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宇宙线和超高能天体物理是当代基础科学的重要前沿学科。我国和日本在西藏进行的宇宙线合作研究,是当前我国宇宙线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高海拔的地面可以观测到更多的宇宙线高能粒子,宇宙线研究最好能在数千米高山上进行,而日本没有4000米以上的高山。中日两国的合作研究酝酿于1978年,正式合作从1980年开始。实验基地设在拉萨附近的曲水县甘巴拉山(海拔5500米)上,探测手段是由铅板和X光片组成的量能器,主要记录超高能宇宙线粒子在大气中产生的空气簇射的轴心附近的高能粒子束,进而研究粒子核作用特性和原初…  相似文献   

2.
自从宇宙线发现7o多年来,它为人类认识微观和字观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在高能加速器问世以前,利用宇宙线作为唯一的高能粒子源在微观世界的研究方面曾有过一系列重大发现,如正电子、u子、π介子、K介子、超子、电磁级联过程、核级联过程、广延大气联级现象等,从而开辟了粒子物理这门重要的前沿学科。直至现在,宇宙线研究仍然起着尖兵探路的作用。另一方面,从宇宙线发现之日起,这项研究一直推动着天体物理和地球物理的发展。例  相似文献   

3.
自从上世纪20年代宇宙线被发现以来,其起源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困惑.这一未解之谜也因此被列入21世纪11大科学难题之中.在宇宙线起源的探寻中,不受磁场偏转影响的中性成分(如光子和中微子)很自然的成为宇宙线源头的信使.此外,通过测量受磁场影响微小的高能(>50 EeV)带电粒子,也可以获取源的信息.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γ天文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并有望破解世纪之谜.为了提高地面探测器的观测能力,发展宽视场和高灵敏度的巡天扫描探测手段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位于我国西藏羊八井国际观测站的两个实验所采用的正是这种大气簇射的测量方法,它们分别是中意合作ARGO实验和中日合作AS_γ实验.为获得更高灵敏度,我们提出了在西藏羊八井建立集5种探测手段于一身的大型复合实验阵列(LHAASO).本文对宇宙线观测的发展历程以及前景做了详细介绍,在后半部分对LHAASO的物理背景和实验方案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arge High Altitude Air Shower Observatory,LHAASO)项目是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宇宙线研究领域提出的重大前沿项目,也是中国在西南地区布局的又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HAASO项目的实施将最终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宇宙线研究中心,与世界其他3个宇宙线观测站(位于阿根廷的极高能宇宙线观测站、位于南极的中微子天文观测站、待建的甚高能伽玛天文观测站)形成优势互补,对宇宙线起源这一世纪之谜发起冲击,并推动粒子物理学、天文学、宇宙学领域的相关科学研究产生突破性进展。同时,项目的建设运行也将对设施所在地的科学研究、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有重要影响,提高地区科学普及水平,并带动相关经济文化发展。文章将针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地方的科技教育及经济社会影响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云南科技管理》2019,(2):62-63
<正>宇宙线是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带电粒子,其起源是当代物理学和天文学中未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云南大学在宇宙线和天体物理研究方面具有较悠久的历史,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云南大学一直开展宇宙线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参与了多项宇宙线国际合作项目。在天体物理研究方面,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开展了银河系及河外各类致密天体高能物理过程及其对高能宇宙线可能贡献的研究。1999年,云南大学与中科院云南天文台联合成立了云南省天体物理中心(即  相似文献   

6.
宇宙射线是来自宇宙的高能粒子流,自动送上来的宇宙深处的物质样品。它联系于宇宙的历、天体的演化、空间的环境和许多未解的科学之。在地球上对原初宇宙线的探测是通过其与大气子核相互作用产生的次级粒子群———广延大气射(EAS)来进行的。EAS在大气中有其发生、发和消亡(对小EAS而言)的过程。测量只能在它们未消亡之前进行,最精确的测量则是在它的发展大处。为此,我们必须向约5000m的高山进发去找一个高海拔观测站。在拉萨市西北念青唐古拉山主峰脚下,有一片约70km、宽约7—15km、海拔约4300m的山间地,叫羊八井,它是藏民传统的牧场,…  相似文献   

7.
中日羊八井宇宙线合作实验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羊八井优越的自然环境为超高能γ天文观测提供了极好的物理条件。羊八井海拔430 0米 ,有良好的交通、能源和社会生活设施 ,空气透明度好 ,是理想的空气簇射高山站址 ,可以用最少的人力和辅助设备实现高质量的长期连续观测。1 项目背景中日羊八井宇宙线合作实验是中日合作西藏甘巴拉山乳胶室实验的发展和继续。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日本东京大学宇宙线研究所牵头的乳胶室实验合作项目开始于1 980年 ,在我国山东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重庆建工学院和日本神奈川大学、横滨国立大学、琦玉大学、宇都宫大学、弘前大学学者的参…  相似文献   

8.
弘伟 《百科知识》2003,(5):27-27
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或者我们人类自身冲破大气层的屏障,来到太空的时候,所面临的最大的危险不是真空,也不是低温,而是宇宙线。这是一种从银河系其他区域射向地球的高能原子核。当地球在银河系里面行进时,四面八方的宇宙线简直可以用枪林弹雨来形容,而这种子弹似的高能宇宙线撞击到电子器件,有可能破坏器件的工作;撞击到人体,有  相似文献   

