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德国文艺学专家姚斯提出接受美学的概念,认为作品在读者没有阅读之前只是半成品。他认为文本和作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本是作者创作的作品的自在状态,它独立于接受主体之外,不依赖接受主体的审美经验而存在,但是作品则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融合了审美主体体验、情感和审美趣味的审美对象,是被读者感知过、再创造过的文本。阅读者是接受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也要结合接受美学理论,关注学  相似文献   

2.
悲剧和喜剧无疑是极具美学价值的艺术门类和美学范畴.二者在审美价值方面呈现出相反相成的特点.本文从审美心理这一视角入手,从创作主体心理、接受主体心理、文本心理蕴涵及艺术效果三方面对悲剧和喜剧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王绩与王维适意诗创作的不同思想成就与艺术成就,是他们各自不同适意观的体现:王绩注重主体的自适;王维关注主体精神的“空”——“忘适”.两位诗人适意诗创作的相同之处在于均表现了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不同之处在于主体创作心态不同、读者审美接受不同、当代实践价值不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阐释学、符号学、叙述学、接受美学以及主体批评等多种理论.从文本、社会背景、创作时尚、作家的主体意识以及审美视角等多方位进行审视.较为深刻地探讨了《围城》的思想蕴含。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文本叙事与接受主体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文本叙事与主体的读解上。文本叙事是客观的存在,而主体读解则因各主体的出身、品性、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审美趣味以及理解能力等不同而有所不同,甚至大相径庭。文本叙事与接受主体之间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它会由于接受主体所属群体的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区别。接受主体之间的"矛盾",也体现在对于续书的接受上。无论是文本叙事与接受主体的"矛盾",还是接受主体之间存在的"矛盾",都说明《红楼梦》内在潜能的丰富性及其与接受主体关系的复杂性。有清一代有些人不能接受、甚至拒斥《红楼梦》,这固然有接受主体受时代局限的因素,但主要与接受者个人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甚至文学修养等有关,同时也与当时传播条件的限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 ,着重探讨了接受主体对创造主体所形成的文本再创造的审美观照过程中 ,产生意境的审美途径 :意境审美创造活动 ,是创造主体的文本创造与接受主体的再造想象的相互融合 ,即接受情景的虚实相生 ,审美意蕴的多极化 ,终至形成意境那圆融浑成、“太一”化工的“韵外之韵”、“象外之象”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论当代台湾电影对城乡文明的书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台湾电影对台湾城市形象几乎不约而同地进行了负面性的书写.李行和侯孝贤等人对乡村文明充满眷念和赞美,而对现代城市文明则基本持贬斥和批判的态度.当代台湾电影的创作主体在城乡文明相比照这一叙事主题上预设的叙事立场,及其对城乡文明的复杂的审美情感构成了其电影的潜文本,而这些潜文本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是以对显文本的审美价值的损害为代价的;潜文本与显文本在真实性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悖逆.  相似文献   

8.
《柳州师专学报》2022,(1):53-63
无论是书法创作,还是书法欣赏,其过程皆为审美体验活动,审美主体美感的产生即是书法意象画面的显现。从创作来看,受制于材料性能、空间环境以及表现能力、情绪变化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书家胸中之象亦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势赋形,势随情生,及至物化于纸上之时,文本所呈现之画面已非书家胸中之象。对欣赏而言,审美主体的审美感受受到人生阅历、文化素养、生命感悟、时空流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即使面对同样的文本画面,不同审美主体、不同时空,所显现的意象画面亦存在差异。同时,作为审美对象,不同的书法文本对审美主体的意象画面显现亦起引导、制约作用,故同样的审美主体面对不同的书法文本画面所显现的意象画面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创作主体的文本创作与阅读主体的创作阅读这两者之间由于客观上存在着“时间距离”,所以读者在阅读文本时,是紧跟作者的思路、附和作者的思想,还是读者克服由于时间距离带来的消极因素,合理的完形补白,积极的进行自己的审美体验,读出自我,是摆在文本阅读者面前的重要问题。阅读主体进行文本阅读时,必须努力消除“时间距离”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艺术本质是对艺木本体的抽象和概括。研究艺术本质的先决条件是弄清艺术本身、艺术本体。大致说来,目前关于艺术本休的论说有三种,即作品本体论、生命本体论、接受本体论。我们认为,艺术文本、生命意识、接受主体都只是艺术本体的一个组成要素,因此,作品本体论、生命本体论、接受本体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本文指出,艺术本体是艺术活动本身,包括艺术家体验生活、激起审美感兴、形成审美意象、物化为艺术文本的创造活动和欣赏者透过艺术文本构建审美意象、形成审美意境、体悟宇宙人生意蕴的欣赏 接受活动,这一囊括创作(作者)、作品、接受(读者)的动态活动,才是艺术本质研究的基础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体育比赛中兴奋剂使用与禁止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体育比赛中使用兴奋剂 ,违反体育道德 ,破坏“公平竞争”的准则 ,危害运动员的生命与健康 .简述体育比赛中使用兴奋剂的历史和现状 ,兴奋剂对竞技运动的影响及其对运动员身心健康的危害 .阐述了国际奥委会反兴奋剂的鲜明态度 ,以及我国政府反对使用兴奋剂的坚决立场和不懈努力 .旨在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排除兴奋剂对竞技体育的影响 ,更好地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以下放权力为导向的行政体制改革,对推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权力失范,腐败现象呈蔓延的趋势。权力制约是防止腐败的有效手段,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是规范权力运用、遏制腐败蔓延、实现民主政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19.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法律移植是不同文明之间的法律制度互相借鉴与取舍的过程,只要国家或民族间彼此发生了关系,都将会造成文化上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自有国家以来,几乎任何形式的法律文化都避免不了法律之间的移植问题,所以说法律作为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在国家和民族间创造性地移植和借鉴是历史的必然,更是国际文化交流背景下所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我国目前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移植或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法律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法律移植的理论评析,着重论述了进行法律移植的充分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