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吡啶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麦植酸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建立了用硫酸铁铵-双吡啶比色法定量测定小麦植酸含量的一种新方法.在所述试验条件下,样品重为25mg,加热时间为30min能较好的测定出籽粒中的植酸含量,5次重复测定3个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92%~2.68%之间.内标试验表明,植酸的平均回收率约为97.3%,测定结果与三氯化铁比色法进行相关分析达极显著水平.因此,该方法可用于小麦籽粒中植酸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2.
小麦籽粒中戊聚糖含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皖麦19等9个品种(系)的戊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籽粒中戊聚糖含量在5.92%~8.01%之间,品种间具有显著差异。皖麦19和内乡188是戊聚糖含量较低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2000~2001年对河南省8个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的戊聚糖进行了测定.不同品种戊聚糖的平均含量变化范围为6%~9%.不同品种和不同生态条件下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均有很大差异.5个试点小麦籽粒戊聚糖的平均含量与千粒重、降落值均成负相关关系(r=-0.83、r=-0.31),而与蛋白质的含量却呈正相关关系(r=0.35).所以说,戊聚糖含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环境和生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正交设计优化冬瓜籽半仿生法提取最佳工艺。方法:选用L9(34)正交表,通过模拟人体内胃肠道酸度环境,调节最终pH值分别为2.0、6.0和7.5,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皂苷含量。以冬瓜籽皂苷含量为指标,通过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液料比三种因素确定冬瓜子皂苷最佳提取工艺,并用SPSS 19.0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各影响因素顺序为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当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分别为1∶20、90℃和180min时提取效率最好,皂苷提取率为0.52%。结论:半仿生法提取优化一种冬瓜籽皂苷最佳提取工艺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5.
试验于2015—2016年在河南科技学院乔榭试验田进行,以小麦品系3015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不同的播期,研究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小麦灌浆过程中籽粒氮、磷、钾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小麦品系3015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早播晚播中播.籽粒中磷的含量差异显著,中播比早、晚播含量分别高9.2%、7.4%;钾素含量早播明显高于中、晚播,分别高79.7%、157.9%,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灌浆过程中,花后31 d之前小麦籽粒氮素含量在3个播期之间差异极显著,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其差异逐渐降低,在花后24 d,小麦籽粒中氮素含量早播比中、晚播分别高2.3%、14.5%,且存在极显著差异.建议小麦品系3015早播,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CIMMYT小麦微核心种质164份种质资源为材料,用不破坏籽粒的DA7200方法测定籽粒蛋白质含量,比较分析了164份种质资源蛋白质含量的高低,筛选出一批宝贵的高蛋白和低蛋白的种质资源,以及一些蛋白质含量中等的种质资源.高蛋白的资源用于面包用品种的选育,低蛋白的种质资源用于糕点用品种的选育,蛋白质含量中等的种质资源用于加工馒头和面条用小麦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对皖麦19等9个品种(系)的戊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籽粒中戊聚糖含量在5.92%~8.01%之间,品种间具有显著差异。皖麦19和内乡188是戊聚糖含量较低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面粉、紫薯泥作为原料,酵母、白砂糖、起酥油等为辅助原料制作紫薯泥吐司面包。方法:以感官评价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紫薯泥吐司面包的配方与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确定其最佳配方为:紫薯泥添加量20%,酵母添加量1.4%,白砂糖添加量16%,起酥油添加量4%;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60min,醒发时间60min,焙烤时间21min。结论:通过重复验证试验,在此优化配方与优化工艺条件下制作的紫薯泥吐司面包具有瓤心紫色均匀,口感柔软香甜,具有紫薯特殊香味。  相似文献   

9.
静态顶空-气质联用法快速测定油漆中苯系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GC/MS),对不同油漆中苯及同系物进行含量测定。在样品分散剂DMSO、平衡温度120℃、平衡时间60 min等优化的静态顶空进样条件下,进行了方法学的考察。苯及同系物的线性良好,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大于0.99,3个不同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大于70%。实验结果表明,样品中苯及同系物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10%,数据准确、重复性好。同时,HS-GC/MS快速、简便、可靠,是检测油漆等化工品中苯及同系物含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声波法从小麦中提取尿囊素,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试剂60%的乙醇,料液比1∶15,超声温度40℃,超声时间20 min,提取次数为2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小麦中尿囊素含量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1.
对香蕉皮单宁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对单宁对 A4碳钢在 HCl 溶液的缓蚀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单宁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0.33g·mL -1,温度51.71℃,时间1.49h.在此条件下,香蕉皮单宁的提取率为1.485%,与理论值相差0.004%.缓蚀试验结果表明,在酸洗时间8h,酸洗温度40℃, HCl 浓度0.8mol·L-1时,单宁提取液有一定的缓蚀作用,但缓蚀率不高,通过与乌洛托品和乙酸锌双复配,缓蚀率可提高到93.97%.  相似文献   