9.
宇宙线是从宇宙空間落到地球上来的高能粒子流,其中有部分竟能穿过一米厚的铅板,甚至在地下几千米深处还能发现它的踪迹。宇宙射线的研究工作与物质桔构、地球物理、天体演化和宇宙航行等问题都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宇宙线是来自地球之外的空間,为了减少空气吸收的影响,一般宇宙线实验室都設在海拔几千米的高山上。另一方面由于地球磁場的作用,只有能量較高的宇宙线才能射到低緯度地区。在不同緯度的地区設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日本两国在高能物理研究领域内的合作与交流可以追溯到40年前。1957年,随日本科学代表团访华的渡濑让和关户弥太郎教授应邀访问了中国云南宇宙线高山站。此后,两国科学家在一些国际学术会议和活动中便有了经常的接触,如日本物理学家应邀参加了1964年和1966年举行的北京科学讨论会和物理讨论会。1977年,高能物理所首任所长张文裕教授率团访日,与日本同行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从此,开创了中日两国在高能物理研究领域内全面合作的新局面。两国政府也十分重视这种合作。从80年代初至今,中日宇宙线研究的合作一直…  相似文献   

11.
王兆祥 《未来与发展》2007,28(9):18-20,6
中国民间商会发展迅速,运行良好,取得不少成功经验,在促进私营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如自身定位不明确、功能制度不健全、法律保障不规范等。未来商会发展需要强化商会组织的民间性和自主性,完善商会自身组织建设,突出商会的法律地位,更好地体现商会的协调、中介、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2.
对2款外部尺寸相同、内部毛细芯结构不同的均热板进行理论分析与数值分析.结果表明,1)内部具有烧结铜粉柱体的均热板热性能更加优良,这是由于烧结铜粉柱体缩短了工质的回流通路与时间;2)数值分析对均热板结构优化与热性能的提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试析高科技企业的品牌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季玉群 《软科学》2004,18(2):76-78
由于科技的飞速进步和产品生命周期的大幅缩短,在高科技行业,建立起高信誉、高品质、高知名度的科技品牌就成为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符合其行业特性的品牌策略的探讨,将有助于高科技企业创造品牌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设计气 液交界式浴槽,并用于探讨海马脑片H2O2损伤的机制.方法 气 液交界式浴槽包括内室和外室.内室的主要结构为嵌入体,用于放置海马脑片.外室的主要作用是为海马脑片提供足够的氧气.另外用生化、形态学、电生理的方法来验证浴槽的可行性.最后观察H2O2对海马脑片群峰电位的影响.结果 浴槽能够长时间(1~8h)的维持海马脑片活性.H2O2能够浓度依赖性损伤海马脑片,同时NMDA受体阻断剂氯胺酮对H2O2诱导的海马脑片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 浴槽可以适用于生化和形态学以及电生理等研究,并发现海马脑片H2O2损伤至少部分是通过NMDA受体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目前铁乳胶室实验中采用簇射起始点深度Δt≥6.0 c.u.(cascade unit)来区分强子与γ。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大量的强子混入了γ中。本文利用中日合作西藏甘巴拉山铁乳室实验数据,尝试了用簇射起始点深度Δt和级联曲线的半宽度(FWHM)联合对强子与γ进行判选。  相似文献   

16.
Aresearch group led by Prof. ZHAI Qiwei from the Institute for Nutritional Sciences under the CAS 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 has discovered that even relatively low doses of resveratrol--a chemical found in the skins of red grapes and in red wine--can improve the sensitivity of mice to the hormone insulin, according to a report in the October,2007 issue of Cell Metabolism. As insulin resistance is often characterized as the most critical factor 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ype 2 diabetes, the findings“provide a potential new therapeutic approach for preventing or treating” both conditions, the researchers said.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examined how students who had no prior experience with videoconferencing would react to the use of videoconferencing as an instructional medium. Students enrolled in seven different courses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emester and again at the end of the semester. Students at the origination and remote sites did not differ in their reactions toward videoconferencing bu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gender. Women reacted less favorably to videoconferencing. Compared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semester, students reported significantly less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taking a course through videoconferencing at the end of the semest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videoconferencing across cours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emester bu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cross the courses at the end of the semester. The results suggest the need for better preparation for both students and instructors.  相似文献   

18.
Ajoint study by Prof. ZHANG Zhibin from the CAS Institute of Zoology and his co-workers from Norway, US and Swiss have indicated that historical outbreaks of migratory locusts in China were associated with cold spells, suggesting that China's projected climate warming could decrease the pest's numbers. The study was published in Proceedings of the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n 17 September, 2007.  相似文献   

19.
Active biological molecules and functional structures can be fabricated into a bio-mimetic system by using molecular assembly method. Such materials can be used for the drug delivery, disease diagnosis and therapy, and new nanodevice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20.
A computer-mediated group is a complex entity whose members exchange many types of information via multiple means of communication in pursuit of goals specific to their environment. Over time, they coordinate technical features of media with locally enacted use to achieve a viable working arrangement. To explore this complex interaction, a case study is presented of the social networks of interactions and media use among members of a class of computer-supported distance learners. Results show how group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project teams dominated who communicated with whom, about what, and via which media over the term, and how media came to occupy their own communication niches: Webboard for diffuse class-wide communication; Internet Relay Chat more to named others but still for general communication across the class; and e-mail primarily for intrateam communication. Face-to-face interaction, occurring only during a short on-campus session, appears to have had a catalytic effect on social and emotional exchanges. Results suggest the need to structure exchanges to balance class-wide sharing of ideas with subgroup interactions that facilitate project completion, and to provide media that support these two modes of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