情分析行业,主要分布在政府部门、媒体、企业和高校.其中政府部门所设立的舆情监测机构侧重于对民生民意的观察、相关措施的制定;媒体设立的舆情分析机构侧重对事件过程的关注,一方面为媒体提供新闻内容,一方面可考察媒体使用情况;企业的舆情分析机构往往从自身效益出发,多为危机事件预防;而高校的舆情分析实验室则一般是研究性机构,更注重反思事件从发生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网络舆情的走向及其作用,做出客观性、规律性总结,并结合学理思考,形成最终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李静  谢耘耕 《新闻界》2020,(2):37-45
本文基于2010-2018年10600起舆情事件,考察了事件本身属性、媒介传播、网民参与及政府干预对网络舆情热度的影响。多元分层回归模型的结果表明:1.环境和文化体育类事件网络舆情热度较高,反腐倡廉类事件网络舆情热度较低;因为大型活动和科技发现引发的舆情事件传播热度较高。2.由传统媒体、网络新闻首次曝光的舆情事件热度较低。3.出现第三方、网络谣言、网络动员的舆情事件热度较高,意见领袖的出现对网络舆情热度没有显著影响;网民舆论倾向性非常正面的舆情事件传播热度较高。4.网络舆情事件中如果国家部委进行了干预,则舆情热度较高;政府干预的时效性越差,网络舆情热度越高;政府采用新闻发布会、社交媒体回应的舆情事件热度较高,利用对外公告或文件回应的舆情事件热度较低;政府干预级数与网络舆情热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美国《危机管理》一书的作者RobertHealth曾经对《财富》杂志前500强的大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进行过一项专门调查,结果显示98%的被调查者认为,现代企业面对危机,就象人们必须面对死亡一样,已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每个企业都可能遭遇危机。而重大的危机事件往往是良好的新闻题材,在传媒发达的今天,企业的危机随时会成为人人关注的事件,应对是否得当,对企业的声誉乃至生存将产生重要影响。于是,就产生了危机公关这一新的学科。与危机事件的放大离不开传媒一样,危机公关的实施同样要借助传媒。因为,企业对危机事件所做的“澄清”和“改正”,只…  相似文献   

12.
孙燕 《青年记者》2016,(24):29-30
“魏则西事件”使百度陷入舆论危机 魏则西,一个患有罕见滑膜肉瘤的年轻人,通过百度搜索找到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尝试了一种号称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合作的肿瘤生物免疫疗法.在花光了借来的20万元后才得知,这是一场毫无意义的医疗骗局.2016年4月12日,魏则西在咸阳家中病逝.2016年5月,“魏则西事件”成为舆情焦点. 媒体(包括自媒体)上关于该事件的舆情集中在三个层面:批判百度的企业道德和竞价排名营销;揭露“莆田系”及武警医院科室外包问题;质疑政府监管缺失.  相似文献   

13.
舆情危机事件的处理,关乎社会稳定,一直以来都被各国政府高度重视。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社会舆情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各类媒体成为公共危机管理的必不可少的合作对象,在危机舆论走向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公共危机舆情管理进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期,这种挑战在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中鲜明地呈现出来。本文以此事故为引,通过分析当前媒体面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舆情走向暴露出的问题,探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应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应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舆情走向。  相似文献   

14.
从2003年的非典到2006年的多宝鱼查出致癌物、2008年的奶粉添加三聚氰胺、2009年的龙凤汤圆氧化值超标、2010年的小龙虾致病等,公共卫生危机报道均占据了媒体的重要位置。我们可以发现,大众传媒在公共卫生危机事件中,主要担当着以下四个角色:公众健康环境的预警者、公众知情权的捍卫者、公共安全危机真相探究的推动者和危机情况下社会舆情的引导者。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讨论网民关系网络,得出其为一个均匀网络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建立危机事件中网络舆情的传播模型,研究消极思潮产生扩散的条件,并针对不同规模的消极思潮提出应急对策,避免网络舆情在为国家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的同时引发次生的危机事件。研究成果为危机事件中政府管控网络舆情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北京晚报三单位,在新闻大厦共同举办月度舆情动态分析报告会。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成员,分别就2008年12月的网络舆情动态分析,以及危机事件处置做了专题报告。这是该所首次发布的网络舆情报告,该报告运用第三代搜索技术和先进的舆情监测分  相似文献   

17.
刘锐 《编辑之友》2016,(1):52-58
以我国2003年-2015年130起热度较高的地方政府重大舆情危机事件为样本,研究发现,2003年以来,我国地方重大舆情呈现出阶段性差异,经历了舆情类型、发生地域、首曝媒介、曝光路径、传播环境等的迁移.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应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积极支持公众舆论监督;加强重点地域和媒介信息监测;力促传统媒体转型,强化新兴主流媒体建设;防范网络谣言危机,抑制网络动员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18.
微信等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使社会传媒生态系统发生巨变。本文以"绥中东戴河新区宰客,旅游市场混乱"微舆情事件为例,通过试析微舆情传播特点、舆情危机表现力等,阐述市县两级政府在微舆情事件中化解危机的具体操作,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儿童相关的舆情事件呈现新特点.本文采取定性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以《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0-2017)数据库舆情事件月度排行榜中儿童主体相关事件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信源敏感度、报道活跃度、政府组织介入度、事件发生地以及事件类型五个维度,探索网络舆情中涉及儿童主体事件生成和传播机制.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20.
分析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与网络谣言的传播特性及制约传播的因素,以网络信息量为研究对象,构建网络谣言对网络舆情的影响模型,确定模型的平衡点及其稳定性,研究在3个阶段产生网络谣言对舆情的影响程度,提出降低网络谣言对网络舆情之影响对策,为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