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词类范畴是一种原型范畴,范畴的原型认知效应为词类的偏移提供了心理依据;非范畴化认知机制是词类偏移的心理操作方式。词类偏移反映了汉语词类的真实面貌和人类思维的认知规律,是正常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经典范畴理论在汉语词类研究中的困境出发引出原型理论与非范畴化理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原型理论和非范畴化理论在汉语词类研究中的解释力,旨在探索汉语词类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从语法概念迁移视角,采用"英语词类学习母语迁移分析框架",检索中国大陆英语初学者写作中出现的词类混用偏误,从而探索初学者词类偏误的系统性特征与认知根源。本研究发现:初学者词类偏误频次很高,偏误类型较多,最为常见的是名词与形容词混用等四种类型。这些偏误已具有系统性、规律性特征,其认知根源是汉语[词类]语法概念范畴系统及其属性的负迁移。本研究有利于中国本土二语概念迁移研究的推进,对英语词类的教与学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寻常词语铁成金--谈谈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典活用是寻常词语艺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语法现象,属语法范畴,在现代汉语中是修辞现象,属修辞范畴。进而描写了现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类型,分析了其独特的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5.
与汉语的词类范畴相比较,英语中没有作为独立语法范畴的量词词类,但是履行量词功能的结构却普遍存在,并且英汉语言中均存在"一物多量"和"一量多物"的语言使用现象.我们发现量词与事物的搭配取决于认知主体的不同观察角度和突显方式.观察角度不同,突显的侧面会有相应变化,同一事物可以产生不同的意象,反映在语言使用中的"一物多量"现象."一量多物"也体现了人类范畴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名动词在汉语语法中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词类。《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名动兼类词的调查表明:所谓的名动词这一概念是既不具科学性也不具实践性,甚至还容易导致词类系统的混乱。在使用大型语料库对所谓的名动词进行了专项研究后,发现大多数所谓的名动词实际上是一种语法隐喻,是词类的去范畴化和再范畴化。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应将其标注为名动兼类词。  相似文献   

7.
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崭新的理论,其产生离不开世界请语言的研究成果。由于汉语缺乏形态的孤立语特点和中国源远流长的小学传统,汉语语法学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研究基础,赵元任的《汉语口语语法》即是其中之一。赵元任先生在早于认知语言学诞生10多年前就提出了与该理论相类似的观点:由意义出发归纳词类的形式标准;语法范畴的确定具有相对性;语言系统中存在对称和不对称的扭曲现象。  相似文献   

8.
范畴化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概念的基础,近年来逐渐受到了语言学家的重视。完整的范畴化理论由范畴化与非范畴化构成。语法范畴等词类概念在现代语言学中已被广泛接受和认可,各种语法理论都利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范畴来建立自己的理论模式。英语中任何词类范畴都能互相转化。而且词类范畴也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分。范畴化理论可以用于英语教学并对英语词类转化有一定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词类的划分属于语法范畴,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在汉语中主要通过语序和虚词体现,表面看起来和语音毫不相干,但是,在判断词类时,经常要考虑到语音因素,如声调的变化、轻声、儿化都影响到词类的划分,由此看来,汉语语音在词类的划分中有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汉语量词经历了较长的命名过程才被普遍接受并列入汉语语法词类;英语中的表量词的功能和性质类似汉语量词,但尚未统一命名,也未进入英语语法词类.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认知角度对汉语量词进行的研究有所增加,且开始在语言层面研究英语量词和比较汉英量词,但从认知角度对比汉英量词的研究较少,有关汉英器官量词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问题和现代汉语的“名物化”问题如出一辙:“名物化”理论是参照印欧语体系而抹杀了现代汉语自身特点的产物;“词类活用”说则是参照了现代汉语体系而抹杀了古代汉语(文言)自身特点的产物。某些词的固有的功能属性特点为我们认识“词类活用”说提供了认知上的依据。我国的语法传统是“让语法学更有效地为我们的语文教育服务”。“词类活用”说正是这一传统的历史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零位派生现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因而受到学界广泛关注。通过认知语法的“识解”理论,提出了“词类边缘潜势”概念,阐释了零位派生现象的认知过程,得出零位派生现象符合人们的认知模式,因而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英汉介词与介词短语有相似之处:介词在句法中都起定位、粘着作用;介词短语的主要句法功能都是用作状语。不同之处是:在句法结构方面,英语介词与介词短语的句法特征说明英语语法以形统意;汉语介词与介词短语的句法特征说明汉语语法以意治形。在句法功能方面,英语介词短语的语序不影响句子的语意;汉语介词短语的语序决定句子的语意。英汉表示时间与地点的介词短语的语序反映了两个民族认知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突显是认知域中“注意的焦点”。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语言表达的差异。从认知域的突显角度看,英汉民族在许多方面存在认知上的差异。习惯表达的信息突显认知差异;词类转化的意义突显认知差异;句子信息重心显突认知差异等是英汉民族最基本的思维认知差异。对英汉民族在思维模式和语言认知上的差异进行比较,有助于学习者掌握两种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摆脱本族语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词类划分是现代汉语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现代汉语词类的相关特点,造成了词类划分难。目前语法界对于词类划分的标准,一直以来争议较大,大致可分为“多重标准派”和“单一标准派”。词类的划分应着重于词的语法功能,从语法功能入手,统一标准,提出具体的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老话题,这种语法现象的存在有其内在及外在的条件,这些条件使词类活用现象得以存在。本文认为,语义基础及汉语本身的特点是其内在条件,实际语言交际的需要是其外在条件。具备了这些方面的条件,词类活用才能得以生成。  相似文献   

17.
汉语词类的名称和数量,差异都很大。就名称而言,有的名同实异,有的名异实同;就数量而言,有的体系仅8类,有的体系达19类。研究各体系词类设置的现状,可以从比较中决定取舍,从而拟定词类设置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古汉语词类活用说太笼统太庞杂,并不符合古汉语实际。从语法意义上看,古汉语词类活用可看作是兼类和表述功能的转化。从语用上看,古汉语词类活用多为专有名词。  相似文献   

19.
对古汉语中词类活用和兼类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的活用和兼类是古汉语研究中颇有争议的问题,学们对此多有讨论。本从古字的原始构形、字(词)的原始词性、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汉语句子对举的特点诸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大量名词用作动词不是词类活用,上古汉语动词无及物与不及物的区分等观点。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趋势下,汉语在世界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当前汉语教研中只能教会“知其然”而不能教会“知其所以然”的现象日渐突出,词类问题仍是汉语语法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受到理论和实践的“两面夹攻”,这些主要涉及语用语境问题、词类问题、句子分析问题等,而如何保护现代汉语、保卫其纯洁和纯粹,使其免受政治化语言和网络语言的不良影响,亦应引起当前我国语言学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