12.
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瑞香素含量为评价指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观察浸润水量、浸润时间、乙醇浓度对瑞香素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瑞香素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44.914,X-24(r=0.9992,n=6).最佳提取工艺为A3B3C2D1,即10倍量浸润水量,浸润时间为10h,每次1.0h.结论:该工艺合理、简单、可靠、有效成份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3.
对商丘10种不同类型土质对强筋小麦品质与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池栽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自然条件下,小麦籽粒产量与土质类型本身属性关系不大,土壤基础肥力和全氮含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影响较大,速效氮和全氮含量与小麦品质呈显著正相关.5种达到二级强筋小麦品质标准的土壤基础肥力是:有机质11 4.4g/kg、全氮(N)08.5 g/kg、速效氮(N)913.mg/kg、速效磷(P)92.4mg/kg、速效钾913.2 mg/kg .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声波提取、正交试验等方法,探讨了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等因素对甘薯叶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及其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甘薯叶不饱和脂肪酸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超声时间25 min、超声温度20℃.验证试验表明此方法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5.
百部中单宁的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提取剂的浓度与PH值、提取时间等条件的调控,采用L9(34)正交实验,Folir-Denis法测定提取液中单宁含量。结果显示乙醇浓度为50%,PH值为3,提取3h为最佳提取工艺,所测百部的单宁含量为0.93%。该方法稳定可靠,RSD为2.96%,重现性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7.2%。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氮肥水平下烯效唑对小麦籽粒氮素含量的影响,氮肥总用量为主处理,烯效唑干拌种浓度为副处理,主副处理各设四个水平。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后,籽粒中蛋白氮与非蛋白氮含量及最终的蛋白质含量表现一致。在不施氮与低氮水平下,表现为40mg/kg>60mg/kg>20mg/kg>0mg/kg;在中氮与高氮水平下,表现为20mg/kg>0mg/kg>40mg/kg>60mg/kg。相关分析表明,非蛋白氮含量急剧下降阶段即蛋白氮含量急剧上升阶段的蛋白氮与非蛋白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花后10d开始籽粒蛋白氮与收获后籽粒蛋白质含量也显著相关性。因此,烯效唑处理提高了籽粒中的非蛋白氮含量,从而有利于籽粒蛋白氮的合成,进而影响籽粒最终的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提取燕麦麸皮中的蛋白质,以燕麦麸皮为原料,测定蛋白含量、脱脂,以超声时间、加水量、加酶量为单因素,使用超声辅助酶法进行提取试验,使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计算蛋白质提取率,确定各单因素的最佳提取条件.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正交试验,得燕麦麸皮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超声时间60min,加水量60mL,加酶量0...  相似文献   

18.
以油茶壳为主要原料,选择超声波-微波协同萃取法,通过在超声功率、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一定的情况下协同微波提取法再次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应用了响应曲面法对其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得出总黄酮的最佳提取率.研究结果表明:在超声提取功率恒定为250W,提取时间为60min,乙醇浓度60%,固液比为1:25时,再次进行微波试验,当乙醇浓度为70%,固液比为1:30,微波提取时间为8min,微波提取功率为600W时,总黄酮的提取率最大,为1.87%,而理论值为1.89%仅相差0.02%,说明采用RSA法优化得到的提取条件可靠.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导入反义Trxs基因的成熟小麦籽粒00TY5及非转基因对照小麦籽粒Y5ck分别进行常规发芽试验,难溶性麦谷蛋白组分测定及α-淀粉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导入的反义Trxs基因在小麦受体中表达良好,转基因小麦籽粒的抗穗发芽能力切实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以紫粒小麦麸皮的乙醇浸提色素溶液(pH=2)为材料,进行了紫粒小麦籽粒色素的光谱特性的测定以及pH、温度、自然光、氧化剂(H202)、还原剂(NazS03和维生素C)、防腐剂(苯甲酸钠)和柠檬酸、食盐、蔗糖等食品饮料添加剂以及常见金属离子(VF^2+、Ca^2+、Zn^2+、Mg^2+、Al^3+、Cu^2+、Fe^3+)等对紫粒小麦籽粒色素稳定性影响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可见光区,紫粒小麦籽粒色素酸性乙醇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0nm;紫粒小麦籽粒色素的颜色与pH有关,pH越小颜色越鲜艳,在pH≤3时紫粒小麦籽粒色素呈现稳定的棕红色;蔗糖、食盐、热、还原剂对紫粒小麦籽粒色素的影响很小;常见金属离子除Cu^2+、Fe^3+外,其他均对紫粒小麦籽粒色素无影响;紫粒小麦籽粒色素抗光照但不抗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